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研究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研究分析

金融2018-04-26中国人民大学梦***
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研究分析

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 目 录一、从“经济周期”到“经济接替”二、人口年龄结构与金融危机的微观深层化三、经济金融化与金融危机的宏观深层化四、全球“大接替”的长期效应五、世界经济新常态与中国经济新时代六、结论4716263237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33期 1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王文 刘典 贾晋京[内容摘要] 站在国际金融危机 10 周年之际的历史方位来看,这场危机给世界格局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经济动能转换。以现今状况对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状况,可以看出世界上发了很多重要因素的“接替”,例如新的就业人口接替已退休的就业人口、新的价值链接替旧有的价值链、新兴市场接替发达国家市场等。这些接替的发生,使世界经济的总供给、总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称之为“大接替”。“大接替”使得国际金融危机的演进将不再是“周期性”的。本文分析了由人口老龄化与经济金融化等要素引发的金融危机宏微观深层化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结构性调整,顺应了世界经济“大接替”的大趋势,将对世界经济各领域“接替”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为世界经济重塑增长动能提供了中国经验,从而推动新市场合作网络的形成,并向构建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断努力。[关键词]大接替 金融危机 世界变局 创新[作者介绍]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贾晋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宏观研究部主任①。① 王文、刘典为本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贾晋京为本文通讯作者。实习生陈欣然、朱家祺、杨馥铭、廖峻、雷蕾、文艺、曹飞翠对本文亦有贡献。 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33期ܷଋఢὙڍᬄ᧚ᚷӿ఺ֆࣱ౎ᄉˆႌፂ฿Үᑞᣀ૰Relay: Analysis on the New Driving Force of the World Economy Since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Abstract: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past ten years since 2008,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brought b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ic dynamics. Many new factors of global economy, including new employed population, new value chain and emerging markets, replaced the old ones. The occurrence of such changes which led to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otal demand and supply of world economy refer to the concept “relay” us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y of world economic factors means that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will be no longer period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financialization at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s. Current structural adjustments of China’s economy that comply with the process of world economic relay will provide positive impact towards the relay occurring in all area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new cooperative networks of global market as well as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Keyword: Relay, Financial Crisis, World Evolution, Innovation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33期 3ܷଋఢὙڍᬄ᧚ᚷӿ఺ֆࣱ౎ᄉˆႌፂ฿Үᑞᣀ૰以 2007 年 9 月英国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为风险暴露标志、2008 年 9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全面爆发标志、被视为“自 1930 年代以来全球冲击最严重”国际金融危机,①到 2018 年刚好是 10 周年。随着 2016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回暖趋势,对于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已结束,抑或新一轮危机正在酝酿,出现了诸多不同看法。大体看来,存在“复苏论”、“低迷论”、“周期论”等三种不同观点。“复苏论”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为代表,她认为,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处在“新平庸”状态,②但在 2017 年 10 月,她改称“全球经济复苏正在生根发芽”。③“低迷论”者如原 IMF 副总裁朱民,他认为,2008 年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结构性冲击,将持续处在“结构性低迷”状态中。④“周期论”的代表作是瑞银(UBS)的研究报告《全球经济展望 2018-2019》。⑤报告指出,2007-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已经历一个为时 10 年的“低利率周期”。这又酝酿着下一场危机的因素,下一场危机如果爆发,将导致各主要经济体央行全面实行负利率政策。笔者认为,三种对国际金融危机 10 周年之际的世界经济总体判断,都是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进行分析的,⑥即认为经济状态是指社会经济活① Eigner, Peter: Umlauft, Thomas S. (July 1, 2015). "The Great Depression(s) of 1929-1933 and 2007-2009 Parallels, Differences and Policy Lessons". MTA-ELTE Crisis History Working Paper No.2: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 SSRN 2612243.② IMF Survey: Lagarde: Prevent “New Mediocre” From Becoming “New Reality”, 网 址: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15/09/28/04/53/sonew040915a,访问时间:2017 年 12 月 18 日。③ Lagarde, Christine: Towards a More Secure Recovery Shared by All, 网 址:https://www.imf.org/en/News/Articles/2017/10/13/sp101317-md-am-plenary,访问时间:2017 年 12 月 18 日。④ 朱民:《世界经济:结构性持续低迷》,载《国际经济评论》,2017 年第一期,第 9 页。⑤ USB,Global Economic Outlook 2018-2019,p.200,网址:http://www.ubs.com/investmentresearch,访问时间:2017 年 12 月 18 日。⑥ 陈雨露:《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理论界的学术反思及研究进展》,载《国际金融研究》,2017 第 1 期,第 16-19 页。 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33期ܷଋఢὙڍᬄ᧚ᚷӿ఺ֆࣱ౎ᄉˆႌፂ฿Үᑞᣀ૰动的规律性扩张与收缩,通常有“繁荣 - 衰退 - 萧条 - 复苏”四个阶段,周期性地进行循环反复。三种看法的区别只是对世界经济所处阶段的认识不同而已。①但在笔者看来,当前世界经济的演进,已超出“繁荣 - 衰退 - 萧条 - 复苏”的经济逻辑,需要从更新的角度加以解释。一、从“经济周期”到“经济接替”20 世纪 30 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以他本人提出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归纳总结多种周期理论并进一步提出了熊彼特周期理论。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存在三种周期,“长波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波周期”——“尤格拉周期”和“短波周期”——“基钦周期”。一个长波周期为期 50-60 年,包含 6 个为期 9 年左右的中波周期,一个中波周期包含 3 个为期 40 个月左右的短波周期。②生产者根据库存状况调整生产影响供求关系的行为导致了“基钦周期”的产生,生产设备磨损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促生了“尤格拉周期”,技术创新的周期性爆发和应用则带来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熊彼特高度重视创新活动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认为经济周期四阶段的循环变化源于创新所带来的两次“浪潮”的共同作用,以产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活动导致了资本主① Bob Jessop, “The North Atlantic financial crisis and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a Minsky moment and/or a Marx moment? and perhaps Weber too?” Financial Crisis, Labour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2013, p.40.② 熊彼特:《经济变化分析》,载《现代经济学论文选》第十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 33-34 页。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33期 5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义长波周期的出现。总体来看,熊彼特周期理论实现了周期理论的系统性总结,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20 世纪 80 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普雷斯科特和基德兰德提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统一起来,认为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源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波动,技术进步将最终改变既有经济增长路径。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对凯恩斯主义学派分别讨论增长与周期问题的研究路径进行了批判,建立起了RBC 基础模型 K-P,也为日后众多国际真实经济周期 (I-RBC) 模型的问世奠定了基本框架。不难发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适用范围正逐渐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拓展,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应该会发展出系统科学的全球真实经济周期模型(WBC)。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看,经济周期意味着供需关系的周期性变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 10 周年的历史方位上,有一个哲学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当总供给和总需求自身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之后,经济周期是否仍然存在?这就好像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命题:当刀不存在时,“锋利”是否依然存在?③2008-2017 的十年不仅是世界经济深陷低速增长泥潭的十年,同时也① 梁军:《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及其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载《上海经济研究》,2005 年第 1 期,第 57-62 页。② 宋玉华,吴聃:《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到世界经济周期理论》,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