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一文了解2025航天经济发展现状 - Insights、热点洞察 - 发现报告

一文了解2025航天经济发展现状

航天航空商业航天火箭卫星

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


今天下午17点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今天还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


截至目前,我国已顺利实施了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行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可以说,目前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报告酱梳理了多篇报告,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航天经济!



航空航天概念

人类为了扩大社会生产,必然要开拓新的活动空间。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到宇宙空间,这就是人类逐渐扩展活动范围的过程。


航空航天是咱们拓展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产物。经过上百年的快速发展,航空航天已经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代表这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关于航空与航天,有什么区别呢?


国际航空联合会引入了“卡门线(Kármán line)”这一概念,这条线距离地面100km。下面的部分主要是飞机飞行,往更高处走,大气过于稀薄,飞机无法进行正常飞行。



卡门线可以认为是大气层和太空的分界线:


  • 在大气层内的飞行活动称为“航空”,主要就是军用机和民用机;

  • 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包括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

  • 飞出太阳系的活动称为“宇航”。


此次神舟二十号的飞行,就是属于航天领域。航天员上去,需要完成一些固定任务,这次有三项值得我们关注:


  • 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 ‌开展一些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

  • ‌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航天产业也并不是只有“国家队”才有能力去做,2024年,“商业航天”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从名称也能听出,它更注重商业化运作,简单说就是要赚钱。


这两年,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商业航天现状

商业航天根据功能可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等方向;根据离地距离可分为近地空间商业航天、宇宙空间商业航天以及宇宙深空商业航天。


商业航天中,最重要的硬件基础是卫星、火箭、发射场。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火箭制造和卫星制造;中游包含了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制造;下游则主要是卫星的运营和服务;下游应用一般可以分为导航、通信和遥感应用,除此以外还有载人航天、太空探索和航天教育等新兴应用。



1️⃣ 卫星


通信卫星根据运行轨道高度不同,分为低轨和高轨卫星。



低轨卫星较为简单,但能发射的频率和轨道资源是固定的,因此也会越来越少,国际上遵循“先登先占”原则。


根据《“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总计约57000颗低轨卫星,轨道可用空间所剩无几。届时,美国占据全球近地轨道卫星数量最多,共50000颗卫星占比为87.72%,处于领先位置;中国近地轨道卫星数量为1900颗,占比3.33%;欧洲占比0.88%。


在商业遥感星座中,国内的吉林一号建设进展迅速,在轨卫星数量为117颗,占国内商业卫星总数的47%。其他星座如时空道宇、国兴宇航星时代星座等也在稳步推进。



2️⃣ 火箭


2024年,全球航天任务频次再创新高,全球运载火箭共计完成265次发射。入轨发射总计259次,比2023年的221次增加了17%,平均1.4天完成一次火箭发射,同样创历史之最。按照国家划分,美国与中国贡献全球火箭发射主要份额。



其中,美国的SpaceX猎鹰系列为全球火箭发射绝对主力,占全球发射总量的50%,美国整体占比也比较高,2024年完成154发火箭发射,占全球入轨发射总量59%;我国68发,占比26%。


咱们国家的商业航天,国央企还是主力军,民营火箭仍以固体火箭为主。



3️⃣ 发射场


2024年全球火箭发射任务由21个航天发射场完成,美国和中国是发射场及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从我国发射场来看,酒泉发射场执行火箭发射任务最多,达到21次。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于2024年11月30日首次成功发射——也是我国首型4米级直径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这次首飞不仅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实现了全产业链闭环,还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


展望2025年

整体看,中国商业航天仍处于产业发展早期阶段,2025年起有望加速落地。


预计未来,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叠加传统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构成了核心增长力。


根据泰伯智库数据,商业航天产业中下游市场规模远超上游,融资金额总和占比更是达到了80%以上;中游火箭发射领域即将由“期望膨胀期”进入“泡沫破灭低谷期”,未来几年市场格局有望被重塑;下游卫星遥感应用有望进入收获期,市场潜力预计进一步得到释放。


今年开始,提及最多的是手机直连卫星服务,这是卫星互联网商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华为、荣耀、中兴、小米等主流手机厂商纷纷在其新发布的手机中嵌入不同类型的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直连卫星有望成为旗舰机标配,并逐步向千元机等市场渗透,将有力加快卫星通信业务普及。


根据埃森哲《商业航空航天洞察报告》,预计亚太地区的商用航空航天收入在2024年将同比增长12%,推动整体市场达到2019年水平以上的54% 。这一增长主要由维修、保养和运行操作的增加以及航空供应商影响力的扩大所驱动,中国将表现的尤为突出。



当星空经济时代迎面而来,中国航天人既需保持"十年磨一箭"的定力,更要展现"九天揽月"的魄力。唯有将市场活力注入星辰征程,方能在百年变局中铸就太空强国的命运轨道。

发现报告商业局

发现报告商业局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

发现报告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