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2024年,出海还是搞钱的好路子吗? - Insights、热点洞察 - 发现报告

2024年,出海还是搞钱的好路子吗?

出海贸易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24-04-18

都说中国企业卷,那真是一点都不含糊。


不论是实体商品,还是文娱游戏,甚至前端科技都在拼技术、拼服务、拼质量、拼创新。


国内卷到了天花板之后,突然发现世界那么大,可以去看看,然后连出海都开始卷。


2023年,成为公认的中国企业出海元年,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想要“到海外去”。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超过60万家。


到了2024年,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速,高质量出海成为今年两会上的风向标,“不出海,就出局”这句看似夸张的口号,似乎也在成为共识。


不过,理论上来说,中国的产品早就遍布全世界了,那为什么还要出海?出海就一定能搞到钱吗?还要面临哪些问题?2024年还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报告酱整理了14篇相关报告,一起来看看2024年,出海还是搞钱的好路子吗?





为什么要出海?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出海已经从很多企业的“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


BeyondClick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出海信心报告》显示,87.6%的被调研企业对布局海外业务表现出积极心态,超六成企业有海外业务拓展计划。


出海行业也从跨境电商和新能源车,逐步拓展到一些细分领域和新赛道,比如游戏、短剧、中国工艺等。


出海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从最初的出口产品,到国外投资建厂,再到股权投资和收并购,甚至直接在海外创业。


出海的主体也不再仅仅是之前的“大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走入国际舞台。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在已实施出海布局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分别为39.4%、17.5%和13.6%。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出海?


宏观层面看,中国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


回顾2023年,我国经济开始逐步修复,GDP实际增长5.2%,略好于年初预期。但修复过程较为波折,经济整体压力较大。


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看成是一个打怪升级的副本,那2024年无疑会比2023年的难度更高。


主线任务首要的肯定还是建立内循环,让内需继续支棱起来。


尽管2023年我国投资、消费虽然仍然呈现较好韧性,但2023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经济回升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挑战,也就是说未来内部需求增长很有可能面临巨大压力。

那在内需压力大的情况下,就需要找到新的需求、新的市场,自然就需要走出去。


国际贸易在宏观经济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2023年全年我国出口3.38万亿美元,全球出口份额稳健提升。


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同样也面临着需求不足的挑战。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许多行业已进入“红海”,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很难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利润。


在国内卷生卷死,还挣不到更多的钱,那不如把目光放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开辟国际市场,既能够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经营风险,还能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获得新的增长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获取新的机会。


降低成本,也是众多企业考虑出海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人口在2011年左右开始下降,15-59岁人口比例由2011年的69.8%下降至2023年的61.3%,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来说,在成本上已经没有优势。这也就迫使许多企业主动寻求出海,在国外设工厂,建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海外发达经济体近年来推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了我国本土生产的产品成本。比如,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并推出“原产地原则”以及“近岸外包”与“友岸外包”政策,欧盟提出“经济安全”战略,并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起反补贴调查。


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提高了我国本土生产的产品成本,而投资出海或许成为规避贸易壁垒的新选择。


同时,为了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对外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关税优惠等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可以借此降低税负和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出海就能搞到钱吗?

这么看来,财富密码似乎就写在海外的版图中,那出海就能搞到钱吗?还会面临哪些挑战?


做生意都没有人能保证稳赚不赔,出海也一样。


“出海”等于是和全球各国最优秀的产业进行竞争,我国产业出海的竞争力来自于四个方面:供应链优势、内部市场优势、出海政策优势,以及民企为主优势


都知道咱们是制造大国,背靠原本就拥有的完整供应链,我国企业出海时得以轻资产的形式、在内部有生产效率、对外能实现快速反应,进而从技术、服务、价格等多个维度对国际竞争对手降维打击,还能在出海后实现模式上的快速复制,甚至带动当地营商环境改善。


同时,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我国进口了超过5万亿元的大宗商品、近3万亿元的电子元件和近2万亿元的消费品。


庞大的市场空间不仅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也为我国出海开辟新市场提供了互利互惠的基础。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稳外贸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持续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鼓励跨境电商,优化出海服务等等,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扫除障碍。

而民营企业作为外贸主体的快速增长,也是我国企业出海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作为我国出海的主要力量,民企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市场影响力。

当然,拥有这么强的竞争力,也不意味着出海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要面临本地化运营和合规性的挑战。


企业出海的商业模式要跟目标市场所在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最终形成“local市场、local运营、local品牌”的本地化经营模式。


但是毕竟语言、文化、认知、行为习惯都会有差异,难免会出现引起歧义的品牌名称、宣传标语,甚至出现与当地品牌重名、谐音的尴尬局面,使得当地消费者对品牌主营业务、产品以及竞争差异理解不清晰的情况。


另外就是合规性,海外市场与国内的法律、法规、政策、监管等方面有多种差异,这就对出海企业与目标市场的本地牌照、本地团队、本地服务器、本地资金、本地商业伙伴等获得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另外就是供应链全球化的问题,需要正确评估国内已有的供应链对目标市场的延伸覆盖能力,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以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交货、增加成本等各种问题。


2024还有哪些机会?

随着全球化浪潮翻涌向前,出海主力从过去低附加值行业,逐步拓展至文化娱乐、新消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从行业分布上看,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三大行业的企业出海积极性最高。

从出海企业获投情况来看,电商零售行业是资本最青睐的出海赛道,企业服务、先进制造、游戏、文娱传媒行业紧随其后。

那么2024年,如何筛选出海投资机会?


国金证券提出三条出海投资机会的相关线索


第一,海外业务占比高+海外营收连续增长+净利率提升的行业。主要包括:家电(白色家电、家电零部件)、汽车(汽车零部件、商用车)、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军工(航海装备)、轻工(家居用品)、服装家纺等,主要集中在部分消费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


第二,全球竞争力+海外业务占比高+能够较为顺利实现出海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元件、消费电子)、化工(化学制品、农化制品、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机械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汽车(乘用车)等。


第三,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有空间的行业。即以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等为代表的“新三样”制造业。


国元证券推断有竞争力的行业或许为电力、饮料、零售、电子设备元件与汽车及零部件行业


开源证券综合产能利用率、出口份额、以及上市公司营收数据三类指标,认为出海潜力较大的行业或有电力设备、机械、汽车、医药、通信、电子、轻工制造等。


另外,还需要主义的是,随着ChatGPT、Sora等大模型的爆火,AI产业趋势加速,相关科技出海机会也值得关注。


总之,在全球化的进程下,2024年乃至未来很多年,出海都会成为一道必答题,如何各显神通值得期待。

报告推荐
行业研究
发现报告商业局

发现报告商业局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

发现报告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