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来源丰富,能量密度高,无碳排放等优势,被认为是21世界的理想能源。
根据《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占比中将提升至10%,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是未来发展主流;
储运加:氢气储运难度大,是制约氢能应用的关键环节 ,
目前主流的储氢技术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化储氢等。
运输:国内普遍采用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进行运输;
加氢站:国内起步晚,建设需求量激增,
随着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央企入局,建设持续加速。
国内氢能政策变迁
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国家级氢能示范城市群陆续落地;
产业法规及产品标准对标欧美,目标全线自主可控;
示范群以奖代补政策出台,车辆补贴向积分奖励过渡;
多个省市出台氢能规划,2025年产值或超万亿。
氢能源产业链分析
上游:
氢能渗透率:2019年氢能渗透率仅2.7%,2050年有望达10%,2060年有望达20%
制氢:国内化石燃料制氢为当前最主流,绿氢降本空间大为长期发展趋势。
中游:
储运:高压气态储氢为主流
我国普遍采用20MPa气态高压储氢与集束管车运输的方式,远距离+大规模场景液态储运潜力较大,固液态储氢产业化有待降本和技术攻关。
加注:加注成本尚高,加氢站加速布局,规模化建设有望降低成本。
下游:
燃料电池为常见终端应用形式,主要用于交通&建筑领域。
氢能版图
燃料电池市场正在快速打开,本土设备公司加速布局
燃料电池汽车正处在快速导入期,GGII预测2023年市场燃料电池行业规模将达230亿元,2025年达700亿元。
①燃料电池系统;
②电堆:我们看好锂电设备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先发优势;
③空压机
相关报告:
【中泰证券】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一)之氢能篇:氢风徐来,海阔天空
发现报告旗下传递新经济商业知识的阵地。
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思考,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