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中国领导人访英点评(一):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中国领导人访英点评(一):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2015-10-19孙金霞东方证券娇***
中国领导人访英点评(一):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HeaderTable_User 1139439906 HeaderTable_Stock 股票代码 投资评级 评级变化 行业code HeaderTable_Excel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专题报告 【投资策略·证券研究报告】 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中国领导人访英点评(一) 研究概况 中英两国历史上虽有分歧,但仍重视合作,2015年被中英双方都认为是合作的“黄金时代”。在互惠互利的框架下,中英两国贸易投资 近年来连续上升。 中英关系近年稳定性和成熟度都较好,英方在对华合作上积极开放,高层往来密切,建立了几十个对话机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保持沟通。今年3月英国作为首个西方国家宣布加入亚投行、威廉王子访华等事件,都可以体现出英国务实、现实的特征,在关系建构上重视合作与交流。 英方已表示愿意积极推进双边贸易、鼓励企业双向投资,并欢迎中方扩大在高铁、民用核能、航空、电信等领域对英投资,积极推进欧中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支持开展欧中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 此次访问英国,在具体的项目落地上可期待,核心领域在于经贸、金融、核电、高铁、基建。在“软”的领域,特别集中于民间与产业间交流的文化娱乐、影视、创意设计、体育(足球)。从两国各自的优势看,未来还可能开辟合作的新领域,包括国际产能合作、金融合作、增长创新。 但是,作为一次十分罕见的“单独之行”(一次出访仅访问英国一国,而非通常的欧亚几国行),这一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的意义,绝不止于项目投资与合作。 行前一周的政治局集体学习,指向“全球治理格局与全球治理体制”,近期,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访英以及下个月的访问新加坡,所释放的信号将汇聚于一点:中国希望在全球治理体制的变革中作出积极的贡献,这可以说是百年来未有之变局。一带一路、经贸协定与规则、产业的国际市场拓展与全球分工,都必须置于这个逻辑判断之下来判断长远的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访问因不可抗力因素而改变行程安排;访问中达成的共识因地缘政治因素、世界经济形势变化、黑天鹅事件而受到破坏。 报告发布日期 2015年10月19日 证券分析师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相关报告 战略研究专题:把握十三五规划的六条脉络 2015-10-12 不恐于诽,不诱于誉 2015-09-28 战略研究专题:中美眼下都需要一次成功的访问 2015-09-23 战略研究专题:“尖峰时刻”的尖峰访问 2015-09-22 战略研究参考:GMO谈今夏深思的十个问题 2015-09-22 投资策略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2 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接受英国女王邀请,于2015年10月20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此次访英,将是时隔十年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上一次是2005年胡锦涛同志访问英国)。 要点  中英关系近年稳定性和成熟度都较好,英方在对华合作上积极开放,高层往来密切,建立了总理年度会晤、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等几十个对话机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保持沟通。今年3月英国作为首个西方国家宣布加入亚投行、威廉王子访华等事件,都可以体现出英国务实、现实的特征,在关系建构上重视合作与交流。  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之前,中英官员进行了多次高规格的沟通,正面促进深化合作的因素较多而且鲜明,有利于访问期间形成较为务实的成果。英方已表示愿意积极推进双边贸易、鼓励企业双向投资,并欢迎中方扩大在高铁、民用核能、航空、电信等领域对英投资,积极推进欧中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支持开展欧中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  围绕此次访问英国,在具体的项目落地上可期待,核心领域在于经贸、金融、核电、高铁、基建。在“软”的领域,特别集中于民间与产业间交流的文化娱乐、影视、创意设计、体育(足球)。从两国各自的优势看,未来还可能开辟合作的新领域,包括国际产能合作、金融合作、增长创新。  但是,作为一次十分罕见的“单独之行”(一次出访仅访问英国一国,而非通常的欧亚几国行),这一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的意义,绝不止于项目投资与合作。  行前一周的政治局集体学习,指向“全球治理格局与全球治理体制”,近期,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访英以及下个月的访问新加坡,所释放的信号将汇聚于一点:中国希望在全球治理体制的变革中作出积极的贡献,这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未有之变局。一带一路、经贸协定与规则、产业的国际市场拓展与全球分工,都必须置于这个逻辑判断之下来判断长远的投资价值。 一、访英背景 1. 中英关系 1)历史: 英国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之一(1950年承认新中国,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署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97年6月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中英两国不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中英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国际问题和全球事务上的合作,有利于两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 2)分歧:西藏问题  1991年梅杰首相会见达赖;  2008年5月23日首相布朗会见达赖,英议会外委会举办‘中国人权问题听证会’并邀请达赖作证。2008年10月29日,英国外交部网站发表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的声明:“英国不支持西藏独立”...“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sovereignty),而不是宗主权(suzerainty)”。该声明意味着一个多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3 世纪以来英国首次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 2012年5月1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副首相克莱格会见达赖,对中英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持续将近一年。2013年6月2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英国外交大臣黑格通电话,黑格重申英国政府立场,即不支持西藏独立。两天后《人民日报》发表《为中英关系发展积累正能量》署名文章,两国外长通电话,意味着“中英关系向前迈出了一步”。 3)历年中英高层互访:  1998年,朱镕基总理和布莱尔首相成功互访,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 1999年10月,应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江泽民主席作为国家元首对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  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英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2005年11月,应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胡锦涛主席对英进行国事访问。  2008年1月、8月,英国首相布朗两次访华。  2009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2月2日,中英两国政府发表《中英关于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联合声明》。4月,胡锦涛主席赴英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  2010年7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此次访问是英国首相历次访华阵容中最豪华、规模最大的一次。  2013年12月2日,首相卡梅伦再次访华。此次访华可以看作是2012年“达赖事件”中英政治关系冷却后的回暖。  2014年6月,李克强访问英国时,中英签署了30多项合作协议,金额高达300多亿美元。 4)中英关系定位关键词: “黄金时代”(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黄金之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时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推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1世纪全球伙伴关系”(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8月访华)。 5)中英关系的框架:互惠互利:  中英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G20成员国,在全球事务和国际问题上有共同利益。 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新兴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 英国——最早进入现代化;传统大国;欧盟核心成员国;服务业。  战略框架: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体框架下,建立总理年度会晤、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和高级别人文交流四大高层对话机制,数10个双边对话磋商机制以及51对友好城市(省郡)关系。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4 2. 中英贸易投资上升迅速:  2014年,中英货物贸易突破800亿美元,增幅达15.3%,英国超过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第一大投资目的国,超过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2015年上半年,中英货物贸易额367.4亿美元。  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占英国全部进口总额的9%。英国自华进口货物中,机电产品占全部进口额的1/3,中国持续对英国机电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  英国对华投资:2014年,在日本、美国、欧盟以及东盟对华投资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的形势下,英国对华投资逆势增长,增幅达28%,位列主要对华投资国第二位。英国石油和皇家壳牌等企业在华投资总额超过60亿美元,汇丰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60个,是中国境内网点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外资银行。  中国对英投资:2014年中国直接对英投资达118亿美元。2004年中国对英投资存量仅1亿美元,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英投资存量约414亿美元。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目的地国,逾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英国2014/15财年,共吸引外商投资项目1988个,较上财政年度增长12%,创历史新高,并继续保持欧洲首要投资目的地这一地位。英国吸引外商投资来自7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是对英投资第四大国,去年共有112个对英投资项目,创造6000多个工作岗位(根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今年6月发布年度引资数据)。 3. 中英关系框架下的中国特征:  第二大经济体;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一带一路建设;  第三方产能合作。 4. 中英关系框架下的英国特征:  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高,是少数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主权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发达国家,外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金融、创意产业、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优势;  英国对华政策建立在3个支柱之上:从中国的增长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推动中国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全球大国,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和内部改革(2009年1月,英国政府发表《英中合作框架》的对华政策文件,指出英国必须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联手合作,并继续保持对中国的外资吸引超过竞争对手法国和德国,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贸易伙伴”(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观察家报》署名文章);  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2015年3月);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战略研究专题:老牌强国相遇新兴大国,雄心岂止于项目投资? 5  积极倡导中欧自贸区谈判、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引领中欧经贸合作。 二、访英准备(根据公开信息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