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工银亚洲]:证券业务部每周证券评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证券业务部每周证券评论

招商局港口,001442015-04-20Kathy Wong工银亚洲李***
证券业务部每周证券评论

全年業績回顧 (截至31/03/2012止) 免責聲明:本頁所示資料乃根據相信可靠的資料來源整理而成,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概不負責資料的準確性,亦不對由於任何資料不正確及遺漏所引致之損失負上任何責任。資料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方式之銷售或建議。 重點財務數據 (截至31/3/2012止) 52周高位: HK$5.36 52周低位: HK$3.86 市值: HK$14,447.4 (百萬) 已發行股數: 2,821.8(百萬) 上市日期: 13/06/1997 買賣單位: 2000股 每股基本盈利 HK$0.246 股東權益每股賬面值 HK$0.58 全年每股股息 HK$0.175 市盈率 (x) 18.29 市帳率 7.77 收益率 42.3% 股息率 3.9% 存貨週期(日) 124 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 00178) SA S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前日收市價 $5.16 目標價 $5.70 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稱"招商局國際"或"集團"),集團於於1992年7月15日於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紅籌公司。招商局國際是國內領先的港口投資者及營運商,於中國沿海主要樞紐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港口網路群,所投資或投資並擁有管理權的碼頭遍及香港、深圳、寧波、上海、青島、天津、廈門灣及湛江等集裝箱樞紐港,並成功佈局南亞、非洲等地港口。集團的港口業務包括經營之貨櫃碼頭業務、散雜貨碼頭業務、物流園業務、港口運輸及機場貨物處理業務;港口相關業務為經營之集裝箱製造業務;其他業務包括物業投資及總部職能。招商局國際除大力發展集裝箱碼頭業務外,還著力拓展以港口業務為核心的海運物流增值服務,其中包括深圳、青島保稅港區、天津海天保稅物流園區,以及服務於其港口、物流園及廣大客戶的快捷開放的電子資訊平臺,服務於深圳西部港區的華南駁船轉運系統等。此外,招商局國際積極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其中包括通過與美國Americold合資組建招商美冷,力爭在全國消費市場推廣並發展冷鏈業務。而集團亦是世界最大集裝箱製造商-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集團可透過中集集團經營集裝箱製造等業務,同時亦是全球最大空運樞紐香港國際機場的特許空運中心營運商-亞洲空運中心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致力為世界各地航空公司提供一系列由公司簡介 證券業務部每周證券評論 20 APR 2015 資料來源: 彭博、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 目標價 $37.65 重點財務數據 (截至31/12/2014止) 每股基本盈利 港幣1.5941元 全年每股股息 港幣0.77元 市盈率 (x) 20.29 市帳率 (x) 1.23 派息比率 48.303% 業績回顧 (截至31/12/2014止) 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144) China Merchants Holdings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PAGE 1 2014年12月31日止的全年度業績(圖表一),集團的收入同比增長6.4%至82.57億元(港幣‧下同);毛利同比增長8.78%至35.20億元;集團整體毛利率為42.63%,較去年同期上升0.92個百分點;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7.43%至45.26億元;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跌4.48%至港幣1.5941元。 集團的財務表現,於2014年12月31日,集團的流動比率約為1.34,較2013年同期的1.22增加0.12,去年集團的流動比率有所提升;集團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約為95.01億元,較2013年同期的32.05億元多增196.44%。其中,港元佔74.7%、美元佔1.7%、人民幣佔21.9%及其他貨幣佔1.7%;於2014年12月31日,本集團淨負債與淨資產之比率約為13.9%。 Kathy Wong(證券業務部分析員) kathy.wong@icbcasia.com 資料來源: 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 圖表一 PAGE 2 1. 業務概況。集團的經營的業務主要包括港口業務、保稅物流及冷鏈業務、港口相關製造業務及其他業務。而港口業務包括由集團及其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經營之集裝箱碼頭業務及散雜貨碼頭業務,並遍及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當中涉及包括珠三角(不包括香港)、 廈門、 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海外港口業務的地區遍及印度、非洲、歐洲、地中海、美國及韓國等地。去年集團三大分部的業績如下(圖表二): 港口業務:佔集團整體收入90.4%的港口業務,其去年全年度的收入同比增長6.4%至74.66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4.8%至28.01億元。去年集團港口項目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3.4%至8,084萬TEU,其中內地港口項目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5.0%至5,956萬TEU,略高於全國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增幅,保持集團於國內領先的碼頭營運商地位;而香港及台灣地區港口項目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1%至722萬 TEU ;海外方面,海外地區港口項目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 87.1%至 1,406 萬TEU;港口散雜貨業務完成吞吐量同比增長4.1%至3.63億噸,其中內地港口項目完成散雜貨吞吐量同比增長 4.0%至 3.59 億噸;海外地區 PDSA 完成散雜貨吞吐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2.0%至427萬噸。 保稅物流及冷鏈業務:佔集團整體收入9.0%的保稅物流及冷鏈業務,去年的收入同比增長6.4%至7.47億元,業績則由盈轉虧,錄得經營虧損7000萬元; 港口相關製造業務:暫未有錄得營業收入,但錄得經營虧損1000萬元; 集團去年的港口核心業務實現 EBITDA同比增長 10.3%至 108.15 億元;港口核心業務之EBITDA貢獻佔集團整體的EBITDA的79.5%;,EBITDA利潤率仍略有提升,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3個百分點至51.2%的水平,證明了集團在控制成本支出分面的成效。集團去年的業績增速遜市場預期,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僅增7.4%,主要是受到數個一次性項目拖累,當中包括出售冷鏈業務的資產減值損失及稅收支出。撇除上述因素,集團的純利按年增16.1%,增長不俗。集團積極推進深圳西部母港建設轉型升級,增加輸送量,加上集團的管理層對今年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預期整體吞吐量增長達5-10%,部份港口運費有望提價,出售虧損業務減輕收入及利潤增的的壓力,再者集團現時的擴展業務的資金充裕,在"一帶一路"加快推進發展下,抓緊機遇於據點加強佈局擴大業務。相信隨著國外經濟的回暖,國內對出入口商政策扶持,今年貿易有進望於緩慢中復甦,加上集團多個境外港口投入營運,預期今年整體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有一定增幅,提升收入。 2. 外貿及港口情況。日前內地海關總署公佈了2015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今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5.54萬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其中出口3.15萬億元,增長4.9%,進口2.39萬億元,下降17.3%。貿易順差7553.3億元,擴大6.1倍。一季度,我國對美國、東盟、印度雙邊貿易進出口值分別為7731.9億元、6713.9億元、1038.2億元,分別增長3.2%、4.5%、7%。其中,對東盟、印度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20.9%、23.3%。同期,對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出口也增勢良好,分別增長22.2%、9.6%。對東盟、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個新興市場或地區出口值合計佔我出口總值的26.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1個百分點。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表示,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復蘇疲軟,態勢難有明顯改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進入新常態,進出口總體下降,但外貿發展品質效益有所改善。外需不振、經濟下行、出口競爭優勢削弱、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等基本面因素對外貿發展形成了明顯壓力。要實現今年6%左右的外貿預期增長目標,仍需付出努力。而黃頌平於新聞發佈會上同時表示,今年海關將繼續落實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在深化改革、強化服務、優化環境方面都有相應的舉措,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為廣大出口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投資要點及利好因素 圖表二 資料來源: 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 PAGE 3 中國港口網發佈的2015年第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一季度整個水路運輸呈現"內河好於沿海、內貿好於外貿、集裝箱好於散貨"的特點,內河、沿海港口輸送量分別增長4.7%和1.2%;內、外貿輸送量分別增長3.6%和下降0.6%;集裝箱輸送量增長 7.3%,較去年同期加快1.5個百分點。前兩個月,國際航線集裝箱輸送量增長10.8%,受"一帶一路"戰略以及"東盟自貿區"推進等影響,東盟、中東、非洲航線分別增長18.9%、24.3%和40.1%。水路貨運穩中趨緩,水路貨運量增長5.2%,較去年同期放緩2.8個百分點。從貨運價格看,波羅的海幹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延續下行態勢,其中2月18日跌至509點,創歷史新低,一季度均值為614點,同比、環比分別下跌55.2%和45.4%。得益於短期貿易帶動,一季度我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均值較去年四季度上漲1.9%。國家統計局日前亦發佈了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宏觀環境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實現經濟穩增長目標的重要推動力量。預計今年上半年港口貨物輸送量將穩步增長。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各方面因素,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三大戰略的推進實施,及隨著美國的經濟回穩,歐洲的貨幣量寬推出有效幫助當地的經濟,國家外貿政策的扶持,預計今年外貿需求有望觸底回升。 3. 政策扶持。“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是中國近年最大、最積極推進國家中長期的發展戰略。席習近平於博鼇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現時「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檔已制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亞投行會於年將成立,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案已經在穩步推進。於博鼇論壇後,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經國務院同意於3月28日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當中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據“一帶一路"走向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在口岸及港口方面,"一帶一路"可善用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並要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而當中提到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援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