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梦想与结构调整之路:从指标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梦想与结构调整之路:从指标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2018-01-12孙金霞、薛俊东方证券赵***
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梦想与结构调整之路:从指标看《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HeaderTable_User 1139439906 1199170346 1259939731 1376698287 HeaderTable_Stock 股票代码 投资评级 评级变化 行业code HeaderTable_Excel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专题报告 【投资策略·证券研究报告】 从 指 标 看 《 上 海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2017-2035年)》 ——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梦想与结构调整之路 研究结论 上海步入结构调整时代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新规划)发布。作为十九大后国务院首个批复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面向2035,展望2050。为把握这份新规划的关键,我们在研读整部规划的基础上,遴选出其中经济增长与发展领域的关键量化指标,尝试通过对这些新指标的解读,把脉结构调整时代上海的城市发展脉络。 指标:2020年,常住人口,2500万人以内 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约2420万人,未来年均增长不能超过0.7%。但观察近5年上海人口变动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仅0.3%,过程当中,外来人口的相对规模基本趋于稳定。未来上海人口调控的政策手段和力度,大概率不会超出近年平均水平。在总量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未来上海人口变化主要在结构层面。上海市人口规模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失衡。新规划当中明确设定郊区新城的人口增长目标,将会结构性利好上海郊区新城发展与土地增值。 指标: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3200平方公里 到203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统计数据,上海全市建设用地面积3071平方公里,未来城市建设的空间调整也将是结构性的。与新规划设定的面向2035年目标比较,规划面积有明显提升的主要是绿化广场、公共设施和城镇居住用地,规划面积出现明显缩减的则是工业仓储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可以看到,未来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的动态演变当中以生态空间取代工业用地,同时适当扩大城郊地区居住用地为主。 指标:203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8% 到2035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在18%左右。当前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9%左右,从2016年情况来看,全国范围的金融业占比已经出现下行,但上海仍处在上升趋势当中。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存在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新规划为金融业划定相对规模的下限, “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与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扩张并不矛盾。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以扩大金融开放为重点,“沪伦通”等仍将引领中国资本账户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指标:2035年,文化产业就业占比,10% 除金融业外,文化产业是新规划当中以指标形式明确发展规划的第二大产业。新规划要求,到2035年,文化类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比例达到10%左右。上海作为中国文化开放与市场化的宣传窗口,地位关键。新规划的指引下,上海未来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仍将扮演探索者和先行者的角色,在“主旋律”与“市场化”的平衡、统一上不断探索新的道路。 指标:2035年,R&D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5.5% 到203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5.5%左右。截至2015年,上海全社会R&D支出占比约3.73%。对研发投入增长更加明确的指标要求,将在未来持续吸引并利好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上海的发展。从空间布局来看,张江科学城将在其中发挥尤其关键的作用。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的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 报告发布日期 2018年01月12日 证券分析师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薛俊 021-63325888*6005 xuejun@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100002 联系人 王仲尧 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 曹靖楠 021-63325888-3046 caojingnan@orientsec.com.cn 相关报告 发力不平衡不充分 2018-01-01 门对浙江潮 2017-12-26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8年布局方向 2017-12-24 走出增速崇拜,走进高质量时代 2017-12-22 投资策略 近期,《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新规划)发布。作为十九大后国务院首个批复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面向2035,展望2050。 改革开放后,上海仅制定过两版城市总体规划,前一版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2001年在国务院获批,指导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至今;2017年12月,新规划在国务院获批,标志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规划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标杆、龙头省市之一,上海新规划吸引了市场高度关注。 新规划带来新思路、新方向、新定位,体现在未来城市规划的一系列新指标的制定当中。为了把握这份新规划的关键,我们在研读整部规划的基础上,遴选出其中的一些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当中一部分是对上限的约束,一部分是对下限的划定,但我们的分析发现,这些政策指标最终都指向各个领域的结构调整。这篇报告当中,我们尝试通过对这些新指标的解读,把脉结构调整时代上海的城市发展脉络。 新规划概要 新规划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将未来上海建设总目标设定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到2035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到2050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并由此衍生出三个层次的分目标—— 经济增长层面的“更具活力的繁荣创新之城”、社会民生层面的“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生态文明层面的“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 可以看到,在新规划的框架之下,我们所关注的经济增长目标,成为了构成总目标的三分之一。因此,虽然我们将分析的重点放在经济增长目标的指标设定下,但在当前情况下,其他两重分目标其实也为经济增长领域的指标设定带来新的影响和约束。 图1:“上海2035”逻辑框架图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东方证券研究所 指标:2020年,常住人口,2500万人以内 国务院批复划定、最受关注的定量指标之一。决定上海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并以2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作为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至2050年,常住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截至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约2420万人,看上去距离2500万人的目标已经相当接近,如果希望在2020年将人口规模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则年均增长不能超过0.7%。 但是,观察近5年上海人口变动趋势,从2012-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5年增长仅1.7%,年均复合增长率仅0.3%,过程当中,外来人口的相对规模基本趋于稳定(图4,2012年后)。因此我们认为虽然新规划设定的近期人口调控目标看上去偏向严格和负面,但事实上并不难实现,未来上海人口调控的政策手段和力度,大概率不会超出近年平均水平。 图2:上海常住人口及同比变动 图3:北京常住人口及同比变动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4:上海市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在总量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未来上海人口变化主要在结构层面。其一,人才集聚优势仍有上升的空间,六普得到的上海市大学文化程度及以上人口比例仍低于北京、南京、武汉等城市,未来上海向受过高等教育人才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其二,更加重要的是,上海市人口规模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失衡。在比较当中可以看到,上海的大都市区人口密度与东亚可比城市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人口分布中心城区密度过大、郊区密度相对较小的问题显著。 表1:全球主要大都市人口密度比较(人/平方公里) 区域 东京 伦敦 纽约 巴黎 首尔 新加坡 上海 半径5KM核心圈层 11840 / 26552 23619 10357 8500 29940 外围圈层 5798 4858 10407 916 17459 7697 3376 大都市区 2618 1395 1086 916 2047 / 2222 数据来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东方证券研究所 新规划当中已经明确设定了郊区新城的人口增长目标,希望将郊区新城500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提升至12000人/平方公里,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5个新城均设定了新的规划人口目标和功能引导。因此,虽然新规划为人口总量设定了硬约束,但仍然结构性利好上海郊区新城发展与土地增值。 指标: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3200平方公里 国务院批复划定、最受关注的定量指标之二。规定到203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 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统计数据,上海全市建设用地面积3071平方公里,与2035年目标比较,同样在总量上几乎不存在增量空间,也就是说,未来上海城市建设的空间调整也将是结构性的。 表2:新规划对建设用地指标划定及现状 建设用地性质 2015 2035(新规划) 面积(平方公里) 占比(%) 面积(平方公里) 占比(%) 城镇居住用地 660 21.5 830 26 农村居住用地 513 16.7 ≤190 ≤6 公共设施用地 260 8.5 ≥480 ≥15 工业仓储用地 839 27.3 320-480 10-15 绿化广场用地 221 7.2 ≥480 ≥15 道路交通用地 430 14.0 640 20 其他建设用地 148 4.8 200 6 总建设用地 3071 100 3200 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东方证券研究所 以2015年情况来看,上海建设用地规划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工业用地占比过高,而公共设施和绿化用地占比明显不足不足。与新规划设定的面向2035年目标比较,规划面积有明显提升的主要是 绿化广场、公共设施和城镇居住用地,规划面积出现明显缩减的则是工业仓储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可以看到,未来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的动态演变当中以生态空间取代工业用地,同时适当扩大城郊地区居住用地为主。 指标:203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8% 上海是中国较早摆脱GDP总量约束的省市之一。早在2015年1月,上海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取消了GDP增长目标,成为国内首个取消GDP增长目标的城市。此次新规划当中,在经济增长领域同样没有出现经济增长总量层面的指导,提出的一系列指标,高度集中在产业结构层面,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中心定位展开。 新规划要求,到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在15%以上,到2035年,比例达到18%左右,同时主城区金融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达到12%。在“脱虚向实”大的政策背景下,这一指标的设定尤其值得关注。 图5: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及占比 图6: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及占比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2007年起,上海金融业在总增加值当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16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9%左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