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债资信]:生态经济研究(下):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形式及发展现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生态经济研究(下):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形式及发展现状

2017-12-22马璇中债资信十***
生态经济研究(下):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形式及发展现状

2017年12月评级业务部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研究团队马璇电话:010-88090079邮件:maxuan@chinaratings.com.cn王杰电话:010-83250508邮件:wangjie@chinaratings.com.cn客户服务部电话:010-88090123邮件:cs@chinaratings.com.cn中债资信是国内首家以采用投资人付费营运模式为主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以“依托市场、植根市场、服务市场”为经营理念,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客户提供评级等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公司网站:www.chinaratings.com.cn 电话:010-88090001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8号院盈泰中心2号楼6层专题报告 2017年第*期 总第*期生态经济研究(下)——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形式及发展现状内容摘要生态经济产业可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三种产业形式。生态农业方面,与欧美相比中国目前生产和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发展模式上更注重农产品产量的提高。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建设和运营在政府职能、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行业关联度高,较高的资源效率、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等特点保持一致。生态服务业实践形式也有很多类型,多数国家并未从整体层面对其进行规划,而是在细分领域内进行生态化改造。总体而言,生态经济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且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整体考量行业特性、技术水平、运行模式、环境压力等因素。在未来发展方向上,生态经济产业将更加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提高,在范围上将迎来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整合,并且科学技术将成为其重要的推动力量。 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及发展现状绿色金融的定义与政策11 王如松. 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170.2 IFOAM. 2016 Consolidated annual report of IFOAM-Organics International.生态经济产业(以下简称“生态产业”)是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1。按照三大产业的分类,可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源于对农业环境恶化的思考。19世纪工业革命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结束传统农业,开始了以工业化和化学化为标志的“石油农业”时期,农产品产量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化肥、农药以及机械等现代化工业成果的大量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始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国际上生态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路径:(1)1924年,德国农学家Rudolph Steinen提出在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上建立农业系统的思想;(2)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William Albrech首次提出“生态农业”一词;(3)1972年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立;(4)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制定推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生态农业在西方逐步兴起;(5)20世纪70年代末,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开始了生态农业探索和实践;(6)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根据IFOAM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球生态农业用地面积已经达到5,090万公顷2。生态农业率先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美国、德国、日本是较早进行生态农业实践的国家,在政策层面对生态农业加以规范和引导,通过相关法律对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环境和资源保护、生态标识、生态农业补贴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加工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服务体系、支持体系。 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及发展现状绿色金融的定义与政策2表1: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法律法规相应内容美国《农业法案》(2014年修订)制定了农地保护计划,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树或休耕《有机食品生产法》(1990年)、《有机农业条例》(2000年)成立了有机标准委员会,对有机农产品的定义、适用性、有机农作物等作了详细的界定《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2002年)实施生态保护补贴计划,以现金补贴或技术援助等方式把资金直接分发到农民手中或用于各种生态保护补贴德国《欧共体生态农业条例》(1991年)明确规定了农产品和食品的生态性标准,以及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的物质《生态农业法》(2003年)对如何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只允许进口生态食品和生态农产品,且对生态农产品、生态食品的标准做出了限定《生态标识法》(2001年)对生态产品加上标识,将其与传统农产品区分,生态标识上必须注明产地等信息日本《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1999年)核心在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物的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农村的多种功能《可持续农业法》(1999年)促进实施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的规范性法律《生态农业推广法》(2001年)规定国家保障生态农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须对农业生产者和组织从技术开发、资金等方面进行支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生态农业概念并开展相应研究,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全面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及产业化与创新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截至2017年9月,我国已先后2批建成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0余个,带动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500多个,建成生态农业示范点2,000多处,探索形成一大批典型生态农业模式。我国在政策层面对生态农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升至国家层面,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对生态农业也做出了相关论述: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宏观政策引导为主,预计后续政策将对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相应标准规范、生态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做出统一规定。表2:近年来中国生态农业相关法规及政策法规名称发布时间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年修订版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能、沼气、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环境保护法》2015年修订版对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污染治理、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等作出了规定 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及发展现状绿色金融的定义与政策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2016年12月统一绿色产品内涵和评价方法,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2016年12月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17年10月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养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二)、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方式重新规划工业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置系统,形成的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其目标是生产过程低消耗、低污染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生态工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市的数家工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相互间进行资源和能源副产物的共享互换,形成了全新的工业共生体系。198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的文章,正式提出“工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10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了“生态可持续工业发展”。此后,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工业的研究和实践。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是生态工业园,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率先开展生态工业园的探索。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最为积极致力于生态工业园规划和建设的国家,1993年美国已有20个城市规划建立生态工业园区。1994年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资助4个生态工业园区示范项目的建设;加拿大于1992年在Burnside工业园启动“生态系统与工业园区”项目,开启了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型道路,目前拥有40多座生态工业园,涉及造纸、化工、发电、钢铁等多个行业。表3:各国典型生态工业园及特征 工业园名称主要特征美国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改造型生态工业园,为减少污染、提高效益,推行企业零排放改革,其突出特征是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虚拟生态工业园,通过区域废弃物交换,使不在同一区域的企业联系在一起。Choctaw生态工业园全新规划园区,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资源,采用废物资源化技术构建核心工业生态链,进而扩展成工业共生网络加拿大Burnside生态工业园改造型生态工业园,推动1200多家公司实现“绿色化”,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以及废弃物和能量交换日本Fujisawa生态工业园物料交换以及废弃物再利用,促使工业和商业寻求降低对原始资源的依赖性以及减少废弃物的新途径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生态经济产业实践及发展现状绿色金融的定义与政策4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702/t20170206_395446.htm.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2001年8月广西贵港正式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确认为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随后又有12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陆续获批建设,涉及造纸、化工、铝业、制糖、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等行业。此后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1月,已有48个工业园区获批挂牌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5个工业园区获批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3。(三)、生态服务业生态服务业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的服务业生态化发展,是在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发展的服务业,其核心理论是促进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生态服务业主要包括绿色商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细分领域。服务业生态化主要体现在:①服务主体生态化;②服务过程清洁化;③消费模式绿色化;④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与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不同,生态服务业细分行业多,涉及面广,多数国家并未从整体层面对其进行规划,而是在细分领域内进行生态化改造,相应的实践形式也有很多类型。例如,生态服务业的核心理论——去物质化,指出服务业主要通过提供产品功能,而非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典型应用之一,就是鼓励公众通过公共交通出行而非私家车,最终达到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生态效益。生态服务业在我国的最典型实践是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是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其目标是对自然及人文景观实施保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其中以香格里拉、西双版纳、长白山等地为典型代表。除旅游业外,我国服务业其他领域的生态化改造仍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