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金诚]:东方金诚对美国参议院12月2日通过税改法案点评:美国迎来三十年来最大幅度税改 中国或面临一定“减税竞争”压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东方金诚对美国参议院12月2日通过税改法案点评:美国迎来三十年来最大幅度税改 中国或面临一定“减税竞争”压力

2017-12-04东方金诚南***
东方金诚对美国参议院12月2日通过税改法案点评:美国迎来三十年来最大幅度税改 中国或面临一定“减税竞争”压力

美国迎来三十年来最大幅度税改中国或面临一定“减税竞争”压力——东方金诚对美国参议院12月2日通过税改法案点评研究发展部王青【事件】2017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最终投票通过税改法案。这是继11月19日众议院全体投票通过众议院版本的税改法案之后,美国税改立法进程的决定性进展,目前距离税改最终完成仅剩一步之遥。根据法案内容,美国企业税率将大幅下降至20%,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多项税制将被简化。此举表明,美国即将迎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减税以来最大的一次税制改革。【基本判断】美国企业税率大幅调低,将推动其国内投资增长,吸引海外资金回流,美国GDP增速有望增加1个百分点左右。税改将对薪资和消费增长产生刺激作用,改善美国当前的低通胀态势,为美联储2018年保持较快加息节奏铺平道路,美国将现“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最后,美国税改将产生外溢效应,中国面临的“减税竞争”压力有所加大,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具体分析如下:根据美国法律,在参议院版本税改法案通过后,参众两院将着手整合两个税改版本内容,主要包括减税启动时间、某些具体税率等,并拿出最终法案呈交总统特朗普批准生效。这一过程最早将在年内完成,最晚有望在明年一季度结束。此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报告称,税改将在下次总统大选前令政府债务增加约5000亿美元,10年后则将使政府债务增加1.45万亿美元。本次税改对美国经济及可能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包括:一、企业税率大幅降低,将提振国内投资,强化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根据税改法案,美国企业所得税将从35%降至20%,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2.5%的水平。这将有效改善企业赢利预期,推动私人部门投资增长,并对跨国企业投资美国产生更大吸引力。此外,对于企业海外存留利润的一次性征税,也将促使一些海外存留较大规模现金的企业汇回部分资金,规模估计最高将达9300亿美元左右。由此,本次税改一旦落地,短期内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美国经济增长动力。9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访华期间曾强调,如果政府能够正确进行税收改革,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会额外增长1个百分点。非官方的美国税务基金会研究报告显示,税改将使美国长期经济增长率达到3.5%——2016年美国GDP增速为1.5%,2017年预计为2.2%。二、税改对经济的刺激效应将促使美联储保持较快加息节奏,美国将现“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税改在提升美国经济动能过程中,将对薪资增长起到催化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税改还将通过简化征税区间、降低个人所得税率等措施,削减大部分家庭税收,从而为扩大消费支出提供支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国当前疲弱的通货膨胀走势,促使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根据美联储9月份公布的最新利率点阵图,除2017年末还将有1次加息外,2018年 将加息3次。税改法案实施后,美联储有可能在持续实施“缩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2018年加息次数将达到3次,甚至不排除加息4次的可能。由此,美国将出现“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并有望为美元指数上升注入动力。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受美元走势影响,中期内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或将有所加大。三、中国或面临一定“减税竞争”压力,“减税降费”力度有望加大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减税政策势必会产生外溢效应,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一轮减税潮,目前英法等欧洲国家都在酝酿减税方案。事实上,中国财政部长肖捷近期也再度强调,要“加强国际税收协调,提升我国税制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根据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的要求,我国持续推出了为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截至2017年9月份,我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9.7%,其中非税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6%,降费效果明显;而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1%,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11.3%),其中企业税收增速也为11.3%左右,减税效果相对有限。我们判断,这可能是与“营改增”后征税效率提升有关,即征管趋严对减税政策产生了对冲效应。此外,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高于此次减税后的美国企业所得税水平;我国企业需要交纳增值税,而美国以直接税为主,没有这一税种。由此,美国减税法案可能挤压中国在生产资料、人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导致一批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回流,甚至吸引部分中资企业赴美投资,还会影响到高科技人才流动。因而中国面临的“减税竞争”压力有所加大,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