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G光模块市场需求情况 2024-2026年整体需求规模:2024年800G光模块整体需求约800万只,其中英伟达约300多万,谷歌约200多万,其他云厂商每家小几十万不等。2025年需求在1800-2100万只之间,英伟达需求约500多万只,谷歌约350万只,meta约250-300万只,AWS约300万只,oracle约100万只,XAI约100万只,微软直采部分约50-80万只。2026年基于实际情况,行业需求预期在3000-3200万只左右,meta需求预计翻倍至600万只,oracle预计在350-400万只,XAI至少250万只,微软直采约250万只,谷歌在400-500万只之间,英伟达在350-400万只,一些小的算力、挖矿公司整体打包约300万只,AWS约550万只。 市场预期差异原因:市场有预期2026年800G光模块需求接近4000万只,与保守预期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微软。微软部分订单通过设备厂商代采购,如思科、Arista、juniper等,设备厂商采购较杂,订单信息难以从模块厂商获取。剑桥2025年给思科供800G约60万只,2026年预计扩产到250-300万只,若加上其他设备厂需求,需求接近4000万只也是有可能的。 2.1.6T光模块市场需求情况 2025年需求情况:2025年1.6T光模块需求主要来自英伟达,需求量在250-350万只之间,其中约100万只给代工链(Fabrinet和兴盛),放给市场的份额约150-250万只,旭创能争取到约80%,新易盛和菲尼萨各拿约10%。谷歌实际需求约二三十万只,meta和AWS等采购量不大可忽略。 2026年需求预测:2026年英伟达需求至少500万只起步,预计给代工链100-150万只,放给市场约400万只甚至更多。谷歌预计有150万只左右,meta和AWS每家约80万只,整体市场保守估计约860万只。 3.主要厂商产能与出货情况 头部厂商产能:旭创明年产能可达1500万只,产能利用率打8折,不考虑缺料可生产1200万只模块;新易盛明年扩产到八九百万只,打8折可生产七百多万只模块;菲尼萨26年扩产后产能接近1000-1200万只。 二线厂商机会:头部三家即使扩产超预期,2026年产能在3500-4000万只,而800G和1.6T乐观需求接近5000万只,会有1000-1500万只需求给到华工、索尔斯、剑桥科技、光迅、鲁棒、联特等二线公司,且头部厂商可能会找代工认证和厂家布局产能。 4.GPU与光模块配比情况 不同公司配比关系:英伟达三层架构下应用测或推理测,光模块与GPU配比在1比3到1比4.5之间;谷歌约为1比4;AWS约为1比4;meta目前比例上升较多,网传 1比16是800G、400G和100G光模块总和比例,实际可能在1比12-1比14之间;AWS自研ASIC后预计配比翻倍到1比8。 Meta配比与实际需求差异原因:Meta明年芯片预计150万颗,若按1比12配比,800G需求理论上超1000万只,但实际预估600万只。原因是芯片全年产量多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产出,实际应用可能只有Q1Q2的80万片芯片能用于交换机和服务器,80万片乘8约为六百多万只,且光模块交期比交换机服务器快,Meta没必要早下单。 5.主要客户供应商份额分布情况 Meta供应商份额:Meta直供部分主要供应商为旭创(约20%)、菲尼萨(约30-40%)、新易盛(约20-30%),还有10-20%份额与交换机或设备厂商合作。剑桥可能通过与设备厂商合作间接供货给Meta。 其他客户供应商份额:谷歌2025年主要供应商有旭创(约70%)、CloudLight(约20%)、菲尼萨(约10%),后期新易盛可能进入;AWS最大供应商是新易盛(约60-70%),菲尼萨约15%,旭创约20%多,CloudLight约5-10%;微软供应商较杂,旭创约百分之二三十,新易盛约百分之十几二十,菲尼萨约十几二十,还有捷普、恩瑞通等;英伟达代工链主要是Barefoot加新易盛,800G市场主要是旭创、菲尼萨,1.6T是旭创、菲尼萨、新易盛。 Q&A Q:2025年各云厂商800G光模块的需求量分别是多少,整体需求量大概是多少?A:2025年整体需求量大概在1800-2100万只之间。其中英伟达持续有大概五百多万只的需求量,谷歌大概有350万左右的需求量,meta今年会有250-300万之间的需求量,AWS整体需求量大概是300万左右,oracle需求量目前是100万只,XAI的目前需求量大概也是100万只左右,微软直采部分目前能看到的需求量是50-80万只。此外,一些做算力转型的公司每家可能采购小几十万只不等。 Q:2024年各云厂商800G光模块的需求量分别是多少,整体需求量大概是多少?A:2024年整体需求量大概是800万只左右。其中英伟达采购量三百多万只,谷歌大概是两百多万只,其他云厂商每家采购量小几十万只不等。 Q:2026年800G光模块的市场需求情况如何? A:以公司目前能得到的数据来看,2026年800G光模块市场需求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整体行业需求预期能达到3000-3200万左右。各主要客户的需求情况如下:Meta预计需求600万;Oracle预计需求350-400万;XAI至少有250万的需求量;微软直采部分需求约250万左右,还有部分订单给到设备商;谷歌需求在400-500万支之间;英伟达需求预计在350-400万;AWS需求约550万;一些小的算力、挖矿及算力租赁公司整体需求约300万。 Q:市场预期2026年800G光模块接近4000万只,与您预计的3200万只有差异,哪个客户可能会超预期? A:微软可能会超预期。目前从模块厂商这边看微软需求反馈约250万,但实际需求可能更多,因为微软以往喜欢找第三方设备厂商(如思科、Arista、juniper等)或英伟达代采购光模块,其很多订单会反映到设备厂商那边。设备厂商采购比较杂,会根据自身供应链情况分4-5家采购,且会找国内二三线厂商采购以保证利润率。目前模块厂商这边关于设备厂商的订单信息不充分,2025年年中数据还不完整,且一线厂商产能紧张,优先满足大客户供给,所以微软实际需求可能远超250万。 Q:剑桥给思科的800G光模块供货情况如何,以及剑桥的情况怎样? A:2025年剑桥给思科供了60万只800G光模块,2026年预计扩产到250-300万只,增量基本都来自思科。剑桥不与一线厂商竞争,其研发中心在上海浦江镇,前期和后期研发挖了菲尼萨很多研发工程师,产品架构与菲尼萨相似,送样或送测基本没问题。由于云厂商对供应链管控紧,剑桥直供云厂商800G有一定困难,但在市场需求旺盛、一线厂商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剑桥与设备厂商的订单有保障,国内二线厂商在设备厂商订单方面能拿到较多份额。 Q:今年和明年1.6T光模块的需求方分别有哪些,需求数量如何拆分? A:今年从需求端来讲,主要是英伟达的需求,需求量在250-350万只之间,其中大概100万只给代工链(Fabrinet和兴盛),放给市场的份额是150-250万只,旭创能争取拿到其中80%左右,新易盛和菲尼萨大概各拿10%。明年英伟达需求至少500万只起步,预计给代工链100-150万只,放给市场约400万只甚至更多;谷歌预计有150万只左右,meta和AWS每家约80万只,整体市场保守估计2026年有860万只左右。 Q:今年谷歌、meta、AWS是否会采购1.6T光模块,采购量如何? A:今年谷歌、meta、AWS都会采购一些1.6T光模块,但量都不大,可忽略不计。meta有可能指定要求只用3纳米DSP的1.6T,谷歌原本预计今年需求五六十万只,实际可能只有二三十万只。2026年谷歌的需求应该还可以。 Q:旭创、新易盛、Lumentum、Finisar、CloudLight等几家主要玩家的产能和出货量情况如何? A:通常以出货量为计算,会备1.3倍的产能,如出货300万只模块,会备400万的产能。旭创目前还在扩产,明年大概能做到1500万只产能,产能利用率打8折,不考虑缺料能生产1200万只模块;新易盛明年大概能扩到八九百万的产能,打8折能做七百多万只模块;菲尼萨从2026年扩产,各方面产能加起来接近1000-1200万只。产能和出货之间有差距,且不包括缺料情况。 Q:明年头部三家产能即使扩产超预期,仍有需求缺口,哪些二线公司有机会承接这些需求? A:明年头部三家扩产超预期产能大概在3500-4000万只,而乐观估计800G和1.6T需求接近5000万只,会有1000-1500万只的需求缺口,像华工、索尔斯、剑桥科技、光迅、鲁棒、联特等二线公司都有机会承接,因为头部产能扩张要保证利用效率,扩产能并非易事,后续可能会找代工认证和厂家进行产能布局。 Q:如何看待GPU跟光模块之间的配比,网传Meta的1:16是怎么回事? A:英伟达目前三层架构下,应用侧或推理侧的配比大概在1:3到1:4.5之间;谷歌大概是1:4左右;AWS目前也是1:4左右。从Meta的asic来看,这个比例会上升较多。 网传的1:16并不是说全是800G光模块,还会有400G或100G的光模块在里面。整体推算一体大模型架构复杂,可能有5层、6层甚至更多。之前在搭英伟达架构验证时,验证测试已到1:8,实际应用在1:3到1:4.5之间,传出来的1:16基本大差不差,未来应用侧1:12、1:14也是有可能的。AWS的S配比预估会翻倍到1:8,同样不是全是800G,会有部分400、200、100的光模块。Meta和AWS用自研ASIC搭建网络架构时,层数增加,与传统数据中心互联增加,导致光模块应用量上升。 Q:英伟达1:3到1:4.5的配比对应的是800G的量吗,是NVLink对应800G吗? A:是的,要看最终如何应用组网,是三层架构下的配比关系。 Q:英伟达的NVL72机柜跟普通的八卡服务器搭三层架构,比例区别大吗? A:区别不大,与ASIC的区别类似。AWS买英伟达的GPU后自建算力,改成以太网形式,比例变化不大,可能三层变四层,模块配比稍微增加一点。如果是自研ASIC,可以组网很复杂,光模块用量和存储部分HBM能力都会显著提升。 Q:Meta的1:12配比中,800G、400G、100G光模块分别大概有多少? A:估计有8个800G,剩下2个400G,再配2个100G。 Q:市场预期Meta明年芯片从50万颗上修到150万颗,按1:12算有一千多万颗800G需求,为什么之前对2026年Meta的预估只有600万只? A:Meta的芯片很多是下半年甚至四季度才产出,实际应用可能只有Q1Q2。150万颗芯片除以2,只有80万片能在Q1Q2从芯片做到真实的交换机和服务器里实际能用。80万片乘以8,大概是六百多万只。而且从芯片端做到交换机服务器要3到4个月,会有这样的差距。另外,光模块交期比交换机服务器快,没必要那么早下单,这是常用策略。给出600万这个数字是基于手上看到的数据,比较客观和保守。 Q:Meta不一定都搭大架构,1:12或1:16是最乐观情景,其上限是否可以更乐观?A:文中未明确给出此问题的直接回答,但从交流中可看出市场有更乐观预期,如市场乐观点拍到4000万只800G光模块,原因一是类似思科的需求未涵盖在内,二是ASIC自建架构后,从Meta到谷歌到AWS的需求可能比之前讲的数字更大。 Q:Meta目前的光模块供货情况如何,剑桥在Meta的供货情况是怎样的? A:目前Meta的供应链中头部三家供应商为旭创、菲尼萨、新易盛。旭创供货比例大概是20%左右,菲尼萨大概是30-40%,新易盛大概是20%-30%。还有10%-20%的份额是和交换机厂商或设备厂商合作的部分。剑桥大概率是跟设备厂商合作,间接提供给Meta,也有可能后续Meta直采。另外,AWS、微软也存在设备厂商订单的情况,微软设备厂商订单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