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观察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2017-04-10赵雪情中国银行石***
宏观观察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Ω 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1月) 2013年1月18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赵雪情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电 话:010 - 6659 4065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钟 红 王家强 联系人:梁 婧 电 话:010 - 6659 4097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17年4月10日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欧盟的未来:以改革促前行* 欧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独特的尝试,过去六十年里各成员国利益紧密相连,实现“差异中统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近年来欧洲政治与经济风险上升,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结构性失衡加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遇阻。展望未来,欧盟将积极寻求改革,“多速欧洲”或成为发展方向。我国应在防范欧洲政经风险的同时,把握欧洲核心优势与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中欧经济金融合作,应对逆全球化浪潮。 国际金融研究所 宏观观察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1 欧盟的未来:以改革促前行 欧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独特的尝试,过去六十年里各成员国利益紧密相连,实现“差异中统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然而,近年来欧洲政治与经济风险上升,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结构性失衡加剧,致使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遇阻。展望未来,欧盟将积极寻求改革,“多速欧洲”或成为发展方向。我国应在防范欧洲政经风险的同时,把握欧洲核心优势与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中欧经济金融合作,应对逆全球化浪潮。 一、欧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自《罗马条约》签订,欧洲融合进程已六十载。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从经济合作向经济政治全面合作过渡,欧盟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新篇章。成员国间以谈判而非武力解决冲突,以法律约束替代军事威吓,重塑欧洲格局,实现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历经多轮扩张,欧盟成员国达28个,经济总量由1993年的近8万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第一大贸易体和第二大国际货币所在地,世界影响力空前提高。然而,近年来欧盟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 图1:欧盟28国经济增速与政府债务水平 图2:欧盟28国通胀与失业情况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5060708090-6-4-202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实际GDP增速政府债务/GDP(右轴)%4567891011120.00.51.01.52.02.53.03.54.0200620082010201220142016通胀水平HICP失业率(右轴)% 2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在经济方面,欧盟正在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但步伐仍不够平稳,力度不够强劲。2016年,欧盟实际GDP增速为1.9%,通胀率为0.3%,失业率为8.5%,仍逊于危机前水平(图1、图2),经济复苏势头能否延续存在不确定性。财政政策空间有限,欧盟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已超过80%,较危机前增长了40%,难以有效支撑公共消费与投资,希腊债务问题仍在延续;过度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且政策有效性降低,在极低利率、巨额量化宽松规模的情况下部分经济体仍处于通缩边缘;结构性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实体经济中的一些根本的结构性缺陷依然存在。此外,欧洲银行业危机重重,负利率环境进一步影响银行业经营,不良贷款高企、资本不足问题凸显。据IMF测算,受负利率影响,德国金融系统利润到2019年可能缩水25%。总体来看,欧盟复苏势头仍然脆弱,下行风险较大。 在政治与社会方面,民粹主义上升,英国脱欧、欧洲主要国家大选加剧欧盟前景不确定性。随着全球环境与经济情况发生深刻变化,欧盟民众的不安全感持续上升,对主流政治制度及政府当局产生强烈不满,为民粹主义提供了滋生空间。欧盟调查显示,民众对于欧盟的信任度较十年前下降了约30%。快速老龄化、福利水平下降、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均对欧盟经济与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冲击。2017年3月,英国正式开启脱欧程序,与欧盟成员国未来的贸易金融关系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经济上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结果,政治上加剧离心力与民族主义情绪。在德法大选中,极右翼势力顺势博取民众共鸣,加剧欧洲政局不确定性,可能扰乱甚至打断欧洲复苏步伐,一体化前景引发市场忧虑。此外,美国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与欧盟及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有所恶化,可能损及欧洲的安全形势,欧洲发展前景更添变局。 二、欧盟一体化遇阻三大内在根源 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遇阻,政治经济风险大幅上升,其背后有深刻的根源。 第一,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表明,一体化组织成员同质性越高,创造效应就越明显;成员国间异质性越高,则转移效应将超过创造效应,加剧内部经济差距,最终破坏一体化组织结构。尽管当前欧盟正在走向复苏,失业率降至 宏观观察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3 历史新低,但在经济、社会各部门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复苏与发展的势头并不平稳均衡。 图3:欧盟主要国家GDP增速与劳动生产率 注:劳动生产率2010=100。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图4:欧盟主要国家失业率与政府债务 资料来源:欧盟委员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8090100110120130-10123456欧盟28国希腊意大利英国芬兰匈牙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塞浦路斯丹麦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法国德国瑞典西班牙爱沙尼亚捷克克罗地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波兰马耳他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2015年实际GDP增速2016年实际GDP增速2016年劳动生产率(右轴)%051015202504080120160200欧盟28国爱沙尼亚卢森堡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捷克丹麦立陶宛瑞典波兰斯洛伐克芬兰马耳他荷兰德国匈牙利塞尔维亚奥地利克罗地亚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塞浦路斯葡萄牙意大利希腊2015年政府债务/GDP2016年失业率(右轴)% 4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自成立以来,欧盟历经六次扩张,28个成员国(包括英国)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西欧国家相对发达,中东欧国家相对落后。在经济增速方面,近年来中东欧国家GDP增速显著回升,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稳步复苏,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南部经济体则面临困境。在劳动与就业方面,南欧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北部经济体,德国2016年失业率为4.1%,而希腊、西班牙、克罗地亚、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失业率超过10%,致使民众对于欧盟及本国政府产生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政治风险。 第二,欧盟经济地位下降、安全与边境威胁上升。近年来,欧盟全球经济地位已显著动摇。欧盟经济实力面临相对减弱的现实挑战,GDP全球占比由上世纪80年代的30%左右降至22%,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远低于20%。快速老龄化冲击欧洲,欧盟人口全球占比预计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左右降至2060年的5%。同时,欧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近十年来下降约5个百分点。 图5:欧盟主要国家人类发展指数(HDI) 注: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综合指标。 资料来源:联合国报告,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0.750.790.830.870.910.95-120%-80%-40%0%40%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拉脱维亚匈牙利葡萄牙斯洛伐克立陶宛波兰塞浦路斯马耳他爱沙尼亚希腊捷克西班牙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奥地利芬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英国瑞典冰岛荷兰丹麦德国2015年HDI(右轴)2010至2015年HDI年均增速-2000至2010年HDI年均增速 宏观观察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5 欧盟成员国发展速度减慢,内部差距有所增大。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这一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2010年至2015年欧盟成员HDI年增速平均为36.50%,低于2000年至2010年58.45%水平;对于各成员国,HDI年均增速普遍减缓;欧盟内部发展水平各异,以德国与保加利亚为例,2015年两国HDI差距为0.13,反而较1990年0.10有所上升(图5)。未来,青年一代的福利水平将较上一代出现倒退,这在欧盟历史上前所未有。 同时,全球局势日益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大幅上升,中东、非洲区域恐怖活动肆虐,进一步加剧成员间内部矛盾。恐怖袭击冲击欧洲,移民压力倍增,难民危机达到二战以来最大规模,不仅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造成负担,也为欧盟成员的社会稳定及边境管理等带来巨大挑战。其中,德国、法国、瑞典接收难民较多,要求实行分摊“强制配额”;意大利、希腊处于难民冲击前线,经济面临困境,要求减轻相关负担;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则明确反对欧盟委员会难民安置计划,欧盟内部产生明显分歧。 第三,欧盟机制安排缺乏灵活性。28个成员捆绑为一体,正如三国赤壁之战的铁索连舟,胜势前行时如履平地,一旦遭遇较大冲击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难以转向、分崩离析。欧盟结构较为复杂,成员需要遵从欧盟与自身双重标准和利益,在内政外交、调控工具等方面相互掣肘,受到一定限制。统一发声与行动,是成员让渡各自利益、相互妥协的结果,在繁荣发展时期易于达成共识,陷入困境时则冲突上升、政策效率与信任度下降,加剧危机形势。 欧元区表现尤为明显。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区成员国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应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欧元区实行统一货币政策,欧央行长期以控制通胀为首要目标,难以与各成员国有效协调。面对外部冲击时,成员国不得不过度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而加剧财政状况恶化。然而,欧元区又对其成员国具有预算赤字、负债率约束,这就意味着要求处于经济困境的国家缩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控制负债,对消费与公共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加剧经济失衡。欧债危机后,欧元区出台六项法则,限制成员国赤字,约束其经济刺激计划。从实际 6 2017年第12期(总第183期) 情况来看,希腊债务危机及僵持不下的援助谈判就源自这一矛盾。希腊深陷债务危机,又无法通过发行货币解决问题,欧元区援助的附加条款要求其采取紧缩措施,加剧失业与民众不满情绪。当前,欧元区政府负债率已超过90%,多数成员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债务水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