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年宁夏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发现报告

2025年宁夏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房地产2025-02-04中商产业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5年宁夏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图谱、尽调评估 全球视野专注产业1 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图谱、尽调评估 全球视野专注产业2 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考察指导,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大使 命,并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对我区“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给予充分肯定,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市场冲击、金融风险和自然灾害等多重考验,爬坡过坎闯难关,凝心聚力打硬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各项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锚定目标攻坚,经济发展实现逆势而上。在连续两年高基数增长、集中偿还历史债务的情况下,高效统筹 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主要目标质效齐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3亿 元、增长5.4%,连续10个季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2%、居全国第四,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居全国第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居全国第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居全国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全国第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7亿元、增长2.8%,其中地方税收增速居全国第八。以上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稳步回升,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止跌企稳。全区经济向实向绿向智向新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协调和共享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居全国第六,超过经济增速。城镇调查失 业率均值5.2%,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3%,均符合预期。城镇化率达6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持续提升,先行区建设6个方面16条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向黄河流域各省区推广。 项目投资成效显著。积极争取国家“两重”政策支持,大力开展“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 2000多个、完成投资1800多亿元,其中续建新建百亿级项 目20个、为近年最多,特别是产业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加 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全国最大的25万吨煤基乙烯聚合 物项目投产、300万吨CCUS碳利用示范项目一期建成、135万吨聚烯烃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宁东基地成为西部首个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三,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内陆上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叶片、海上风电功率最大的减速器项目投产,吴忠仪表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西北第二,创历史最高水平。稳步发展“六特”产业,特色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超过88%,葡萄酒酒庄酒、枸杞深加工产品产量保持全国首位,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冻干牛初乳加工基地竣工生产,蒙牛宁夏全数智化工厂获评全球首个乳业“灯塔工厂”。加大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力度,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 亿吨、居全国第八,保有储量超过320亿吨、居全国第 十。新建火力发电近60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发电超530 万千瓦,电力总装机达到7500万千瓦,绿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大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11个绿电园区加快推进,我区首个万吨级绿氢一体化、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等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域内投资700亿元的“宁电入湘”工程宁夏段全线贯通。这些标志性工程项目,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市场消费持续好转。大力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汽 车、家电、通讯、家具零售额分别增长20%、10%、36%、40%,“两新”工作被国家部际联席会议通报表扬。加力实施文旅创新升级工程,获批全国旅游市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智游宁夏”上线运行,兰傒谷酒店集群、图兰朵小镇、贺兰山宿集等50多个特色项目投用或开工。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晋升国家5A级景区,实现5A级景区地级市全覆盖。“宁夏二十一景”获评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龙泉村、姚磨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50个典型案例,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持续提升。游客人次、旅游花费分别增长14%、11%。特别是沙漠游走在世界前列,中卫大漠黄河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内首家沙漠钻石酒店、艺术中心、室内冰雪馆等先后落地,实现了由“大漠孤烟”向“别样繁华”的神奇蝶变。 数字经济全面提速。突出规划引领,数字宁夏研究院等“两院一中心”正式运行。电信业务收入增速全国第二,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西北第一。北京百度智能云数据产业基地、福建算力服务器生产线、中交云数据中心等集中落地,大语言模型、微医大模型、量子技术应用等取得突 破。算力投资、标准机架、高端算卡、算力规模比2023年 实现“四个翻番”,服务器上架率、智算占比、综合算力指数、电能利用效率、5G用户渗透率5个指标全国领先。宁夏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试点,银川入选全国首批5G-A网络商用城市,石嘴山建成IPv6综合试点城市,吴忠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固原跻身国家双千兆城市,中卫获得“绿色算力发展先锋”称号,宁东基地建成西北首个国家级智慧化工园区,数字经济多点开花、成果丰硕。 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充分发挥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作 用,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强化政策保障机制。近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8%,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超过8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长82%。我区连续两年荣获国家测绘工程金奖,首次获得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部区合建的宁夏高等研究院完成首批硕博招 生,六盘山和贺兰山两个实验室、上海和深圳的两个宁夏科创中心、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宁夏实验室、我区首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启动运行,宁东煤化工中试基地全国领先。攻克了高性能铌钨抗氧化涂层、耐盐碱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国内最大智能化反井钻机、特大型风电轴承热处理装备等多项首台套产品。全球最快高铁 用上了“宁夏造联系枕梁”,长征火箭用上了“宁夏煤制油”,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政策措施发力见效。针对严峻经济形势,我们沉着应变、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及时果断开展“百日攻坚 战”,打出了一整套稳增长“组合拳”,为实现全年目标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人的主观努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专门制定稳定房地产、晶硅产业发展措施,两次出台奶牛、肉牛产业纾困政策,有效遏制了重大风险。创新推出“宁质贷”、“宁科担”等措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历史最低,存款贷款余额总量双超万亿元大关。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110多亿元,为200多家企业清偿了历史欠款,工作经验列入国家典型案例。启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设民营经营主体2.5万户。创建支持企业发展“十项机制”,区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集中办 公150多场次,解决具体问题1600多个,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二)强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有效释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开放全面发力、多 点突破。 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创建政府系统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六权”改革、农业设施抵押融资、农村集体“三 资”管理、营商环境法治化等25项改革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区属国企改革总体完成率达76%。涉企“综合查一次”改革有效推进。4个县乡土地二轮延包进入全国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国家级试点顺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21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退休“一件事”等3项经验入选国务院优秀案例,掌上好办综合指数西北第一,人社、民政、退役军人等多项政务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包银高铁银川至惠农段通车,银昆高速全线通车,宝中铁路宁夏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群 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民航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8.7%、16.5%,开行铁海联运图定班列184列、居西北第二。获批全国网络货运数据共享、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现国际公路运输零的突破。全面加强与周边省区、高校、央企合 作,圆满举办中国-中亚合作论坛、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会、央企深化产业合作座谈会等系列重要活动,签约项目投资3200多亿元。新设外资企业23家,与美国莱卡、意大利世科姆、以色列耐特菲姆、澳大利亚富邑等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实现突破。成功争取在宁夏设立国际葡萄酒组织 实体机构,我区葡萄酒走向世界迈出重要步伐。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服务贸易出口进入全国前列,宁夏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 (三)坚持生态优先,美丽宁夏建设加速推进。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构筑西北 生态安全屏障。 “四水四定”走在全国前列。首次召开“四水四定”推进大会,专门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100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部开工,水利投资创历史新高,“十个全国第一”成果巩固提升。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省区之间取得重大共识。黄河宁夏段河道治理三期工程开工建设,贺兰山东麓 防洪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一山一河”两条安全线将于明年全面建成。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进出,黄河银川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河保护法 实施成效得到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合同节水+水权交易”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数字孪生流域省级试点成为全国十大样板,“互联网+农村供水”模式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专项报告。 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强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 战,开展以“防沙治沙·增绿护绿”为主题的黄河保护宣传实践月活动,创新实施高效植苗、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等新技术新模式,累计完成攻坚战总任务的42%。国家林长制督查考核全国第一。206个“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实施,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列入国家示范项目,废弃矿坑修复利用经验全国推广,固原入选西北唯一联合国“自然城市”。发现和引进雪豹、麋鹿、普氏野马等旗舰物种,经过宁夏的两条全球候鸟迁徙通道野生鸟类达到110余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创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首次覆盖山水林田 湖草沙各要素,集中整改各类问题1600多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以上,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实现水土保持项目碳汇、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交易“第一单”,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 次。特别是“四水四定”创新实践、新能源示范区建设、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3个案例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全国首个“纯绿电小镇”、葡萄酒产品碳足迹研究、防沙治沙新技术3项成果分别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防 治荒漠化大会上交流经验,向世界生动展示了美丽宁夏建设的最新成果。 (四)统筹城乡发展,区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加快推 进城乡融合,形成了“五市一地”协同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高标准农田达110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7亿 斤、超额完成任务,实现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增长”。“宁夏大米”、“宁夏小麦”两个品种,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全国博览会上荣获“双第一”。累计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农业产业强镇19个。建成全国良种牛繁育中心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以渔治碱”养殖对虾、大黄鱼等实现突破,水产品种类和总量均居西北前列,“海鱼陆养”经验在全国交流。持 续深化闽宁协作,12个闽宁产业园新入驻企业154家,闽宁电商帮扶车间获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中央单位实施定点帮扶项目156个。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政策,脱贫县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