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智能超声波传感器供应商:公司是一家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及相关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触传感器及执行器、雾化换能器及模组、报警发声器等。公司以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换能芯片为基础,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智能家居、安防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逐步提升。2023年,公司逐步修复传感器业务,营收为4.67亿元,同比+23.6%,归母净利润为0.77亿元,同比+45.3%。2024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稳健,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加23.4%;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加13.0%。 传感器市场赛道广阔,国内厂商奋起直追: 1)中国传感器市场发展空间大。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至1429.6亿元,2024年有望增至1643.1亿元。 中国传感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低,国际领先的电子零部件巨头多为外资企业,部分国内企业跻身超声波传感器国际Tier1厂商。 2)从引进仿制到设计创新,进一步挖掘中高端传感器市场。我国的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在高端传感器方面的发展落后。未来传感器向高性能、微型化、低功耗、集成化、智能化发展。 内外兼修,下游应用市场颇具爆发潜力: 1)研发、质控双管齐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286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具有换能芯片、传感器、执行器及相关模组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人才储备丰富、学科覆盖度高,研发能力突出,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完备。 2)下游应用全面推进,颇具爆发潜力。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工业柔性生产、低空经济、压触传感器领域,自主产研产品行业领先,应用面广,爆发潜力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奥迪威2024-2026年营业收入达到5.70/6.91/8.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0%/21.3%/21.1%;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4/1.14/1.41亿元,EPS分别为0.66/0.81/1.00元。按2024年5月6日收盘价 ,奥迪威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2.59/18.51/14.94倍,明显低于可比公司均值。且公司受益下游的汽车电子、智能仪表、工业控制领域的高景气度,业绩有望高速增长,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质量控制风险、产品出口及外汇政策变动风险、存货跌价、毛利率波动风险 1.奥迪威:精密智能超声波传感器供应商 1.1.国内智能传感器、执行器及相关应用高新技术企业 广州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及相关应用的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具体业务包括传感器元器件及模组、换能器元件及模组和电声元器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触传感器及执行器、雾化换能器及模组、报警发声器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智能家居、安防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奥迪威深耕超声波传感器二十余载,创新技术成果驱动业务增长。公司1999年成立,2000年、2004年、2006年分别通过RWTUV 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及QS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ISO/TS16949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产品获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并于2012年全面通过ISO14000及ISO18000管理体系认证,2014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公司技术升级期成果颇丰,2017年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2019年入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名单并荣获“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2021年荣获“省级创新平台”荣誉,2022年获得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广东省工程勘探设计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番禺区“创新科技行业标杆”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并再次入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 图1: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管理层经验丰富、技术底蕴深厚。公司实控人及第一大股东为张曙光、黄海涛夫妇,截至2024年4月30日合计持有17.2%股份;其中张曙光直接持有15.4%股份,黄海涛直接持有1.8%股份。第二、第三大股东是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上市公司德赛西威,分别持有公司6.1%、5.5%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曙光就读物理系金属专业,本科学历,曾任顺德无线电一厂技术员、番禺兴业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2002年加入公司,深耕传感器、执行器行业三十余载,属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管理层其他成员在传感技术、先进工艺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成果颇丰。 图2:奥迪威股权结构图(截至2024年4月30日) 1.2.自主产研,多领域布局传感器、执行器 公司以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换能芯片为基础,主要产品分为感知层的传感器产品和执行层的执行器产品两大类别,包括元器件和模组等。公司主要产品按产品技术原理及其功能分为传感器和执行器,其中传感器是采用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的原理,其作用是检测被测量的信息,如距离、位置等;执行器采用逆压电效应的原理,其作用是完成既定的动作或反馈,如发声、振动等。公司主要产品根据产品构成集成度分为元器件和模组,其中元器件是模组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或执行器模组指在相关元器件的基础上,集成IC芯片和信号处理的算法,能够直接输出数字信号的传感器或执行器。 公司传感器产品主要是超声波传感器及其模组,包括测距传感器及模组、流量传感器及模组、压触及反馈执行器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能仪表、消费电子等领域,我们将其功能及用途整理如表1所示。 表1:传感器及其用途 公司执行器产品主要是用于发声、报警、雾化等功能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报警、智能家居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报警发声器、雾化换能器、雾化模组等,我们将其功能及用途整理如表2所示。 表2:执行器及其用途类别 1.3.逐步修复传感器业务,加速开拓海外市场 疫情后公司盈利能力逐步回升,传感器业务维持小幅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加2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5.3%。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技术升级,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需求订单增加,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新产品、新应用领域,把握市场机遇,开拓海外业务。2024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稳健,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加23.4%;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加13.0%。 图3:公司2018-2023年营收及同比增速 图4:公司2018-2023年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2023年公司传感器产品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加38.5%,占营业收入76.2%,原因是产品系列、型号得以拓展、丰富,在智能汽车、智能仪表、工业控制等方面形成销售增量。2023年执行器产品营业收入0.99亿元,同比减少14.1%,主要是雾化换能器件的销量减少,下游客户受到零售终端消费市场订单减少而波及上游的器件需求订单减少。 图5:公司2018-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产品性能提升、产品结构调整、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毛利率增长。2020至2023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2.6%、34.5%、35.2%、38.1%,维持在32.0%以上并呈稳定增长态势。 分业务看,汽车电子、智能仪表领域增长较好,公司工业控制表现出色,加速测距传感器等新产品技术成熟,带动毛利提升。同时,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趋向回暖和ADAS系统等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需求提升为毛利提升提供向好的宏观环境。与相似业务的三家上市公司进行利润率的对比,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逐步缩小与体量更大的公司的差距。 我们判断,公司对订单的利润率进行筛选、管控,并合理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巩固高毛利率、净利率订单客户黏性。 图6:奥迪威及可比公司2018-2023年毛利率 图7:奥迪威及可比公司2018-2023年销售净利率 期间费用率稳定,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至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0.4%、19.1%、19.4%、19.8%,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0.0%以下。2020年以来,公司研发费用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2023年研发费用率达新高9.4%,进一步贴近市场和客户开发需求,紧跟前沿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大前瞻技术的开发储备,确保产品与技术在行业内和下游应用中保持先进性。 图8:公司2018-2023年期间费用率及构成 2.传感器市场赛道广阔,国内厂商奋起直追 公司所产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基础电子元器件,公司所属行业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业。 2.1.中国传感器市场发展空间大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应用场景持续增长。据赛迪顾问,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840.5亿美元(约合13404.9亿人民币),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32.9亿美元(约合3152.9亿人民币)。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2019-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6%,至2022年,中国传感器市场总规模达3096.9亿元,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190.2亿元。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至1429.6亿元,2024年有望增至1643.1亿元。从应用场景来看,汽车电子行业收入占比最大,2022年占比约为24.1%。工业制造、消费电子、网络通信领域紧随其后,市场占比分别达到22.0%、19.6%、17.6%。 图9:2019-2024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 图10:2022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应用市场占比情况 国家重视传感器等核心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强调“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中国传感器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低,国际领先的电子零部件巨头多为外资企业。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经济发达国家厂商占据了传感器市场主要份额,发展中国家厂商所占份额相对较少。其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全球传感器行业的主要企业有法雷奥、博世、日本村田、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等,在产品类别、市场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领先优势巨大。车载超声波雷达市场中心化程度中等,供应商竞争激烈,2022年全球头部供应商包括德州仪器(17.6%)、博世(15.4%)、法雷奥(13.2%)、罗克韦尔(10.1%)、霍尼韦尔(8.4)%和日本村田(4.5%)。法雷奥、博世和日本村田是全球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领域领先的国际厂商,2022年市场占比分别为31.0%、20.0%、5.6%。 图11:2022年全球车载超声波雷达市占率 国内企业跻身超声波传感器国际Tier1厂商,进口替代动力足。国内同致电子、豪恩汽电逐渐实现较高的市占率,形成进口替代。泊车系统的优化升级,以及行泊一体的推广应用,对超声波雷达的性能提出了远测距、强抗干扰性、高功能安全等要求,多家企业开发新一代超声波雷达AK2技术和产品:在探芯方面,主要被博世、法雷奥等国际Tier 1把控,本土企业如奥迪威、纵目科技、保隆科技、佑航科技等持续投入,当前已具备自研自产能力,如表3所示,奥迪威AK2车载超声波传感器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泊车系统提供更可靠的安全支持,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感知新动力。 表3:国内AK2超声波雷达企业产品特点及量产 2.2.从引进仿制到设计创新,进一步挖掘中高端传感器市场 我国的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在高端传感器方面的发展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当前我国传感器市场仍旧由外资主导,国内供给能力略有不足,2020年全球龙头企业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