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2024年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2024年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2024年零售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联合资信 工商评级二部 随着消费场景有序恢复,不同业态表现存在差异,实体零售企业增长乏力,消费信心仍有待提升。从长期发展潜力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方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联合资信认为,消费发展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零售行业评级展望维持稳定。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1 - 一、行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概况 2023年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市,消费市场企暖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转正。受公共卫生事件长期影响,现阶段收入和消费增长仍属恢复性增长,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仍需巩固,消费信心仍有待提升。 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市,市场销售增速转正,消费市场企暖回升。全年,线下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不断拓展提升,实体店铺零售持续恢复。按零售业态分,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8.8%、7.5%、4.9%、4.5%,超市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4%。随着疫情后消费场景的放开,居民对超市的依赖度略有下滑。 图1 2019-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但增速波动剧烈。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增长9.2%。根据消费者信心指数,2022年4月以来,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6.7,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低于100,且至2024年1月间持续在86.7到88.9间上下波动,消费需求不足。现阶段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仍需巩固,消费信心仍有待提升。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2 - 图2 2019-2023年居民收入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2024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同比变化不大。按零售业态分,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5.2%、6.3%、1.1%,百货店零售额下降2.4%。 图3 2024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细分业态 实体零售根据其经营模式的不同可分为百货(包括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衍生形态)、超市连锁、便利店和专业店主要业态,另有少部分电器、家具、珠宝等专业店。2023年,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3 - 百货业态增长乏力,新开门店数量仍处于低水平;受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对日常消费品市场空间的逐步挤压,传统连锁超市遭受较大经营压力,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零售额增速为近5年来首次负增长;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区域稳定,对线下消费的影响正逐渐减小,抖音、快手等为主的直播平台突飞猛进,直播电商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 1.百货 2023年,百货业态零售额增速为所有实体零售业态之首,主要系其前期消费场景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最重,基数较低所致,剔除基数效应影响,百货业态零售额仍增长乏力,新开门店意愿低。以购物中心为例,目前中国实体零售全国性百货公司少,以区域性垄断或寡头竞争为主,门店主要分布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全年新开业商业项目394个,体量3413.45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384个,独立百货10个,数量及体量同比2022年均小幅下降约3%,新开业速度持续放缓,数量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新开门店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区域,分别为147个、74个和47个。从城市分布情况上看,广州最为活跃,开业19个,位列第一;北京开业18个,位列第二;上海、深圳、重庆、成都开业数量均位列前十;苏州、杭州新开业项目保持活跃,分别为12个、10个。闭店方面,全年闭店数量有限,国内老牌商场闭店主要以升级改造需求为主,实际闭店企业主要为外资或合资类品牌,闭店区域包括上海、广州、天津和郑州等。 图4 2014-2023购物中心新增名门店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赢商网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4 - 2. 超市连锁 2023年,随着消费场景的逐步放开,以及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对日常消费品市场空间的逐步挤压,超市连锁遭受较大经营压力。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区域型连锁超市数据,其中约四成企业销售额同比实现增长,约四成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其余为同比持平。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4%,为近5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拓店方面,2023年区域型超市企业新开店数量665家,闭店数量449家,其中九成的开店和闭店为2000平方米以下的门店,类似于社区超市,这与国家鼓励的发展新型业态,以及企业深耕区域市场策略相契合。基于2023年的表现,2024年,拓展新门店类型、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以及门店的数字化改造仍为连锁超市的重点关注领域。 3.网络零售 狭义的零售电商指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包括实物商品交易及虚拟商品交易,广义的零售电商是一种业态,包含平台、商家、品牌、用户、服务商等。按模式分,有C2C、B2C、C2M、B2B2C等;按品类分,有综合电商、垂直电商;按交易市场分,有进口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电商;电商有会员制电商、直播电商、精品电商、小程序电商等。网络零售作为中国零售行业发展中的强劲动力,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30%,对引领消费恢复扩大起到重要作用。但也需关注,2023年,线上零售额增幅也从过去的高增长逐渐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趋近,且线上零售额占消费品总额比重逐渐趋于稳定,意味着线上对线下的影响正逐渐减小。竞争格局方面,近年来以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为 “三巨头”的综合电商销售额占网络零售市场份额持续位于高位,另有抖音、快手等为主的直播平台突飞猛进,直播电商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 表1 主要电商平台2023年GMV情况 平台简称 GMV(亿元) 同比 综合电商 阿里巴巴 71854 (3%) 京东 35394 2%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5 - 拼多多 40451 31% 唯品会 1922 13% 直播电商 抖音 22000 47% 快手 11947 33% 注:因四舍五入、汇率计算和单位等原因,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三)行业监管与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央部委出台的零售业相关政策主要以推动电子商务、拓展零售新业态和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为主,地方性商务局出台的相关政策主要以推动区域实体零售落地、打造消费场景,提升客流量以扩大消费。 表2 近年来零售行业相关政策和动态总结 颁布时间 颁发部门 文件名称 核心内容及主旨 2021年10月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立足电子商务连接线上线下、衔接供需两端、对接国内国外市场的重要定位,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电子商务产业,深化电子商务在各领域融合创新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 2022年12月 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2023年7月 发改委 《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2023年7月 商务部等13部门 《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2023年11月 三亚市商务局 《2023年三亚市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 大力开展免税促销,发放免税消费券,鼓励和引导各免税经营主体举办免税促销活动。加大三亚营销力度,着力提升旅游人次。主动对接国内影响力强的媒体平台,持续举办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文体活动,组织免税经营主体与活动主办方开展营销对接,拉动入岛游客消费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6 - 2024年3月 商务部等9部门 《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商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协同、创新、高效的农村电商生态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培育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 2024年4月 北京市商务局等8部门 《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挖掘街区消费场景、打造近山消费场景、创新亲水消费场景、壮大演艺消费场景、激活赛事消费场景、繁荣夜间消费场景、拓展数字消费场景。建设一批多元消费融合新项目、推动一批老旧消费设施改造升级、打造一批多元消费融合集聚区(如打造首钢园、新工体、城市绿心等10个体育消费集聚区) 2024年4月 上海市商务委、静安区政府 《关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吸引高能级首店落地,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在“首发上海”活动期间开设的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鼓励各区出台支持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各区,出台首发经济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各区建立首发经济服务绿色通道,为企业引进高能级首店、举办首发活动等做好服务。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关注 实体零售企业发展面临消费力不足、消费降级和增长乏力的挑战 在三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接触型和聚集型的消费均出现萎缩。同时公共卫生事件直接降低了消费者对就业、收入及消费意愿的信心,居民收入下滑以及消费预期转弱致使消费需求下降且短期内难以转变。2023年以来,随着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平稳,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市场逐渐恢复。但消费市场的复苏主要来自餐饮和旅游业,百货、购物中心等消费主要场所增长乏力。2023年,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40.3%,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0.4%,而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5.8%。 此外,与消费不足相对应,居民储蓄却持续增加。央行公布的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由于信心不足,居民消费倾向谨慎,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 7 - 电商对实体零售业影响持续 虽然近两年网络零售对整体消费能力的占比趋于稳定,增速也逐步放缓,但电商对线下百货零售业的影响持续存在。互联网及电商持续冲击是实体零售发展面临的第二大问题,一是传统的淘宝、京东等平台,正在加大百货类商品的比例;二是抖音、快手等为主的直播平台带货能力迅速突起。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销售额1.27万亿元。直播电商已经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化妆品、服装等品类是直播的重点。三是美团、达达等开展即时零售,提出“即时零售,万物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