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发行增量明显,债市出现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债等三项创新——11月债市新券种及首单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发行增量明显,债市出现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债等三项创新——11月债市新券种及首单研究报告

2023-12-20大公信用我***
发行增量明显,债市出现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债等三项创新——11月债市新券种及首单研究报告

1 / 4 债市研究 大公国际:发行增量明显,债市出现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债等三项创新——11月债市新券种及首单研究报告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 | 债市研究团队 | 赫彤 | 2023年12月18日 摘要:债市新券种发行方面,11月新型券种发行量环比增幅较大,市场出现较大规模绿色金融债和三农金融债。新券种政策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影响下转型债券对于绿色债券的辅助作用将引起更大重视,若扩容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市场首单方面,债市出现首单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首单支持国土综合整治主题债券、首单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票据三领域创新。 一、发行方面,11月新型券种发行量环比增幅较大,市场出现较大规模绿色金融债和三农金融债。11月债市共发行新型券种129只,共募集资金1,918.85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环比分别增长27.72%和81.91%,其中可持续挂钩债发行数量和规模环比均下降,其他新券种发行数量和规模环比基本均增长,中国银行发行单只规模100亿元三农债,推动三农债发行规模环比大幅增长,工商银行发行两只总规模500亿元绿色金融债,推动绿色债券环比大幅增长。 图 2023年11月债券市场新券种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二、政策方面,《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影响下转型债券对于绿色债券的辅助作用将引起更大重视,若扩容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政策强调转型债券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转型债券扩容。2023年11月15日,央行官微发布文章《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提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辅相成,共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19年,国际经合组 -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 10 20 30 40 50亿元只2023-11 发行数量2023-10 发行数量2023-11 发行规模(右)2023-10 发行规模(右) 债市回顾 |债市研究 2 / 4 织(OECD)提出“转型金融”概念,是指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国际上对于转型金融的界定主要是指对于“棕色产业”和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从我国以往政策来看,2023年10月20日,三交易所同时发布专项品种公司债券上市审核规则指引,对包括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在内的十种专项品种公司债券上市规则进行修订。其中上交所规定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向低碳转型领域的金额一般不应低于募集资金总额的70%,并详细规定了低碳转型领域范畴和资金投入方式。深交所和北交所也进行了类似规定,为转型债券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供给。目前我国GSSS债券(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展现状方面,我国GSSS债券仍以绿色债券为主,转型类债券发行量占比较小,目前并没有被市场广泛认知和应用。本次央行提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要求丰富转型金融产品、发展转型金融市场,或将有利于转型债券扩容,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此项政策影响下,债市在研发有针对性的转型债券新品种、债转股、综合利用发行人碳排放权等权益方面将得到创新实验,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均将得到创新机会。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将从试点区域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或将带来碳中和债发行量增长。11月6日,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试点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的发展目标。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额涉及省自治区15个,涵盖除西南以外的各大区域,名额总共3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参考指标包括绿色低碳发展指标等7个大项,并包括26个小项,具有明晰的操作性和明确的评估标准。首批试点15个省自治区中包含发债大省,碳中和债的发行增长可期,若扩容将有利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 央行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从多方面促进科创类债券发挥更大作用,将得到更加长足发展。11月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个方面大文章。为贯彻会议精神,11月22日,央行等四部门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建设科技强国、金融强国并有效结合,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制度机制,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实行金融支持政策体系,从多个方面和角度促进科创类债券在支持科技创新战略发展方向中发挥更大作用。债市通过创新可以弥补金融服务于科创重点领域的短板,释放出更大融资需求,政策引导下科创类债券将得到更加长足发展。 债市回顾 |债市研究 3 / 4 表 11月新券种相关政策 日期 部门 名称 主要内容 2023/11/6 国家发改委 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开展试点建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综合运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相关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 2023/11/15 中国人民银行 《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辅相成,共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借鉴绿色金融有益经验,将气候变化相关因素全面纳入转型金融政策及工具设计。 2023/11/22 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 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端制造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等持续保持较高增速,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便利性不断提升。科创板、北交所建设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通畅。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大公国际整理 三、市场首单方面,债市出现首单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首单支持国土综合整治主题债券、首单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票据三领域创新 债市创新出首单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是数字人民币在直接融资领域的创新应用。2023年11月1日,由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全国首单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九期超短期融资券上市发行,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发行人对台海业务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相关有息债务。本期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募集资金全部归集于发行人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是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持续拓展数字人民币特色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有效实践,探索了数字人民币在直接融资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了银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是促进海峡融合发展的新举措。 债市创新出首单支持国土综合整治主题债券,从引导资金流入“三农”领域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11月6日,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国内首单支持国土综合整治主题债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3年第十五期金融债券(六次增发)上市发行,发行规模71.9亿元,认购倍率2.63倍,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农发行支持服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国土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的贷款投放。该项债券是重点支持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农村土地整治的体现,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带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三农”发展的有益实践。 债市创新出首单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票据,为有科创债募投项目的县级市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新思路。在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振兴民营经济、加速科技创新的政策背景下,11月13日,由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全国首单县级市民营企业科创票据(CRMW)——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科创票据)上市发行。该项债券是创新引领发展的实践,提升了发行人的市场辨识度和品牌价值。本次科创债募投项目,旨在进一步助力科技创新工作,有利于 债市回顾 |债市研究 4 / 4 智能化发展,提升竞争新优势。同时,该项债券是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有效实践,为发行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为县级市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新思路。 展望后市,转型债券或将得到更多发展机遇,科创类债券势必将得到较明显扩容。转型债券方面,目前我国对转型债券的政策供给较少,市场认知度较低,导致发行量很少。此次央行提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旨在借助绿色债券在我国债市的成功发展经验,推动绿色债券的子品种转型债券得到市场的更多应用,使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格局,转型债券有望扩容,而转型债券的扩容将有利于债市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创类债券方面,在央行等四部门的推动下,北交所科创类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不断提高,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高新区科技金融试点等有序推进,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通畅,科创类债券势必将得到较明显扩容。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