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传媒行业深度报告:MR行业深度报告: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期待内容生态拐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传媒行业深度报告:MR行业深度报告: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期待内容生态拐点

2024-01-26陈睿彬东吴证券A***
传媒行业深度报告:MR行业深度报告: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期待内容生态拐点

1 / 5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传媒 传媒行业深度报告 东吴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MR行业深度报告: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期待内容生态拐点 2024年01月26日 分析师 陈睿彬 (852) 3982 3212 chenrobin@dwzq.com.hk 行业走势 数据来源:Wind 相关研究 特此致谢东吴证券研究所对本报告专业研究和分析的支持,尤其感谢张良卫、周良玖、张家琦、何逊玥、陈欣、郭若娜和晋晨曦的指导。 增持(维持)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硬件端:Vision Pro顶级配置实现性能突破。2016虚拟现实元年以来,硬件端持续迭代,2023年Meta发布其首款消费级MR一体机,2024年苹果发售其首款MR设备Vision Pro,MR篇章正式开启。过往XR头显的发展一直都面临着“高性能”、“便携性”和成本之间的矛盾,虽然Vision Pro距离轻便仍有一定距离,但其通过远高于其他VR/MR设备的的硬件配置,实现了更清晰的成像、更强大的运算能力、更便捷的交互,进而解决了过往头显分辨率较低、晕眩、交互复杂等诸多问题。我们看好全方位体验升级的Vision Pro有望正式开启下一代交互终端的革新周期。 ◼ 内容端:空间计算时代,关注Vision Pro应用场景突破。过往受限于设备性能以及终端活跃用户数,内容厂商布局热情不高,XR内容应用数量规模小,且局限于影视、游戏等娱乐场景。我们认为兼具软硬件生态的苹果入局值得关注,一方面Vision Pro将兼容iPhone和iPad的应用,初始生态较为丰富,另一方面苹果强大的开发者生态有望催生出较多优秀的MR原生内容。我们认为产品初期用户渗透率或受限于价格等因素,但长期看好其拓展XR应用场景,辐射至办公等泛化场景,成为下一代交互终端,正如苹果CEO所展望的,Mac将用户带入Personal Computing(个人计算时代);iPhone将用户带入Mobile Computing(移动计算时代);而Apple Vision Pro将带用户进入Spatial Computing(空间计算时代)。 ◼ 投资建议:生产力工具、内容、AI三线看XR投资机会。 ◼ 生产力工具及AI:1)XR对于3D内容需求增加,但3D内容制作门槛高、周期长、成本高,关注AI赋能3D内容生成工具,有望实现3D内容制作的降本增效。我们建议关注丝路视觉(AI+MR内容和工具兼具的稀缺标的)、凡拓数创、洲明科技等。2)关注AI+XR,降低XR交互门槛,改变交互方式,我们推荐昆仑万维等大模型厂商。 ◼ 内容:1)游戏领域,我们推荐恺英网络、中文在线、盛天网络、宝通科技、华立科技,建议关注恒新东方、佳创视讯等;2)文旅及影视领域,我们推荐风语筑,建议关注罗曼股份、凡拓数创、锋尚文化、上海电影等;3)体育场景,我们建议关注力盛体育等。 ◼ 风险提示:XR设备体验不及预期风险,XR内容生态建设不及预期风险,XR头显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监管风险。 [Table_Tag] Error! Unknown document property name. 2 / 5 行业深度报告 东吴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1. 硬件端:Vision Pro顶级配置实现性能突破 2016虚拟现实元年以来,硬件端持续迭代,2023年Meta发布其首款消费级MR一体机Meta Quest 3,2024年苹果发售其首款MR设备Vision Pro,MR篇章正式开启。 Meta Quest 3:全彩透视带来虚拟交互体验。配备了2个全彩摄像头和1个深度传感器,提供更为高效的彩色透视功能,意味着相比AR、VR,MR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将呈现更多可能性,用户可以佩戴头显查看手机、电脑屏幕等现实世界信息,同时可以与现实环境进行产生交互体验,这也是MR和AR、VR的重要区分。 Vision Pro:高配硬件解决显示、晕眩、交互难题。更清晰的成像:更好、更贵的屏幕、光学方案,带来更好的成像,单眼分辨率4K,约为Quest 3的1.8倍。更强大的计算:搭载M2芯片和R1芯片,时延更低,高性能维持高刷新率,较好解决过往头显的晕眩问题。更便捷的交互:搭载12颗摄像头,实现眼动+手动串联交互,实现无手柄交互。相比之下,Quest 3不支持眼球追踪,Quest Pro无法将眼球、手动追踪串联起来。 图1:Quest 3、Quest 2、Vision Pro参数对比 Quest2Vision ProQuest3$299 (128GB)$429 (256GB)$3499起$499 (128GB)$649 (512GB)价格2020年2024年2023年10月发售日期高通骁龙XR2M2 芯片和R1 芯片高通骁龙XR2二代芯片Fresnel透镜三片式PancakePancake光学方案1832×19204K2064 x 2208单眼显示分辨率6GB16GB8GBRAM2-3小时1-2小时最长2.9小时续航时间191.5 x 142.5 x 102mm184 x 160 x 98mm尺寸503g约1磅,即454g左右515g重量水平104º,垂直98º 水平约110°水平110º,垂直96ºFOV56–70mm,3档固定调节自动调节53–75mm,无级瞳距调节瞳距调节黑白透视全彩透视全彩透视穿透式混合现实 数据来源:VR陀螺,VRPinea,东吴证券(香港)整理 2. 内容端:空间计算时代,关注应用场景突破 VR/AR内容生态:性能限制,应用局限于影视+游戏。 应用数量规模较小,且受限于终端人群规模,多以买断制内容为主。以全球VR头显硬件销量最高的Quest为例,截至2023年12月27日,Quest US Store拥有608款应用,远低于Google Play Store、Apple App Store、Amazon Appstore。同时受限于终端用户规模,出于盈利考量,大部分VR内容,特别是VR游戏,均采用买断制的付费模式,作为对比,AppStore大部分收入来自游戏的内购。 Error! Unknown document property name. 3 / 5 行业深度报告 东吴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显示+运算等性能限制下,应用以影视+游戏为主。截至2023年12月27日,Oculus Quest Store中大部分应用仍为游戏应用,作为对比,Apple App Store中游戏应用数量占比已从早期的40+%降至2022年7月的21%左右。 Vision Pro有望开启空间计算时代,实现应用场景突破。苹果CEO在Vision Pro发布会上提出:Mac将我们带入Personal Computing(个人计算时代);iPhone将我们带入Mobile Computing(移动计算时代);Apple Vision Pro将带我们进入Spatial Computing(空间计算时代)。 苹果兼具软硬件布局,已有硬件、软件生态有望对MR内容生态带来较大改变。与已有硬件交互,扩展Vision Pro的生产力用途。支持 Magic Keyboard 和 Magic Trackpad,同时可以兼容 Mac,并在虚拟空间中显示 Mac 屏幕,并与 iPhone、iPad 和 Mac 保持同步,流畅配合。 Vision Pro内容:移动端迁移筑基,原生内容值得期待。Vision Pro开设了全新的应用商店,用以发布开发者为visionOS开发的内容应用,但同时Vision Pro将兼容iPhone、iPad应用。由于visionOS兼容iPhone和iPad应用的开发框架,因此大多数iPhone和iPad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以窗口调用的形式,直接发布到visionOS应用商店中,根据苹果官网,将有超过100万个的iOS和iPad应用迁移至Vision Pro。 联动iPhone,降低MR UGC内容生产门槛:iPhone拍摄空间视频,降低用户拍摄3D视频的门槛和成本。iPhone 15 Pro系列机型支持拍摄空间视频,录制完毕后的视频可在Vision Pro上以三维效果显示。iPhone扫描物品并进行3D建模,降低用户生成3D虚拟物品的门槛。 3. 投资建议:关注生产力工具、内容、 AI三条线 生产力工具及AI:1)XR对于3D内容需求增加,但3D内容制作门槛高、周期长、成本高,关注AI赋能3D内容生成工具,有望实现3D内容制作的降本增效。我们建议关注丝路视觉(AI+MR内容和工具兼具的稀缺标的)、凡拓数创、洲明科技等。2)关注AI+XR,降低XR交互门槛,改变交互方式,我们推荐昆仑万维等大模型厂商。 内容:1)游戏领域,我们推荐恺英网络、中文在线、盛天网络、宝通科技、华立科技,建议关注恒新东方、佳创视讯等;2)文旅及影视领域,我们推荐风语筑,建议关注罗曼股份、凡拓数创、锋尚文化、上海电影等;3)体育场景,我们建议关注力盛体育等。 4. 风险提示 XR设备体验不及预期风险;XR内容生态建设不及预期风险;XR头显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监管风险。 免责及评级说明部分 分析师声明: 本人以勤勉、独立客观之态度出具本报告,报告所载所有观点均准确反映本人对于所述证券或发行人之个人观点;本人于本报告所载之具体建议或观点于过去、现在或将来,不论直接或间接概与本人薪酬无关。过往表现并不可视作未来表现之指标或保证,亦概不会对未来表现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之声明或保证。 此外,分析员确认,无论是本人或关联人士(按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操作守则的相关定义)没有担任本报告所述上市公司之高级职员;未持有相关证券的任何权益;没有在发表本报告30日前交易或买卖相关证券;不会在本报告发出后的3个营业日内交易或买卖本报告所提及的发行人的任何证券。 利益披露事项: 刊发投资研究之研究分析员并不直接受投资银行或销售及交易人员监督,并不直接向其报告。 研究分析员之薪酬或酬金并不与特定之投资银行工作或研究建议挂钩。 研究分析员或其联系人并未从事其研究/分析/涉及范围内的任何公司之证券或衍生产品的买卖活动。 研究分析员或其联系人并未担任其研究/分析/涉及范围内的任何公司之董事职务或其他职务。 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有限公司(下称「东吴证券国际」或「本公司」)或其集团公司并未持有本报告所评论的发行人的市场资本值的1%或以上的财务权益。 东吴证券国际或其集团公司并非本报告所分析之公司证券之市场庄家。 东吴证券国际或其集团公司与报告中提到的公司在最近的12个月内没有任何投资银行业务关系。 东吴证券国际或其集团公司或编制该报告之分析师与上述公司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东吴证券国际编写,仅供东吴证券国际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如任何司法管辖区的法例或条例禁止或限制东吴证券国际向收件人提供本报告,收件人并非本报告的目标发送对象。本研究报告的编制仅供一般刊发,并不考虑接收本报告之任何特定人士之特定投资对象、财政状况、投资目标及特别需求,亦非拟向有意投资者作出特定证券、投资产品、交易策略或其他金融工具的建议。阁下须就个别投资作出独立评估,于作出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