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智研咨询]:2023年中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3年中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01-25-智研咨询智***
2023年中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智研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内容概况:我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产量与需求量不匹配,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产量约为14.9亿支(2ml/1mg),需求量约为52.2亿支(2ml/1mg),分别同比增长26.2%、15.8%,进口依赖度达到71.4%。从整体上看,近年来随着国产厂商布局吸入制剂领域,国内吸入制剂产量增长明显,且增速快于需求量,进口依赖度已经有所缓解,未来国产替代进程将持续进行。 关键词:吸入制剂、哮喘用药、气雾剂、粉雾剂、气雾溶液 一、呼吸吸入制剂吸收效果好,有效减少用药量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吸入制剂是指通过特定的装置,将药物以雾状形式传输至呼吸道或肺部,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与传统的口服药品相比,呼吸吸入制剂通过口腔或鼻腔吸入,可直达 人体肺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使吸收效果更好,进而有效减少药物用量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吸入制剂分类为: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吸入液体制剂、可转变为蒸汽的制剂。其中,气雾剂、粉雾剂为药械一体,雾化吸入溶液为药械分离,需搭配雾化器使用。由于吸入制剂需将药物以气溶胶或蒸汽方式递送至肺部,因此处方中可能含有抛射剂、共溶剂、稀释剂、助溶剂、稳定剂等。 二、产业链上游为各类医药企业,下游民营医疗机构消费占比提升 呼吸吸入制剂产业链上游是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包括原料药、制药设备、医药包装材料、药用辅料等医药企业,呼吸吸入制剂行业的下游为医院、诊所、药店。 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医疗体制改革措施,逐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有效促进了整个医药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推动了呼吸吸入制剂在民营医院消费占比。数据显示,民营医疗及构及其他市场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19.5%,提升至2022年的22.8%,随着国家对民营医疗机构建设支持力度加大,预计未来民营医疗市场消费占比将持续提升。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三、全球市场以北美和欧洲地区为主,国内产量提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吸入制剂通过肺部给药,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肺部发挥药效,降低了给药剂量,提高了药物疗效。目前国外上市的治疗肺部疾病的绝大多数药物为吸入制剂,如治疗哮喘和慢阻肺等。随着下游需求增加,全球吸入制剂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统计,2022年全球吸入制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67.3亿美元,同比增长5.49%,其中气雾剂占32.8%、粉雾剂占44.6%、雾化溶液占22.6%。地区消费方面,北美及欧盟地区是主要消费市场,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34.7%、29.4%,其次亚太地区市场占比23.0%。 就国内市场供需情况而言,我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产量与需求量不匹配,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产量约为14.9亿支(2ml/1mg),需求量约为52.2亿支(2ml/1mg),分别同比增长26.2%、15.8%,进口依赖度达到71.4%。从整体上看,近年来随着国产厂商布局吸入制剂领域,国内吸入制剂产量增长明显,且增速快于需求量,进口依赖度已经有所缓解,未来国产替代进程将持续进行。 近年来我国吸入制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入制剂作为呼吸系统药物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中国吸入制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20.1亿元,同比增长9.86%,国内市场发展速度快于全球,但目前我国市场规模整体占全球市场规模仅为10%左右,未来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产品价格方面,随着国产品牌实现进口替代,加上部分产品的集采推动,市场销售均价持续下降,吸入制剂产品市场均价从2015年的11.55元/支下降至2022年的8.05元/支。 四、外资企业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实现加速突破 目前,吸入制剂市场集中度较高,外资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全球吸入制剂市场主要由GSK、AZ、BI及等进口品牌主导。在我国,吸入制剂的国产化率不足10%,据数据显示,国内吸入制剂市占率前三的分别为AZ(61.5%)、BI(14.6%)、GSK(12.6%),此前本土企业占比仅为7.8%,市占率较低。 随着国内如正大天晴、恒瑞医药、健康元、长风药业等多家企业涉足吸入剂的仿制药研究,并且开始冲击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2020年,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葛兰素史克等外资药企的部分吸入剂产品销售额同比下滑超40%,而深圳大佛药业、鲁南贝特制药、正大天晴药业、海南斯达制药的部分吸入剂产品销售额增速达10%以上。吸入剂 不光是医药制造范畴的技术,还涉及到高端工业制造,药物力学等跨学科的技术领域,我国药企在技术领域的突破也在加速。 五、吸入制剂用药市场持续扩容,行业将迎来爆发期和国产替代加速时代 1、目前,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呼吸吸入制剂市场,其中健康元、正大天晴、恒瑞医药和长风药业位于第一梯队,研发管线丰富,覆盖多种剂型,且逐渐由“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转型。呼吸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国内市场上的呼吸吸入制剂药品虽仍以外资企业为主,但在政策支持下,国产呼吸吸入制剂企业的发展将可以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全球市场上气雾剂和粉雾剂合计占比近80%,国内仍以雾化溶液为主。但相比于气雾剂和雾化溶液,粉雾剂具有使用方便、没有含氟气体的抛射剂、给药吸收率高、原料 存储稳定性高等优势,未来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同时国内粉雾剂市场目前基本被国外药企垄断,未来国产品种发展空间巨大。此外,呼吸吸入制剂品种也将从单一的哮喘/COPD治疗药物向抗生素(妥布霉素吸入溶液)、镇痛药(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甚至是生物制品方向发展。 3、近几年来,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终端呼吸吸入制剂用药市场逐年扩容,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自2020年12月《经口呼吸吸入制剂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的发布,随着未来我国哮喘/COPD诊疗率和控制率提升,呼吸吸入制剂行业或将迎来爆发期和国产替代加速时代。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呼吸吸入制剂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智研咨询作为中国产业咨询领域领导品牌,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公司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用自主研发算法,结合行业交叉大数据,通过多元化分析,挖掘定量数据背后根因,剖析定性内容背后逻辑,客观真实地阐述行业现状,审慎地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分析、市场研究、数据洞察、战略咨询及相关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