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千禾社区基金会]: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

2023-08-31千禾社区基金会苏***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34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组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2023.08-项目组参与调研成员- 何昕 黄莹欣 朱安淇 李观来 梁颖贤 华旦才让-项目组参与专家- 郑欢 李阔 刘尉 周延感谢以下专家对本报告提出的宝贵意见:蔡闻佳 郑艳-联系人- 何昕 hexin@ghfmail.cn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5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给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会与社会不平等、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等相互作用危及未来发展。在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化引发的台风、暴雨、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严重威胁到社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气候变化凸显并加剧了不同区域和人群的不平等状况,特定地区面对气候风险的应对能力取决于受影响人口的比例、经济状况、治理以及是否优先考虑适应战略的政治意愿,而人群脆弱程度通常与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自身属性有关。近几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中国不同行业、城乡发展和区域生态系统的气候风险研究,但始终缺乏对老年人、女性、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低收入群体等潜在气候脆弱人群的实证调查。此外,大量研究显示人们如何感知风险对于风险沟通、社区赋能以及有效减少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将居民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感知纳入地方气候风险评估中。本调研通过志愿者进入到社区真实场景里,与居民和相关利益方充分沟通,特别关注居民的风险感知与社区的气候脆弱人群识别,以期推动自主性、包容性、公正性的社区气候适应进程。本调研采用混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向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发放纸质问卷,并询问相关问题由记录员记录。问卷内容包含客观题目和开放性问题,包括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气候变化对社区基础设施、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健康风险和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在气候潜在威胁下的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 问卷发放周期为2022年11月-2023年2月,共收集有效样本1160个,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惠州、肇庆5个城市的29个社区。其中,来自深圳的样本占比36.9%,其次为广州(24.6%)、惠州(17.2%),佛山(10.7%)和肇庆(10.6%);女性受访者占比为67.6%,男性占比为32.4%;青壮年群体是本次调研的主要受访对象,受访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30-39岁,占比33.8%,其次是40-49岁的群体,占比18.8%。延续上一期《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气候变化认知调研报告》的分类体系,此次我们依然将受访者所居住的社区分为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城中村、机关大院、宿舍、城边村和其他六类。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最多,分别占比42.5%、41.7%,两者总和占比接近85%;其次为城边村(8.3%)、宿舍(4.3%)和占比最少的机关大院(0.6%)。受访者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大学专科程度的人群最多,其次是高中和大学本科,没有受过教育或研究生及以上程度的受访者数量相对较少;从工作类型来看,公司职员是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占受访者的27.1%,其次是自由职业,占19.3%。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或合伙人、离退休人员以及学生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5%、7.6%、11.4%、6.5%。公务员和灵活就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分别占0.3%和6.0%。研究背景研究简介摘要一 识别影响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 1 珠三角气候风险概述 2 社区气候风险评估二 气候变化对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影响 1 最受关注的极端天气排名 2 气候感知的城市差异 3 气候感知的人群差异 4 气候变化影响日常生活4.1 家庭生活及其性别视角4.2 社区活动4.3 身体与心理健康4.4 社区基础设施三 居民应对气候变化状况 1 自有资源应对气候变化仍显不足 2 社区资本是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不同群体的气候适应能力与脆弱性3.1 老年人群体:中暑发生的概率与有无避暑中心有关3.2 女性群体:最担心孩子上学与照管问题3.3 户外工作者:职业与高温中暑显著相关3.4 低收入人群:适应能力与社区类型相关3.5 非自有房群体:气候适应能力与工作类型、社区类型有关3.6 其他人群 4 居民适应行动意愿4.1 四成居民愿意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付费,过半付费意愿在10元以下4.2 面对气候灾害,居民多选择自救、向亲人求救4.3 八成居民希望参加防灾减灾相关培训宣传活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愿和基础较好 5 居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5.1 八成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5.2 六成居民不了解国家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5.3 半数受访居民期待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四 建议与研究展望 1 提升社区应对气候风险能力建议:增强韧性1.1 加强自有资源储备和风险管理,如购买灾害保险等1.2 提高认知,强化社会资本1.3 气候风险评估中融合社区观点与科学数据1.4 关注不同人群适应需求,社区多部门宣传教育1.5 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治理框架 2 研究反思与展望参考文献01030305080811121313141517191923262727282930303131313233333435363636363737373841目录CONTENTS wWkYdYnVfUpWwWgU9UnVfUbRaO7NsQrRoMpMiNmNmMkPtRmMaQrQsMxNtQrNuOsOmQ0102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气候变化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它带来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极端气候事件中。在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的气候风险感知中,以极端天气为代表的突发天气事件是主要的风险源。相比之下,渐进式气候事件的风险源机理更为复杂,因缺乏长期的关注和觉察,难以被居民直接观察到,但是近些年渐进式气候事件的影响逐渐从隐性走向了显性。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感知到的与气候风险相关的主要气象灾害与科学数据相符,以台风、暴雨和高温热浪为主。不同城市居民在气候风险感知上存在区域差异。在珠三角城市居民的主观评价中,气候变化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孩子上学、物价、社交、通勤以及健康等问题上,其中超半数受访者感知到极端天气/气候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地,老年人中暑经历与社区有无避暑中心有关。极端天气下的慢性病、残障人群就医问题亟须关注。此外,气候变化对社区基础设施的影响体现在:交通道路系统、雨水污水处理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遭受极端天气考验,居民强烈建议改善社区排水系统。目前,社区居民的气候适应措施仍显不足:过半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没有购买自然灾害保险。可喜的是,三分之一家庭应急储备充足,平均参与3种应急行为。另外,组织基础良好的社区,居民对其应急能力的信心也更高。气候正义与性别:环球同此凉热,不同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联合国“气候正义”决议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会在富人和穷人、女性和男性、老一代和年轻一代之间平等或公平地承担。本次研究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在所有极端天气/气候类型中,过去三年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与风险感知有显著关联。高收入家庭更少感受到高温热浪、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家庭的影响。同时,收入来源越多,受灾程度感知上越轻。户外工作人群更容易发生高温中暑问题,低收入人群的气候适应能力与社区类型相关,非自有房群体的气候适应能力与工作和社区类型有关。此外,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护方面。女性更关注食物储备、饮用水安全和孩子上学等问题,对极端天气的感知更强烈。气候认知基础:八成珠三角城市社区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但六成居民不了解国家与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半数居民期待政府采取更有力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调查显示,82.9%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14.0%的居民不确定是否正在发生,而只有3.1%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发生。关于气候变化原因的看法,65.2%的居民认为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17.6%的居民认为主要由自然原因造成,6.7%的居民认为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而10.5%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以上珠三角社区居民气候认知的调研结果与千禾社区基金会在2021年12摘要月发布的《珠三角地区社区居民气候认知调研报告》中的结果基本一致。83%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对居民福祉至关重要,7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普及气候变化相关知识。过半数的受访者不认为政府已经采取足够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期待政府做出更多有力行动。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诸多方面,受访居民最关心气候变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81.4%),其次是农业与食品供应(77.8%),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59.2%)与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55.4%)。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公众知晓度上,60%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国家“双碳”目标、《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或《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双碳”目标、《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与《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相比,“双碳”目标的公众知晓度相对较高,有40%的受访居民表示听说过“双碳”。这表明国家与地方的气候政策文件没有广泛触达普通大众,政策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HIGH TEMPERATURETYPHOON TRAINSTORM EXTREMELYCOLDDROUGHT摘要 珠三角城市社区气候风险识别与适应能力评估调研报告0304根据IPCC的最新定义,风险的核心内涵是“潜在的不利影响”(IPCC,202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风险的大小由气象灾害的危险性(hazard)、承灾体的暴露度(exposure)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共同决定。危险性是指在某个特定地点发生某种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暴露度是指处在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位置的人员、生计、环境服务和各种资源的数量。脆弱性是指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趋势的物理、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制度等因素。气候风险的不利影响包括对生命、生计、健康和福祉、经济、社会和文化资产、基础设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的数据,1951年至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同时,中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据《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专项规划》,珠三角地区的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增温,1961~2022年,广东增温速率为0.19°C/10a,高于全球水平(0.15°C/10a)。2.珠江流域径流量增加,但旱涝频发,咸潮加剧。3.主要动植物的春季物候期提前,农业生产面临的干旱和虫害风险升高。 4.海平面上升,1980-2020 年,广东省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 3.5 毫米/年,高于同期全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平均水平,加剧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的灾害程度。5.台风、暴雨洪涝、极端高温、阶段性干旱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气候风险示意图1 >>珠三角气候风险概述施、服务(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气候风险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的长期演变,属于渐进事件;二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热带气旋、风暴潮、极端降水、热浪与寒潮、干旱),属于突发事件。承灾体(如人群)的暴露度是暴露于特定灾害的程度,脆弱性是指人类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包括对灾害的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和适应的能力(IPCC,2022)。也就是说,单独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并不一定导致灾害,而必须与承灾体的脆弱性和暴露程度交集之后才可能产生风险。第一章多,威胁城乡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高温中暑、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影响人体健康。珠三角面临的渐进气候风险对整个区域影响较大,但对于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居民来说很难直接感受到。而突发事件,如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则更容易被居民感知为“气候变化的体现”。居民能够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