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4季度(总第56期) :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初现,政策需着力内生增长动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4季度(总第56期) :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初现,政策需着力内生增长动力

2023-10-08中国银行苏***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4季度(总第56期) :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初现,政策需着力内生增长动力

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要点 三季度中国经济持续恢复 -10-5051015202015-062017-062019-062021-062023-06GDP:不变价:当季同比%2023年第4季度(总第56期) 报告日期:2023年10月8日 日 ● 2023年三季度,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不减,外需总体回落。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经济企稳趋势初显,服务消费持续强劲复苏,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仍待加固,短期内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4%左右,较上半年低1.1个百分点左右。 ● 展望四季度,外部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高技术和民间制造业将支撑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有所增强。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四季度GDP增长5.7%左右,全年增长5.2%左右,能够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 当前,世界政经局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未来需要更好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要把培育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作为政策主要着力点。一方面要有效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加强与市场沟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做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作用,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银行研究院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 组 长: 陈卫东 副组长: 周景彤 成 员: 李佩珈 梁 婧 赵廷辰 范若滢 梁 斯 叶银丹 刘 晨 吴 丹 邱亦霖 刘佩忠 王 静 平 婧 冯崴嵬(澳门金融研究院) 联系人:范若滢 电 话:010-66592780 邮 件:fanruoying@qq.com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 aZPBlZHXoPoPpOpO9PbPbRoMnNnPsRkPmNnNiNmMzRbRpOoNNZmQmMMYrQuN 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3年第4季度 1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经济企稳回升趋势初现,政策需着力内生增长动力 ——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4季度) 2023年三季度,全球政经格局持续演化,世界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操作分化明显,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趋紧,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经济持续恢复,经济筑底企稳苗头初现,服务业供需两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中国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仍待加固,短期内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4%左右,较上半年低1.1个百分点左右。展望四季度,外部环境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继续显效,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基建投资有望提速,高技术和民间制造业将支撑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有所增强。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四季度GDP增长5.7%左右,全年增长5.2%左右。当前,世界政经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未来需要更好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要把培育和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作为政策主要着力点。一方面要有效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加强与市场沟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做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作用,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2023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回顾与四季度展望 (一)2023年三季度经济形势回顾 三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通胀下行但仍处高位,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继续加息但节奏放慢,全球流动性继续收紧,国际贸易投资壁垒仍在增加,全球经济增长承压,外部需求总体回落。国 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3年第4季度 2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内经济结构性亮点与总量增长压力并存。一方面,服务消费持续强劲复苏,推动服务业较快增长,助力就业改善、经济恢复。产业延续升级态势,创新、绿色等领域生产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交织,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不佳,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带来短期扰动,总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7月以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货币、产业等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经济筑底企稳趋势初现。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和信贷规模比上月显著回升,消费、工业、制造业投资等指标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加快,华为Mate 60系列上市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市场主体信心有所改善。预计三季度GDP增长4.4%左右,较上半年低1.1个百分点左右。 1. 结构性亮点突出 亮点一:服务业供需两旺成为疫后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支撑。2023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景气维持高位。1-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增长8.1%,较上年同期快8.1个百分点;服务零售额1同比增长19.4%,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7%)。上半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6.1%,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了25.5个百分点,不仅高于疫情期间水平(2020-2022年平均贡献率为47.6%),而且也高于疫情前水平(2017-2019年平均贡献率为62%)。 分结构看:一是旅游出行强劲复苏。8月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6394万人次,同比增长98%,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图1)。携程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和6.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80%和1407%。二是餐饮市场稳步修复。1-8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增长19.4%。三是电影市场全面复苏。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暑期档总观影人次超5.02亿,总票房达204.95亿元,双双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最高纪录。并且,暑期档高品质国产 1 服务零售额主要是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的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3年第4季度 3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影片频频出圈,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电影品质与市场热度相互加持,共有4部影片2票房均超过20亿元。四是演出市场表现火热。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7个月演出市场票房收入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图2),其中暑期票房收入共102.77亿元,观演人数3256.19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792.41%和806.7%。在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演出对旅游、餐饮等领域消费产生很大拉动作用。例如,7月周杰伦海口演唱会共吸引15.46万人次游客入场,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表1)。 进一步分析原因,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动服务市场回暖。从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阴霾消散,前期积压的服务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同时,消费者结构发生变化,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与壮大,其对文旅、餐饮等消费领域的热情更高,也推升了服务消费需求。根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35岁以下年龄段人群在服务消费中的占比更高,其中16-25岁年龄段人群在服务消费中的占比要高于其在所有消费中的占比3.9个百分点。从供给端来看,服务品质的提升与创新,催生了大量服务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例如,暑假学生“研学游”热度大幅攀升,不同地区旅行社根据当地特色推出文化、爱国等研学路线。携程网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长232%;在飞猪平台上“研学游”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3倍。有条件景区不断升级露营配套设施和服务,进一步激发“露营游”市场活力。9月初,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推出联名咖啡“酱香拿铁”,引爆社交朋友圈。新品仅推出第一天,就卖出了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 2 分别为《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掷》。 中国银行研究院 2023年第4季度 4 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图1:旅客周转量趋势 图2:演出市场票房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Wind,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银行研究院 表1:部分演唱会带动消费情况 演唱会 吸引游客(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亿元) 周杰伦海口演唱会 15.46(60%以上是外地观众) 9.76 TFBOYS西安演唱会 11.8(83%是外地观众) 4.16 周杰伦呼和浩特演唱会 18.4(80%以上是外地观众) 28.8 薛之谦衢州演唱会 5.6(85%是外地观众) 1.24(拉动6.9亿元间接消费)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亮点二:新动能领域投资端和生产端均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新能源以及高端装备等高技术产业对制造业投资、生产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一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动力强劲。1-8月,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1.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2%和11.5%,分别较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速高5.3个和10.3个百分点。二是装备制造业带动能力提升。1-8月,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投资对整体制造业投资贡献率合计达到68.6%,较上年同期(29.2%)明显提升(图3);装备制造业增加 3 汽车制造业中包含电车制造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包含电机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制造以及电池制造等新能源产业链相关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包含计算机制造、半导体制造以及电子元件制造等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产业链相关制造业。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