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央行9月降准快评:宽松加力,释放低成本流动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央行9月降准快评:宽松加力,释放低成本流动性

央行9月降准快评:宽松加力,释放低成本流动性

财信研究院 宏观团队 伍超明 胡文艳 事件: 2023年9月14日晚,央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年内第二次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对此,我们的快评如下: 一是旨在进一步缓解实体需求不足矛盾,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当前国内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实体需求不足矛盾仍待缓解,货币宽松加力的必要性仍强。如从经济景气指数看,4-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五个月低于临界值处于收缩区间,表明企业生产、投资意愿与信心仍偏弱,需求不足持续对经济企稳回升形成较大钳制;从价格指标看,8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8%,持平于上月,继续处于“零”时代,低通胀是需求不足和信心不足在价格上的反映;从金融数据看,8月社融、信贷总量超预期回升主因财政、准财政发力和银行信贷供给增加,结构上居民、企业中长贷同比延续少增,反映出地产销售和实体需求恢复仍偏慢、偏弱。此外,8月31日一揽子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以来,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降幅仍深,反映出政策实际效果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维持宽松协同发力。 二是有利于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方面,9-12月份国内MLF将迎来到期高峰,月均到期量高达6000亿元,为1-8月份的2倍以上,会导致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加大,降准释放的资金有利于缓解上述压力。此外,目前银行获得MLF的资金成本为2.5%,远高于存款准备金的资金成本,相比续作,降准置换MLF6810121416182018-032018-092019-032019-092020-032020-092021-032021-092022-032022-092023-032023-09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变动公告日期)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变动公告日期)2023年9月14日 宏观经济 宽松加力,释放低成本流动性 ——央行9月降准快评 宏观点评 宏观点评 此报告仅供本公司客户参考 2 / 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还有利于给银行释放更“便宜”的中长期资金,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另一方面,受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市场短期资金利率(DR007)持续超过政策利率,反映出市场资金面有所收敛,降准有利于平抑上述短期资金波动,维持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三是增加银行长期低成本资金,缓解其净息差压力,增强其扩信贷意愿与能力。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2023Q2为1.74%)已降至自律监管标准1.8%的下方,加上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新增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继续稳中有降,预计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流动性、资本约束均趋于增加。这一方面会制约银行扩信贷意愿与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其防范风险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其自身稳健经营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本次降准预计将向银行释放低成本长期资金超5000亿元,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缓解其净息差压力,提高银行放贷意愿与能力;也有助于通过让利,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实体有效融资需求。 四是为地方政府化债创造适宜的宽松环境。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明确“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8月份央行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首次提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表明国内一揽子化债方案或加快推出,同时货币政策将维持偏宽松的环境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本次降准有利于在流动性层面为地方政府化债创造宽松环境,此外若后续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以降低成本、提振需求,同时也在利率层面减轻化债压力。 五是降准空间或已偏小,预计未来操作会更趋谨慎。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较2018年初已降低7.5个百分点,与自身的历史水平相比,下降较多,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当前国内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也不算高。未来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逆周期调控需要,不排除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但降准空间或已偏小,操作将更趋谨慎。 tRpMtPrQzXwUxVqPrNrMsMoRbRbPaQpNmMsQtQeRpPvMjMpOtO8OnMrRuOpOoNwMpMqP宏观点评 此报告仅供本公司客户参考 3 / 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提供,仅供本公司员工和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当然客户。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所载信息仅反映本公司初次公开发布该报告时的判断,我司保留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补充、更正和修订相关信息的权利,报告阅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的更新或修改。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报告阅读者的一切商业决策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有表述是基于分析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客观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见,投资者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我司和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偏见角度理解本报告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表、引用或传播。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公司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