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电子陶瓷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电子陶瓷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电子设备2023-08-13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电子陶瓷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Leadleo.com 客服电话:400-072-5588 电子陶瓷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王竹馨 2023-07-12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 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行业: 行业定义 电子陶瓷(electronicceramic)指在电子工业中… AI访谈 行业分类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电子陶瓷可以分为五类:电绝缘… AI访谈 行业特征 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具有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技术壁垒较高… AI访谈 发展历程 电子陶瓷行业 目前已达到4个阶段 AI访谈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AI访谈 行业规模 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电子… AI访谈数据图表 政策梳理 电子陶瓷行业相关政策5篇 AI访谈 竞争格局 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已发展至成熟期,各大企业各具优势,… AI访谈数据图表 摘要电子陶瓷(electronicceramic)指在电子工业中能够利用电、磁性质的陶瓷,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陶瓷的制造工艺与传统的陶瓷工艺大致相同,一般采用人工精制的无机粉末为原料,通过结构设计、精确的化学计 量、合适的成型方法和烧成制度而达到特定的性能。电子陶瓷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电子陶瓷可以分为五类:电绝缘陶瓷、介电陶瓷、铁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和高温超导陶瓷。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具有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技术壁垒较高、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三大行业特征。中国电子陶瓷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被海外巨头公司占领,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电子陶瓷生产体系复杂、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量大,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不同企业电子陶瓷相关材料及产品的毛利率各不相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中国电子陶瓷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生产设备供应商,其中,原材料供应主要以电子陶瓷粉体为主,上游龙头企业包含国瓷材料、东方锆业、九江粉体、风华高科等。产业链中游主体为电子陶瓷生产企业,中游参与方有三环集团、风华高科、中瓷电子、国瓷材料、火炬电子、宇阳科技、华新科、国巨电子以及鸿远电子等中国企业。产业链下游为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下游参与主体所生产的电子产品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手机等领域,其中包含小鹏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小米、华为等手机生产商。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电子陶瓷行业规模从2018年的51.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0.6亿元,2018至2022年复合年化增长率为26.3%;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9.6亿元,2023至2027年复合年化增长率预计为9.6%。 电子陶瓷行业定义[1] 电子陶瓷(electronicceramic)指在电子工业中能够利用电、磁性质的陶瓷,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陶瓷的制造工艺与传统的陶瓷工艺大致相同,一般采用人工精制的无机粉末为原料,通过结构设计、精确的化学计量、合适的成型方法和烧成制度而达到特定的性能。电子陶瓷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 [1]1:中瓷电子招股书 电子陶瓷行业分类[2]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电子陶瓷可以分为五类:电绝缘陶瓷、介电陶瓷、铁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和高温超导陶瓷。 电子陶瓷分类 电绝缘陶瓷 电绝缘陶瓷因具备导热性良好、电导率低、介电常数小、介电损耗低、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溶液的浴槽、熔融盐类容器、封装材料、集成电路基板、电解槽衬里、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主动装甲材料、散热片以及高温炉的发热件中。 介电陶瓷 介电陶瓷因具有高强度、介电损耗低、耐热性、稳定性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基板的制成材料。比如氧化铍、氧化铝、氮化铝及碳化硅等可普遍作为集成电路基板的陶瓷材料。该类电子陶瓷用量最大、规格品种最多。 铁电陶瓷 铁电陶瓷具有压电特性,一般用于制作压电器件,因此铁电陶瓷又被称为压电陶瓷。该类电子陶瓷还可被制成红外探测器件,在测温、控温、遥测、遥感以至生物、医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价值。 电子陶瓷分类 半导体陶瓷 半导体陶瓷品种繁多,比如热敏、湿敏、气敏、压敏及光敏电阻器等。其中热敏电阻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子设备及家用电器产品中;气敏陶瓷则主要用于肉类的鲜度鉴定和酒类识别;而湿敏陶瓷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空调、轻纺等方面;压敏陶瓷主要在超导移能、高压稳压,无间隙避雷器等方面应用。除此之外,半导体陶瓷在航空航天、电子通信、仪器仪表、雷达等领域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高温超导陶瓷 高温超导陶瓷一种通过快离子导电的电子陶瓷,其具有快速传递正离子的特性。该种电子陶瓷在交通运输、电力系统、环保医药、电子工程、高能核实验和热核聚变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力系统方面,利用超导陶瓷的零电阻特性,可承担超导线圈、输配电、超导发电机等功能。在环保医药方面,可以利用超导体仪进行无害化处理、废水净化。在高能核实验和热核聚变方面,可利用超导体制造探测粒子运动径迹的仪器,也可利用超导体的强磁场使粒子加速获得高能粒子。在电子工程方面,可以制成超导、超导场效应晶管、超导量子干涉器、超导磁通量子器件等器件。 [2]1:https://www.jishuli… 2: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 电子陶瓷行业特征[3] 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具有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技术壁垒较高、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三大行业特征。中国电子陶瓷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被海外巨头公司占领,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电子陶瓷生产体系复杂、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量大,行业技术壁垒较高。不同企业电子陶瓷相关材料及产品的毛利率各不相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 1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中国电子陶瓷产业起步较晚,中国大部分市场被海外巨头公司占领,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中国电子陶瓷产业起步较晚,中国厂商生产的大部分电子陶瓷外壳产品在技术、工艺、附加值方面均落后于国外知名厂商落,因此目前全球电子陶瓷行业高端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占领,中国主要提供中低端电子陶瓷产品。中国电子陶瓷本土企业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23%的市场份额,剩余77%的市场份额被日本、美国等外资企业占据。在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中国电子陶瓷产业发展迅速,部分电子陶瓷外壳产品技术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例如行业龙头企业三环集团,目前已掌握了各类陶瓷材料的制备、成型、烧结技术,以及多种精密模具的设计制作技术,实现了各大主营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壁垒较高 电子陶瓷生产体系复杂、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量大,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电子陶瓷的技术壁垒包括电子陶瓷新材料、半导体外壳仿真设计、生产工艺三个方面。电子陶瓷新材料包括从陶瓷粉体性能的管控、材料关键配方等方面,需要长期的实验、检测和数据积累、分析;半导体外壳仿真设计,包括对外壳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协同仿真设计,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生产工艺的成熟,包括产品数据的积累、质量管控、成品率稳定,是一个逐步实现批量化生产的过程。电子陶瓷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还要求企业拥有先进的研发平台、试验设备及较强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适应新兴领域需求的新型产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企业需投入大量科研成本。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例,2022年,三环集团累计研发投入4.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8%;中瓷电子研发投入为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8%。因此,对于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来说,该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3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 不同企业电子陶瓷相关材料及产品的毛利率各不相同,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 启动期1991~2000 199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成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搭 建电子陶瓷综合研发平台,致力于市场化电子陶瓷的研发。1991年后,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企业 行业内不同企业电子陶瓷相关材料及产品的毛利率各不相同,行业内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显。例如2022年,火炬电子陶瓷电容器的毛利率在80%以上;三环集团电子元件及材料(包含电子陶瓷)的毛利率达到 44.9%;而同为行业知名企业的中瓷电子的电子陶瓷产品的毛利率仅为26.7%至31.3%;从行业内龙头企业相关产品的毛利率来看,中国电子陶瓷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内企业的盈利能力梯队分化明 显。 [3]1:https://www.163.c… 2:三环集团年报,中瓷电… 电子陶瓷发展历程[4] 中国电子陶瓷行业迄今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在1954年至1992年的萌芽期,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参与者以国营企业为主,相关企业数量较少。中国电子陶瓷类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以满足国防配套电子元件需求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在1991年至2000年的启动期,中国电子陶瓷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外资企业不断加入,国营企业改制完成,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中国多项科技计划的实施,中国电子陶瓷研发实力有所增强,但此时中国本土电子陶瓷企业对日本企业的原材料、技术及生产设备进口依赖性较大。在2001年至2010年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受益于基础电子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在电子信息产业化方面的各项政策支持,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多,产能进一步扩大,但中国仍处在自主技术的研发积累阶段。在2011年至今的成熟 萌芽期1954~1992 195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陶瓷(硅酸盐)研究室,标志中国电子陶瓷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建立,主要 服务于军事用电子陶瓷研究;1958年,西南无线器材厂(现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作为中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工程,先后从苏联引进加工机械、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509项、3600多台(套)和技术资料;1964年,西南无线器材厂产出中国第一支正温度系数电阻;1970年,潮州市无线电元件一厂(现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进行陶瓷基体和固定电阻器的制造和销售,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实现了电阻及瓷体的自动化生产。 该阶段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参与者以国营企业为主,相关企业数量较少。中国电子陶瓷类产品种类单 一、主要以满足国防配套电子元件需求为主,市场化程度不高。 期,中国电子陶瓷企业在技术、工艺、产业链、大型企业认证方面均已成熟,部分可量产核心技术产品在质量方面已追赶上了日本产品。中国电子陶瓷行业技术实力得到提升,产品结构得以优化升级。 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各类研发和生产开始以面向市场需求为主;1994年至1995年,日本村田和日本京瓷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子公司,标志着外资电子陶瓷生产企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电子陶瓷生产企业展开竞争;2000年,风华高科被列为国家“863”计划新型元器件及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国家基地。 该阶段中国电子陶瓷市场参与主体增多,外资企业不断加入,国营企业改制完成,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中国多项科技计划的实施,中国电子陶瓷研发实力有所增强,但此时中国本土电子陶瓷企业对日本企业的原材料、技术及生产设备进口依赖性较大。 高速发展期2001~2010 2000年,深圳顺络电子成立;2001年,宇阳科技成立;2003年,宇阳科技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 新基金项目,以及国家信息产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专项支持;2005年,东营国瓷材料成立。同年,风华高科增发4,000万A股,筹资11亿建设新型电子陶瓷元器件基地,积极扩大产能。 该阶段中国电子陶瓷行业受益于基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政府在电子信息产业化方面的各项政 策支持,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多,产能进一步扩大,但中国仍处在自主技术的研发积累阶段。 成熟期2011~0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目录将“应用于工业、医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种陶瓷生产及技术、装备开发”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