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 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 版)

2023-07-15-未知机构清***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 版)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2023年7月 目录前言...............................................................................................I一、总体要求..............................................................................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建设阶段及目标......................................................2二、建设思路..............................................................................3三、建设内容..............................................................................4(一)标准体系框架..........................................................4(二)标准体系内容..........................................................6四、组织实施............................................................................12附件1智能网联汽车现行和在研标准清单...........................14附件2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建设重点.......................................21 I前言车联网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组织制定《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按照不同行业属性,划分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与服务、车辆智能管理、智能交通相关等若干部分。其中,2017年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做出了系统规划和部署。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有效满足产业发展和管理需求,在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中做出积极贡献。为适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形成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新版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规范、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应用,构建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产品、试验标准等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导车联网产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相关标准制修订,充分发挥标准对车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功能应用的引领作用,与《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他部分共同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 1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加快推进交通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构建跨领域协同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和规范性作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以国内为主体、国内国际互促发展的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智能网联汽车强国。(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立足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现状,加强标准体系规划与政策措施研究、管理制度建设的协同,按照前瞻布局、急用先行的思路,以汽车产品为核心,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服务需求,鼓励创新。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标准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的领航作用,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市场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提升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和价值。筑牢底线,保障安全。强化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应用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适时开展功能评价、产品规范、体系保障等相关标准规范制定,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应用及管理提供安全保障。 2开放兼容,动态完善。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与相关产业的协同配合,主动分享我国标准体系研究及建设成果,强化国际标准法规参与合作及国内国际协调兼容,以动态发展的思维适时调整、优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三)建设阶段及目标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状、产业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涵盖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关键系统、网联基础功能及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数据应用等标准,并贯穿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安全标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4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满足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和网联功能全场景应用需求,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及软硬件、数据资源支撑体系,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国际标准法规协调达到先进水平,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载体和应用载体,牵引“车-路-云”协同发展,实现创新融合驱动、跨领域协同及国内国际协调。 3二、建设思路智能网联汽车是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或与外界信息交互,乃至协同控制功能的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思路是:适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新发展阶段的新趋势、新业态和新需求,围绕智能化和网联化协同创新发展,兼顾企业产品研发、产业生态建设和政府行业管理需要,同步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和基本安全保障,统筹国内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协调,构建科学合理、开放创新、协调兼容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发挥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横向以智能感知与信息通信层、决策控制与执行层、资源管理与应用层三个层次为基础,纵向以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通用规范技术为支撑,形成“三横两纵”的核心技术架构,完整呈现标准体系的技术逻辑,明确各项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出行服务等相关要素的技术关联性,体现跨行业协同特点,共同构建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协同发展有机整体,更好地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指导作用,见图1。 4图1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技术逻辑框架三、建设内容(一)标准体系框架按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技术逻辑架构,综合考虑不同功能、产品和技术类型、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基本分类,即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三个部分;第二层级根据标准内容范围和技术等级,细分形成14个二级分类;第三层级按照技术逻辑,进一步细化形成23个三级分类,从而形成了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界限分明的标准体系框架,见图2。 5图2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图 6(二)标准体系内容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通用规范标准、产品与技术应用标准等三个部分,现行和在研的标准清单详见附件1,标准建设重点方向详见附件2。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主要用于统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相关概念,厘清标准化对象及边界,建立标准化对象的统一表达方式,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分级、符号和编码三个部分。(1)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标准主要用于统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基础通用概念,为各相关行业统一用语奠定基础,同时为其它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规范化术语支撑,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术语和定义等标准。(2)分类和分级分类和分级标准主要用于支撑各相关方认识和理解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标准化的对象、边界,以及各标准化对象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汽车网联化等级划分、汽车网络安全防护等级划分以及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运行条件等标准。(3)符号和编码符号和编码标准主要用于统一智能网联汽车各类产品、技术和功能对象的标识和符号,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汽车软件识别码、车用数据格式及编码等基础性规则标准。 72.通用规范标准通用规范标准侧重于提出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框架的通用要求和共性评价准则,主要包括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人机交互、地图与定位、电磁兼容、评价体系及工具等部分。(1)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功能安全标准用于确保电子电气系统故障(包括软件、硬件、系统故障)等功能异常的情况下,车辆能够安全运行、不会引发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产品层面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开发要求、测试评价方法,以及企业层面的功能安全管理要求和审核评估方法。预期功能安全标准用于规避车辆因设计不足、性能局限及人为误用导致危害发生的不合理风险,主要包括产品层面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设计开发要求、测试评价方法,以及企业层面的预期功能安全管理要求和审核评估方法。(2)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汽车网络安全标准基于车联网复杂环境,以车端为核心运用纵深防御理念保护其免受网络攻击或缓解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安全保障类与安全技术类标准。其中,安全保障类标准主要规范了企业及产品相关的体系管理和审核评估方法;安全技术类标准主要包括车用数字证书、密码应用等底层支撑类技术要求,元器件级、关键系统部件级、整车级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方法,以及入侵检测等综合安全防护技术要求、软件升级技术要求等。 8汽车数据安全标准用于确保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并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对数据提出明确的安全保护要求,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提出重点安全保护要求,主要包括数据通用要求、数据安全要求、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数据安全共享模型和架构等标准。(3)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标准主要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形态相较于传统汽车在人机工程、信息传递、交互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技术规范类标准,分为驾驶交互和座舱交互两部分。驾驶交互标准指驾驶员或驾驶自动化系统在执行动态驾驶任务过程中的交互规范,交互的内容与动态驾驶任务有较强关联性,包括信号提示通用规范、自动驾驶系统与外部交通参与者的交互、用户告知及安全使用等标准。座舱交互指智能座舱相关功能产生的交互需求,是针对新形态智能化交互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要求标准。(4)地图与定位地图与定位标准主要包括坐标系、车用地图、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和融合定位等标准。坐标系标准主要规范车辆和相关关键部件实现导航、定位、测距、感知等相关功能时,所使用的相关坐标系及其技术要求。车用地图标准主要规范车用地图实现上车应用的要求及评价方法。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和融合定位标准主要侧重于为车辆提供安全、可靠的定位服务,支撑车辆实现导航、路径规划和决策控制等功能。 9(5)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标准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兼容典型测试场景,以及在测试场景下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电磁兼容性能评价的要求与试验方法,保证在复杂的车内外电磁环境影响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功能不会发生性能降低或失效,进而影响车辆操控、提示报警、数据记录、数据传输等安全相关功能。(6)评价体系及工具评价体系及工具标准规范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中的关键要素,创建以评价及审核能力、管理及开发流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