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创新与实践
特高压与柔直技术的深入创新
-
特高压技术: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网已建成17个交流特高压项目和16个直流特高压项目,覆盖线路4.9万公里,变电容量达4.4G千瓦,累计送电3万亿千瓦时。这些项目在减少煤炭消耗13.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4.4亿吨、二氧化硫2400万吨、氮化物2115万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新能源基地外送研究:在新能源基地的外送过程中,深入探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促进新能源的创新发展。
-
特高压升级版:国家电网在特高压工程中进行了多项技术升级,包括设计裕度提升、消防提升、可开启 BOX-IN 研究、阀厅封堵抗爆提升、换流变防爆、降噪设计等,确保工程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柔性直流技术的发展
-
技术挑战与突破:面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柔性直流技术成为电网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国家电网通过南汇、舟山、厦门等科技示范工程积累了经验,实现了高电压、大容量柔性直流技术的应用。
-
关键设备与技术:针对设备级的大容量高可靠性、交流侧的系统接入和直流侧的柔性直流组网等技术难题,国家电网自主研发了4500V/3000A压接式IGBT器件,提升了柔性直流输电的技术水平。
-
创新成果:通过渝鄂、张北柔直工程,国家电网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批500干伏直流断路器的研发与应用,突破了柔性直流组网的瓶颈。
混合级联直流技术
-
技术方案:白江工程采用混合级联技术,将LCC与VSC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多落点供电,降低了换相失败的风险,提升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优势与挑战:混合级联直流技术在输送容量、输送距离、损耗、投资成本和运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着兼容性、动态无功支撑能力、谐波含量和运行经验等方面的挑战。
-
实践案例:白鹤滩至江苏特高压工程的成功实施,展示了混合级联直流技术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外送中的应用潜力,为推动“双碳”目标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结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双碳”目标下,通过特高压与柔直技术的深入创新,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还有效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绿色、低碳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实践经验积累,国家电网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