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任仕达]:2023任仕达大中华雇员期望调研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任仕达大中华雇员期望调研报告

文化传媒2023-02-27-任仕达温***
2023任仕达大中华雇员期望调研报告

本报告属于企业宣传资料,免费分享 2引言.疫情政策宽松后,人员流动有望增加,相比疫情隔离期间,生产进程加快,进一步缓解供应链中断危机,或将有利于缓和与之带来的通货膨胀。然而,疫情及防控对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已很难忽略,加上地缘政治,气候危机带来的紧迫感,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经济全球化受阻,过去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疫情后时代需要新发展模式、新增长方式,企业和求职者的信心亟待重新唤醒与激发。对于企业而言,应对当前消费乏力、经济增长放缓等诸多挑战,如何保有未来持续发展所需的第一资源——人才,建立生生不息的组织生长力,在当下活下去,并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显得尤为重要。为助力企业在新一轮调整期中高质量发展,配置到所需的人才资源,该调研将目标锁定雇员,了解雇员求职倾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驱动因素,包括跨国家或跨地区流动的意愿,倾向的国家地区,青睐的企业类型、有效的求职渠道,愿意接受面试邀请及拒绝新岗位的前五大原因、理想的面试轮数,影响雇员的职场因素,雇员与雇主采取的对策等。从企业管理及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以更好的方式,用鲜活进步的新风驱散陈旧顽固的气息,改变今天的工作世界。本次调研历时2个月,共5,075位中国大陆受访者与1,137位中国香港受访者参与在线调研。 调查与发现04 多向奔赴,求职更趋理性与韧性14 形势多变,影响职场人士的五大因素17 压力倍增,稳中求进成职场新常态19与时偕行,人力资源管理多措并举思考与建议21 企业:寻找增长点,升级人力资源策略25 个人:心怀希望韧性发展3目录.3 4周遭发生的一切,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现在正处于职场新旧世界的交界线。幻想回到疫情前的完全一样的职场环境及发展条件,几乎很难实现。调研发现,在求职倾向上,无论是跨国家或跨地区流动的意愿,青睐的国家地区、城市,还是心动的企业类型,均呈现多向奔赴的特点。超半数职场人愿意为工作流动,且均有求职者倾向到各大洲跨区域工作。新一线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均受到了不同求职者青睐。尽管大企业仍旧受到求稳者追捧,与去年相比,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仍与其旗鼓相当。职场进入理智、谨慎而有弹性的雇主雇员双向选择时代。职场人的求职韧性增加,选择意识持续加强,反向背调雇主成为明显特点。他们会分析岗位描述与实际工作是否相符,网络上搜索现有员工或其他面试者对企业的评价等信息;更有甚者找猎头沟通,反向了解公司,使用薪资工具比对薪酬水平。在求职方面,职场人更加青睐专业度高的渠道,猎头公司日益成为人们有效的求职渠道。无论何种岗位,工作的自由度已成为大流行期间广受欢迎的福利,职场人期望灵活而弹性的办公政策。 超过半数职场人愿意为工作流动:即使新冠疫情的影响或“后遗症”犹在,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也无法阻挡人才流动的步伐。61%的中国大陆受访者与58%的中国香港受访者愿意接受跨国家或跨地区的工作机会。中国大陆Z世代流动意愿偏低:调研发现,不同世代间,均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愿意接受跨国家或跨地区的工作机会。中国大陆呈现为年纪越轻,流动意愿越低的现象。生活在快速流动社会中的Z世代流动意愿偏低,57%的中国大陆Z世代受访者愿意接受跨国家或跨地区的工作机会,这一比例低于其他世代。中国香港Z世代流动意愿偏高: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工作节奏快、缺乏社交等诸多因素,造成中国香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调研发现,中国香港Z世代与千禧一代的流动意愿较X世代更高,其中61%的中国香港Z世代受访者愿意接受跨国家或跨地区的工作机会。5虽有阻力,超半数人愿意为工作流动.调查与发现愿意接受跨国家或跨地区工作的受访者分布57% 61% 63% 71%61% 58% 57% 65%中国香港中国大陆Z世代(1997年后出生)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X世代(1965-1980年出生)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中国大陆61%中国香港58% 欧洲成为求职者首选:国家地区间,人才流动多向奔赴,各大洲均受求职者追捧。其中,由于收入水平高,工作环境开放,国家失业率低,且北欧部分国家特别注重工作生活平衡,除德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地区几乎都能够用英语办公等诸多因素,使欧洲成为求职者首选。调研发现,20%的中国大陆受访者与50%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倾向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地区的工作机会。中国大陆人才更倾向于国内流动:中国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下展现出强劲韧性,进一步增强了国内人才在本地的就业信心。54%的中国大陆受访者青睐大陆的工作机会。同时,随着中国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越来越多企业出海,国内求职者奔赴其他洲国家地区工作的意愿也在增强。中国香港人才流动趋于多元化:虽然中国香港政府为了“抢”人才出台了不少政策,但薪酬福利、发展前景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中国香港的人才外流较为明显。50%与41%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分别倾向欧洲与美洲的工作机会。6寻找新机遇,人才流动多向奔赴.青睐的国家地区(受访者%)54%20%19%17%16%14%中国大陆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中国香港15%50%41%39%34%9%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地区美洲: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家地区非洲:南非、纳米比亚等国家地区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地区亚洲: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调查与发现 中国大陆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凭借不断增多的就业机会,缓步提升的薪酬水平,较低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较小的落户难度,宜居的环境等优势显示出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发力反超一线城市。调研发现,31%的中国大陆受访者热衷于成都、杭州、西安、武汉、苏州、南京、佛山等新一线城市,这一比例高于一线城市2个百分点。且新一线城市尤其受到年轻人欢迎,均有33%的中国大陆Z世代与千禧一代受访者倾向于新一线城市。中国香港求职者更倾向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得益于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及一小时交通圈的地利,文化重合度高,城市间的理解较为深入的人和等诸多因素,受到中国香港人才垂青。28%的中国香港受访者青睐粤港澳大湾区,其次为一线城市。7发力反超,国内新一线城市受Z世代欢迎.青睐的区域城市15%29%31%20%9%粤港澳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城市中国香港28%21%12%6%4%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西安、武汉、苏州、南京、佛山等中国大陆青睐新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分布33% 33%22% 17%30%25%31%27%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青睐粤港澳大湾区的受访者分布Z世代(1997年后出生)千禧一代(1981年-1996年出生)X世代(1965-1980年出生)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中国大陆(受访者%)二三线城市:宁波、厦门、南通、扬州等四五线城市:常德、黄山、酒泉、雅安等调查与发现注:城市划分信息来自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大企业就业稳定性受追捧:在全球增长放缓、高通胀、信心疲软和高度不确定性下,职场人希望在不确定性的就业环境中找到确定性与稳定性。大型企业的数量虽然在市场上占比较小,但其业务广泛性与财务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就业稳定,并且一直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受到职场求稳者青睐。调研发现,中国大陆求职者求稳的职场意识增强,42%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倾向大型企业,较去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55%的中国香港受访者首选大型企业,较去年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其他规模的企业。中小企业人才吸引力下降: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生存发展并不容易,其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调研发现,40%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及29%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倾向于在中小企业工作,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与16个百分点。大型独角兽企业人才吸引力回升: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迈入稳定发展期,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放缓。在“昙花一现”和“长足发展”的分岔路口,独角兽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发生了微妙变化。市场对估值10亿美金及以上的独角兽企业的青睐度较去年提升,23%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及30%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倾向独角兽企业。这类企业对职场人而言意味着更稳定、更广阔的发展平台。8综合权衡,大型企业更受追捧.调查与发现202342%202240%23%18%38%42%20%19%55%29%30%19%60%45%19%15%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青睐的企业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土企业的人才吸引力持续提升: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初步实践国际化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出海的投资主体从国有、大型企业逐渐扩展到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中小企业。同时在人才吸引力方面,越来越多本土企业愿意支付高薪,其对于中高层的股票/股权激励甚至全员持股的福利政策颇具吸引力。40%的中国大陆受访者首选本土公司,高于其他类型的跨国企业。然而,简单地“走出去”并非易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人才配置和跨文化管理方面依旧面临挑战。调研发现,本土企业对中国香港的人才吸引力略有回落,25%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倾向本土公司,相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欧美跨国企业人才吸引力快速反弹:中国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通往中国的窗口,随着中国香港逐步恢复疫前状态,跨国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快速反弹。59%的中国香港受访者首选欧美跨国企业,高于去年35个百分点。9有增有减,跨国企业吸引力喜忧参半.202340%202220%18%11%34%22%16%11%25%20%59%31%40%5%24%14%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本土企业政府机构欧美跨国企业亚洲跨国企业青睐的企业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调查与发现 猎头公司已成为重要求职渠道:尽管线上求职便捷高效,但线下渠道依旧以其强关系、可信赖、专业度等优势,成为不可替代的求职渠道与资源,30%的中国大陆受访者与56%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均认为有效的求职渠道为猎头公司,较2022年分别上升了7个百分点与10个百分点。无接触线上渠道接受度上升:受疫情无接触招聘的影响,招聘网站、社交网站的普及度与接受度持续提高,61%的中国大陆受访者与59%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均认为有效的求职渠道为招聘网站。值得一提的是,52%的中国大陆受访者表示大陆有效的求职渠道为社交网站,较2022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10专业度受欢迎,猎头公司为重要求职渠道.有效的求职渠道46%+4%朋友推荐36%+2%招聘会30%+7%猎头公司6%持平论坛与会议61%+15%招聘网站46%+10%企业网站52%+26%社交网站21%+4%媒体线下渠道线上渠道中国大陆中国香港40%+25%朋友推荐10%-13%招聘会56%+10%猎头公司6%+1%论坛与会议59%+9%招聘网站29%-30%企业网站52%-10%社交网站13%-9%媒体线下渠道线上渠道调查与发现 灵活的工作政策成为首要关注点:无论何种岗位,工作的自由度已成为大流行期间受欢迎的福利。调研发现,职场人在工作选择上不再侧重求稳,也要求灵活。在中国大陆,灵活的工作政策成为后疫情时代员工的首要关注点。48%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因为灵活的工作政策而愿意接受面试邀请。实力雄厚或享负盛名的品牌企业更受欢迎:相比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求职者更看重实力雄厚或享负盛名的品牌。58%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因为实力雄厚或享负盛名的品牌而愿意接受面试邀请,46%的中国大陆受访者因此而愿意接受面试。满足深层次需求的组织更富吸引力:在愿意接受招聘经理或猎头公司面试邀请的前五大原因中,人们还关注感兴趣的工作内容或提高技能的机会、企业价值观与个人相一致、多元或团队协作的工作文化、注重员工健康与低碳环保这意味着能够满足人们深层次需求的组织更具人才吸引力。47%的中国大陆受访者与56%的中国香港受访者因为感兴趣的工作内容或提升技能的机会而愿意接受面试邀请。愿意接受招聘经理或猎头公司面试邀请的前五大原因偏好弹性,灵活的工作政策成关注点.51%多元或团队协作的工作文化39%注重员工健康与低碳环保55%灵活的工作政策56%感兴趣的工作内容或提高技能的机会58%实力雄厚或享负盛名的品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2任仕达大中华雇员期望调研报告

文化传媒
任仕达2022-10-28
hot

2022任仕达雇员期望调研报告

信息技术
任仕达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