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海证券]: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突出内需、突出科技,聚焦高质量发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突出内需、突出科技,聚焦高质量发展

2023-03-06刘思佳、胡少华东海证券持***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突出内需、突出科技,聚焦高质量发展

总量研究 宏观简评 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Table_Reportdate] 2023年3月6日 [Table_NewTitle] 突出内需、突出科技,聚焦高质量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Table_Authors] 证券分析师: 刘思佳 S0630516080002 liusj@longone.com.cn 证券分析师: 胡少华 S0630516090002 hush@longone.com.cn 联系人: 高旗胜 gqs@longone.con.cn [Table_Report]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1.人才战略与人民至上,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学习二十大报告看发展重点 2.突出稳增长,坚持以质取胜——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table_main] 投资要点 Ø 事件: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回顾过去五年政府工作举措,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 Ø 核心观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稳增长仍为经济发展最主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态势,低基数作用下,今年GDP增长可能会超过5%的预期目标。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工作重点之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注重高质量发展,前沿技术研发、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领域或将是新的增长点。未来经济形势逐步转好,更加利多权益资产。 Ø 扩大国内需求。在2023年的重点工作中,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第一的位置,在外部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内需是支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抓手。消费方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恢复”对应三年疫情中受损的消费部分,而“扩大”对应创造出更多新形态的消费场景和需求。投资方面,仍将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以政府引导,带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提高民间投资活力。关注“十四五”的重大工程,城市更新,补短板项目。 Ø 注重高质量发展: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能是发展重点。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能是未来的发展重点。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或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可重点关注5G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等方向。3)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推动消费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升级。 Ø 突出新增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相较去年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能是考虑到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158万人,所以报告提到“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 胀 目 标 为3%左右,与去年相同。 Ø 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合理控制地方债务增量。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目标赤字率略高于2022年的2.8%,保持了必要的支出强度。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基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可能低于预期。2023年地方政府杠杆率估计将与2022年一致,地方债务的增量将有所控制。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货币政策基调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即总量上保持力度,结构上发挥精准,对应货币总量不收紧,更注重信贷的投放,把活水精准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Ø 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稳住优质头部房企仍将是今年房地产业的重点工作之一,住房租赁企业的融资渠道或将进一步优化,租赁住房的市场供给有望进一步提升。 Ø 加强国防科技建设。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未来国际形势发展可能会更加错综复杂,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防威慑实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可持续关注国防军工板块。 Ø 风险提示:1)疫情超预期影响;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3)海外局势变化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2/15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宏观简评 正文目录 1.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 3 2.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 4 3.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 5 4. 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 ....................................................... 5 5.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6 6.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 6 7. 房地产政策力度不减 ..................................................................... 7 8. 国防的重要性仍高 ......................................................................... 8 9. 风险提示 ..................................................................................... 14 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3/15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宏观简评 事件: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回顾过去五年政府工作举措,部署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 核心观点: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稳增长仍为经济发展最主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回升态势,低基数作用下,今年GDP增长可能会超过5%的预期目标。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今年工作重点之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注重高质量发展,前沿技术研发、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领域或将是新的增长点。未来经济形势逐步转好,更加利多权益资产。 1.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去年的发展极为不易。2022年我国GDP增长3%,尽管低于5.5%左右的增长目标,但过去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GDP增长仍取得3%的成绩,高于美国的2.1%、法国的2.6%、德国的1.8%,报告中也提到“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经济增长可能会超过5%的预期目标。2023年是我国经济从疫情状态回归正常运行轨道的首年,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稳 增 长 仍 为 经 济 发 展 最 主 要 任 务 。相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为保守,设定为5%左右,这考虑到了促进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的必要性,也与中国社科院和IMF分别预测的5%、5.2%大体相当。在较低基数的背景下,2023年实际经济增长可能会超过5%的预期目标。 突出新增就业。报告提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相较去年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为1100万人以上),就业目标较为务实,可能是考虑到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158万人,所以报告提到“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此 外 ,在疫情进入新阶段后,服务业有望持续恢复,同时“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表述有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通胀目标为3%左右,与去年相同。当前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生猪产能恢复,工业生产能力较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国内能源、原材料等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力度较大,整体来看物价有望保持温和可控。 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4/15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宏观简评 图1 GDP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东海证券研究所 2.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表述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目标赤字率略高于2022年设定的2.8%,若按5%的GDP增速计算,赤字规模较上年增加约5100亿元,保持了必要的支出强度。报告指出,将继续减税降费政策,但没有具体明确力度如何、优化哪些方面,预计后续会有更为详细的政策安排。目前我国经济复苏正在起步阶段,稳预期、提信心是经济工作的关键,预计中央将继续保持针对民营经济的税收优惠力度,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合理控制地方债务增量。报告提出,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有助于扩大基建投资,稳定总需求。按照2022年4.03万亿的新增专项债、减去其中的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GDP增速按5%计算,则意味着2023年的地方政府杠杆率将与2022年一致,地方债务的增量将有所控制。此外,考虑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拟安排的3.6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今年专项债增长仅4%,专项债增速不高可能会影响到基建投资增长。报告提出“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指向专项债撬动的民间资本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或将加大。尽管新增专项债规模有限,但民间资本的参与将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024681012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政府预期目标:GDP:同比年%GDP:不变价:同比年% 证券研究报告 HTTP://WWW.LONGONE.COM.CN 5/15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宏观简评 图2 财政赤字率,% 图3 地方政府专项债预期目标,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东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东海证券研究所 3.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关于货币政策基调延续了2022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即总量上保持力度,结构上发挥精准,对应货币总量不收紧,更注重信贷的投放,把活水精准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此外,保持M2、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措辞也没有变化。我们认为,基调的不变也反映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突出“稳”字,结构性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绿色金融等方面。 在工作回顾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结合政策的基调、经济复苏的方向以及美联储上半年可能仍然保持紧缩的加息节奏,我们认为短期降息的必要性以及概率在下降。 4.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 在2023年的重点工作中,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第一的位置,在外部环境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内需是支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抓手。 消费方面,“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