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阿里巴巴]:2023全球数字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PART 2:科技人才储备实力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3全球数字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PART 2:科技人才储备实力研究

2023-01-19-阿里巴巴港***
2023全球数字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PART 2:科技人才储备实力研究

报告作者智谱 AI 研究咨询部科技产业研究员,生态学博士。曾经多次主持或参与“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研究”、“各地企业技术尽调”、“人工智能系列报告”等多个项目,积累了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科技评估等多方面研究经验。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智谱 AI 研究咨询部科技产业研究员、负责人,外交学院法学硕士。在核心期刊、知名媒体发表论文和评论性文章 20 余篇;10 余年科技产业研究咨询经验。阿里研究院资深技术专家,计算机博士。阿里研究院资深技术专家,阿里研究院未来技术中心负责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委员。关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叶静芸jingyun.ye@aminer.cn邬 克ke.wu@aminer.cn苏 中suzhong.sz@alibaba-inc.com 报告要点一、中国人才基数大,但高层次人不足,且严重落后于美国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总量为77.5万人,其中中国有12.8万人,位居第一,占全球总量的17%,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 1.5 倍,是排名第三的日本的 8.3 倍。但中国数字科技高层次人才(即 H-index ≥ 20,下同)只有 0.7 万人,仅占全球总量的 9%,仅为位居第一的美国(2.1 万,占全球 25%)的 35%。这说明我国数字科技人才基数很大,但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且远落后于美国。图1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数量前10强国家数据来源:AMiner 科技情报平台 二、中国高层次人才集中在高校,而美国高科技公司人才储备不逊色于顶尖高校从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机构分布看,中国科学院以 4,722 人的数量名列第一名,以较大优势领先于排名第二的美国加州大学(2,623 人);进入全球前 10 强的中国机构还有两家,即中国科学院大学(1,462 人,第六名)、清华大学(1,305 人,第八名)。表1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数量前10强机构 数据来源:AMiner 科技情报平台在全球高层次人才前 10 强机构中,美中各占 6 家和 4 家。第一名被美国加州大学摘取,其以492人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大幅度领先于全球其他机构。4家中国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144人,第 5 名)、北京大学(135 人,第 6 名)、清华大学(129 人,第 9 名)、上海交通大学(119 人,第 10 名)。分析发现,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数字科技人才储备结构的缩影:虽然人才基数大幅领先,但高层次人才明显落后(占其人才总数的 3%,落居全球第五)。美国相对于中国的另一个优势是,身处科研一线的高科技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储备实力强于中国,该国的谷歌、微软公司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排名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名和第四名,该优势将有力地推动美国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发展,并引领全球数字技术应用新趋势。三、北京和上海是中国两大人才高地,前者人才储备为后者2倍从国内数字科技人才分布看,北京人才总数优势明显,共 2.4 万人,占全国近 2 成,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 2 倍;北京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为 1,076 人,占全国 1.5 成,仍然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 2 倍。另外,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浙江、香港、黑龙江,以及高校资源较丰富的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等内陆省份也是我国数字科技人才分布较多的地区。 图2 中国数字科技人才高地(Top 10) 四、中美分别为全球最大的人才净流失国和净流入国美国是数字科技人才流动最活跃的国家,也是人才净流入最大的国家。过去 10 年,其人才净流入 835 人,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意大利,净流入 504 人。中国则为全球人才净流失第一大国,流失人数达 684 人;其次是韩国,净流失 100 人。由此可见,我国数字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在人才引进以及用好、留住人才等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图3 2012-2021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科技领域人才流动对比数据来源:AMiner 科技情报平台 五、中美学者合作为全球最热络的双边合作,但从2018年开始出现降温2012-2021年,在数字科技领域,中美学者共合作产出被引量Top 1%的论文1,954篇,为全球科研成果产出最丰硕的双边合作(第二为美英学者合作,共产出 1,528 篇)。但从 2018 年开始,中美两国学者合作论文增长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在2021年更是出现负增长(-0.9%)。可见,自从 2018 年美国推出所谓“中国行动计划”后,中美在数字科技最卓越研究层次的合作受到严重冲击。图4 2012-2021年数字科技领域中美学者合作关系走势说明:图中合作论文为中美两国学者合作产出被引量 Top1% 的“顶尖论文”数量六、全球数字科技顶尖科研团队基本被美国机构包揽全球数字科技顶尖科研团队(Top 10)基本来自美国顶尖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IBM 等)下设的科研机构(如下表所示)。 表2 全球数字科技顶尖科研团队(Top 10) 七、我国数字科技人才工作任重道远首先,高层次人才不足,需加大培养力度。要注重复合培养模式,重点培养有潜力的青年人才;鼓励对外学术交流。其次,人才流失严重,需采取措施引留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顶尖华人青年人才是回国发展,用好并留住高层次人才。再次,企业人才储备薄弱,需鼓励企业引育人才。身处科研一线的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有必要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创新环境建设,并在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论证和实施过程中,支持企业承担政府科研项目,为企业引育人才和提高基础科研能力注入动力。 前言近年来,数字经济己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各国纷纷出台战略规划,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新一轮产业变革,进而抢占全球价值链的制高点。中国政府也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相继出台了多项数字科技发展引导政策,全面推进数字科技发展,并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数字科技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设置“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章节,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做出明确部署。2021 年 1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为推动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程提供方向。作为技术研发的副产品,学术论文和专利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结果之一,可以作为研发实力的衡量指标。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数字科技的发展情况,我们基于 AMiner1科技情报平台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持续跟踪人才发展动态,揭示数字科技的热点前沿领域,对全球各国数字科技发展状况做了全面比较分析。1J. Tang, J. Zhang, L. Yao, J. Li, L. Zhang, and Z. Su. Arnetminer: Extraction and mining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SIGKDD'08), pages 990-998, 2008. 目录13/ 第一章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总体情况14/ 1.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前 10 强国家15/ 2.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前 10 强机构17/ 第二章 中国数字科技人才分布18/ 1. 中国数字科技人才前 10 强省市19/ 2. 中国数字科技人才前 10 强机构21/ 第三章 数字科技人才流动与合作22/ 1.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流动情况23/ 2. 中国数字科技人才流动情况24/ 3.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合作情况27/ 第四章 全球数字科技顶尖科研团队28/ 1. 谷歌 X 实验室28/ 2. 斯坦福大学自然语言处理组29/ 3.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学习系29/ 4.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 (BAIR)30/ 5. 微软亚洲研究院30/ 6. MIT 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31/ 7. IBM Thomas J. Watson 研究中心31/ 8. 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32/ 9. 康奈尔大学计算科学系32/ 10. 美国贝尔实验室33/ 第五章 我国数字科技人才问题与建议34/ 1. 高层次人才不足,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35/ 2. 人才流失严重,需采取措施引留人才36/ 3. 企业人才储备薄弱,需鼓励企业引育人才37/ 附件38/ 1. 研究方法39/ 2. 数字科技八大领域主题词知识图谱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总体情况Chapter 1基于AMiner科技情报系统,共检索到全球数字科技领域人才774,710人,其中H-index2在20以上的人才数量为83,012人。本章节从全球数字领域科技人才的国家和机构分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特征。2H-index 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一名科研人员 H-index 是指其发表的 Np 篇论文中有 H 篇每篇至少被引 H 次、而其余 Np-H 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 H 次。H-index 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其数值越高,则表明学者论文的影响力越大,美国学者赫希提出副高职称的 H-index 一般在 20 以上。 科技人才储备实力研究141全球数字科技人才前 10 强国家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数量排名前10国家如下图所示。其中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共有127,529位,占全球人才总量的 17%;第二名是美国,共有 84,239 位,占全球 11%;第三名是日本,人才数量为 15,364 人,占全球 2%。可见,中国数字科技人才储备优势明显,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5 倍,排名第三的日本的 8.3 倍。其他排名前 10 的国家依次为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印度和澳大利亚。图5 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数量前10强国家数据来源:AMiner 科技情报平台 (2023) 全球数字科技发展研究报告15从 H-index 20 以上的人才国别分布看,美国排名第一,共 20,724 人,占全球总量的 25%;中国名列第二,共有 7,146 人,占全球 9%;第三名是英国,共有 3,520,占全球 4%。由此可见,虽然中国数字科技领域人才总量是美国的 1.5 倍,但美国高层次以上人才数量是中国的 2.9 倍。2全球数字科技人才前 10 强机构在全球数字科技人才数量前10强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4,722人位列第一,加州大学以2,623人位列第二,UDICE 法国研究型大学联盟协会以 2,534 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