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银保监会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修订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规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银保监会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修订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规定”

金融2023-01-08王维逸、袁喆奇、李冰婷、黄韦涵、韦霁雯平安证券立***
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银保监会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修订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规定”

金融&金融科技行业周报——银保监会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修订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平安证券研究所金融&金融科技研究团队2023年01月08日证券研究报告王维逸S1060520040001(证券投资咨询)袁喆奇S1060520080003(证券投资咨询)李冰婷S1060520040002(证券投资咨询)黄韦涵S1060121070072(一般证券业务)韦霁雯S1060122070023(一般证券业务) 2核心观点0银保监会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修订银行业“三个办法一个规定”1、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规范行业长期健康发展。1月4日,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自2023年6月30日起实施。《披露规则》首次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同时取消了高、中、低三档演示利率表述,调低演示利率水平,引导行业关注自身利差损风险,也引导保险消费者在长期利率走低背景下合理预期;此外,《披露规则》也将信息披露范围拓展至分红型、万能型、税延养老险等全部人身险产品,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的透明度。近年来监管层持续规范保险产品销售过程,短期内部分产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将倒逼险企提升合规运营的能力、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2、银保监会修订“三个办法一个规定”,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1月6日,为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保监会修订部分信贷管理制度,形成《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可填补贷款期限的制度空缺,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产生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3、央行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部署七项重点工作。1月4日,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3年七大工作重点: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持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和对外开放、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与2022年相比,2023年央行工作会议主要变化:1)新增“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表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推进“精准”和“有力”两方面,继续发挥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2)以“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替代了“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扩大了降低融资成本的主体范围;3)强调金融对消费、重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强调对已有地产政策的落实;4)新增“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表述,加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CONTENT目录•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规范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银保监会修订“三个办法一个规定”,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央行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部署七项重点工作重点聚焦•银行: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证券:中证协组织起草《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保险:银保监会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金融科技:浙江省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行业新闻行业数据•市场表现:证券、保险、银行和金融科技指数分别变动+1.79%、+4.78%、+2.20%、+5.58%•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6010亿元,SHIBOR利率下行•证券:周度股基日均成交额环比上周上升26.01%•保险: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环比上周下降0.25bps 4细化人身险产品披露要求,规范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事件:1月4日,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自2023年6月30日起实施。(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平安证券研究所)1重点聚焦点评:《披露规则》进一步规范了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行为,将提升相关人身险产品的透明度,并规范险企销售行为,助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披露规则》作为《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办法》的配套文件,首次要求保险公司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同时取消了高、中、低三档演示利率表述,调低演示利率水平,引导行业关注自身利差损风险,也引导保险消费者在长期利率走低背景下合理预期;此外,《披露规则》也将信息披露范围拓展至分红型、万能型、税延养老险等全部人身险产品,有助于提升相关产品的透明度。近年来监管层持续规范保险产品销售过程,短期内部分保险产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将倒逼险企提升合规运营的能力、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周报《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主要内容1、明确要求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应按规定披露产品信息:明确了保险公司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应当按照设计类型,对产品宣传材料、保障水平、利益演示等内容进行详细披露,充分揭示产品的长期属性和各类风险特征,并明示交费方式、退保损失等产品关键内容。同时,明确要求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均应制定产品说明书。2、明确各类人身险产品的披露要求:明确普通型人身保险、分红型人身保险、万能型人身保险、投资连结型人身保险产品的产品说明书、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公开披露信息、投资账户公告、保单状态报告、回访等方面要求;明确了特定类型产品(如税延养老保险)、特殊渠道(如互联网),对产品信息披露有特殊要求的,从其相关规定执行。3、明确各类人身险产品利益演示的内容、形式:其中,1)保险公司对分红型保险产品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采用保证利益演示和红利利益演示两档演示产品未来的利益给付,用于利益演示的利差水平分别不得高于0、4.5%减去产品预定利率。2)保险公司对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采用乐观、中性、不利三档情景演示产品未来的利益给付,用于利益演示的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6%、3.5%和1%。4、明确保险公司应披露每年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采用现金红利分配方式的,披露现金红利实现率。采用增额红利分配方式的,披露增额红利实现率和终了红利实现率。 5银保监会修订“三个办法一个规定”,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事件:1月6日,为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保监会修订部分信贷管理制度,形成《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平安证券研究所)1重点聚焦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周报点评:本次修订可填补贷款期限的制度空缺,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产生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次修订重点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出发点,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关键点,根据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调整政策的适用性、有效性。同时,注重科学把握政策调整节奏,强化风险控制机制,坚持审慎性要求,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此次修订的六大重点内容主要修订内容1根据信贷业务实际,适度拓宽流动资金贷款与固定资产贷款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满足信贷市场实际需求。2进一步明确受托支付标准,适度调整受托支付时限,增加紧急用款相关规定,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3合理调整贷款业务办理模式,明确视频面谈、非现场调查等办理形式,适配新型融资场景。4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增加信用方式办理贷款相关内容,更好契合融资实际。5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6整合其他相关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系统性。1、调整贷款用途范围和贷款对象:1)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借款人在经营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建设、购置、改造等行为,对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研发项目办理的贷款,可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2)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股东分红,不得用于金融资产、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本次修订的重要调整3、明确规定贷款期限: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固定资产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0年,办理期限超过10年贷款的,应由总行负责审批。个人消费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个人经营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对于贷款用途对应的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最长不超过10年。2、严格防控贷款资金挪用行为:1)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借款人出现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时,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以及贷款人可采取的提前收回贷款、调整贷款支付方式等措施。2)贷款人应健全贷款资金支付管控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有效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发现借款人挪用贷款资金的,应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4、调整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针对不同借款人差异化测算方法: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及应收账款等要素测算其营运资金需求。增加了“贷款人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借款人的有效测算方法”,以及“对于小微企业借款人,贷款人可通过其他方式分析判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 6央行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部署七项重点工作事件:1月4日,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总结2022年和五年来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工作。(资料来源:央行,平安证券研究所)1重点聚焦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周报点评:2023年央行工作会议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定调一致,部署了2023年七大工作重点: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持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和对外开放、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与2022年相比,2023年央行工作会议主要变化:1)新增“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表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推进“精准”和“有力”两方面,继续发挥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2)以“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替代了“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扩大了降低融资成本的主体范围;3)强调金融对消费、重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强调对已有地产政策的落实。4)新增“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表述,加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央行部署2023年七大工作重点2023年央行工作重点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金融支持实体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认真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风险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进一步发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宏观审慎持续完善宏观审慎体系。优化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机制;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和对外开放。做好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牵头工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框架;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金融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推进金融立法,扎实做好金融统计和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支付监管质效,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与管理,强化人民币现金管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全面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反洗钱监管,强化金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