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外部压力缓释与国内需求提升共同促成年内第二次降准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外部压力缓释与国内需求提升共同促成年内第二次降准

2022-11-15何金中、郭文硕新世纪评级我***
外部压力缓释与国内需求提升共同促成年内第二次降准

宏观政策评论 1 外部压力缓释与国内需求提升共同促成年内第二次降准 研发部 何金中 郭文硕 摘要:2022年11月25日,央行宣布将于12月5日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降准为年内第二次降准,是央行基于外部压力缓释与国内需求提升的综合考量。外部环境方面,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国内货币政策宽松迎来宝贵的时间窗口;内部因素来看,近期国内债券市场出现波动,且入冬后疫情传播形势不断严峻,我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承压,年内再次降准的必要性有所提升。央行此次降准向市场传递了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的信号,将释放约5000亿元的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推进宽信用进程、稳定我国经济恢复势头。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央行降准的空间已有所压缩,未来央行在降准的频率和幅度选择上将会更加谨慎,以谋求货币政策工具的适时适度运用。 2022年11月22日,国常会作出部署,要求“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时隔三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据央行测算,本次降准预计可向市场释放约5000亿元的长期资金,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本次降准为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是央行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一、外部压力缓释为降准提供宝贵窗口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2022年8月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及其引发的强美元周期冲击,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和节奏受到一定影响。在经过美联储年内多达六次、共计375BP的大幅加息之后,美国的通胀数据终于出现回落。11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7.7%,大幅低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继续“鹰派”加息的预期开始降温,美元指数迅速走弱,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有所缓解。11月10日至11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连续回落2139个基点至7.0335,为9月下旬以来的最低点。随着外部压力的缓释,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迎来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宏观政策评论 2 图表 1 2022年7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二、国内需求提升促成年内再次降准 国内方面,近期债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且入冬后疫情传播形势逐渐严峻,国内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承压,年内再次降准的必要性有所提升。 (一)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本次降准向市场传递了央行将持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信号,有利于维护债券市场的平稳运行。在此次降准公告中,央行首先提及“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与2021年以来的前三次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开头不同。近期,在防疫优化二十条措施和多项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出台带来的乐观情绪推动下,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上行,而后银行理财加速赎回,债券市场波动进一步放大,市场流动性一度趋紧。11月16日,DR007突破2.00%的政策利率水平。尽管央行不断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16到18日累计实现净投放1950亿元,且银行理财资金在赎回后再度以存款形式回归资金市场,DR001和DR007有所回落,但截至到25日央行宣布降准当天,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仍处高位。考虑到12月和明年1月分别有5000亿元和7000亿元的MLF到期,且资金面临跨月和跨年需求压力,后续资金面仍有趋紧的可能。央行此次降准,向市场传递了我国货币政策并未发生转向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债券投资者预期,避免了债券市场波动和理财赎回风波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6.46.56.66.76.86.97.07.17.27.37.4 宏观政策评论 3 图表2 2021年以来中国四次降准政策及其表述 时间 央行表述 降准后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 2022年11月25日 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7.8% 2022年4月15日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8.1% 2021年12月6日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8.4% 2021年7月9日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8.9%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新世纪评级整理 (二)稳定我国经济恢复势头 2022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承压,此时降准有助于稳定我国经济恢复势头。11月22日国常会指出,“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必须紧抓不放保持经济持续恢复态势”。但从10月份数据来看,国内生产和需求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下滑,社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且11月以来,国内疫情形势进一步严峻,新增确诊人数连创下半年以来的新高,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承压。从政策实施角度看,前期政策性开发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接近尾声,市场对稳增长增量政策的需求有所提升。此外,近期央行、银保监会正式下发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政策,要求银行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国常会也提出,“推进保交楼专项借款尽快全面落到项目,激励商业银行新发放保交楼贷款,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此次降准释放的5000亿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以进一步稳定我国经济恢复势头。 宏观政策评论 4 图表3 2022年10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及变化情况 类别 经济指标 10月数据 9月数据 数据变动 (百分点) 生产端 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 5.0% 6.3% -1.3 需求端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累计同比) 5.8% 5.9% -0.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 -0.5% 2.5% -3.0 出口增速(美元计价同比) -0.3% 5.9% -6.2 金融数据 社融规模存量(期末同比) 10.3% 10.6% -0.3 数据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三、降准幅度的确定依据 本次降准幅度为0.25个百分点,与2021年两次0.5个百分点的降准相比幅度较小,主要是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及后续降准空间两个方面。从市场流动性来看,虽然市场对后续资金面存在担忧,但截至央行宣布降准当天,DR007已回落至1.73%,低于政策利率27BP,市场流动性压力暂时缓解,降准0.25个百分点更多是释放央行继续维持流动性宽裕的信号,也更符合国常会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从后续降准空间来看,央行的降准空间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压缩。2021年的两次降准,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而今年的两次降准,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四次降准中,央行均指明“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或表明5%为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下限。而本次降准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若以此来计算,央行未来约有2.8个百分点的政策空间。可以预计,未来央行在降准的频率和幅度选择上将会更加谨慎,以谋求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适时适度运用。 四、总结 本次降准为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是央行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从外部环境来看,10月美国通胀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市场对美联储继续“鹰派”加息的预期开始降温,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有所缓解,年内第二次降准也迎来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从内部因素来看,近期国内债券市场出现一定波动,叠加疫情冲击下经济基本面进一步承压,市场对央行年内再度降准的需求有所提升。在此背景下,11月25日,央行宣布于12月5日全面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央行此次降准向市场传递了继续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的信号,将释放约5000亿元的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推进宽信用进程,稳定我国经济恢复势头。 宏观政策评论 5 同时,此次降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降准是对当下时点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统筹考虑后的灵活选择,与MLF续作情况并无明显相关性,且潜在通胀风险未必会对货币政策宽松构成掣肘。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央行降准的空间已逐步压缩,未来央行在降准的频率和幅度选择上将会更加谨慎,以谋求对货币政策工具的适时适度运用。 宏观政策评论 6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为新世纪评级基于公开及合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所得的研究成果,版权归新世纪评级所有,新世纪评级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本报告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经过授权的引用或转载,需注明出处为新世纪评级,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如未经新世纪评级授权进行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新世纪评级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报告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新世纪评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