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天风电新】钠电池专家交流要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天风电新】钠电池专家交流要点

2022-09-19未知机构杨***
【天风电新】钠电池专家交流要点

【天风电新】钠电池专家交流要点-0916——————————— 正极:重点做铜基的层状氧化物路线。铜基层状氧化物&镍基层状氧化物比较:(1)镍基的比容量高,克容量能达到180,但空气稳定性大幅下降,意味着假设设计出来能量密度是180Wh/Kg,装进去可能只有100Wh/Kg。(2)铜基的层状氧化物成本优势明显,2015年发现一是铜在钠电的层状氧化物中是有电化学活性的(能2价变3价),二是掺铜之后空气稳定性提升,尽管克容量不高。我们采用铜基是牺牲了能量密度换取了稳定性;镍基是牺牲了稳定性换取了高比容。 聚阴离子&普鲁士系列正极比较:(1)普鲁士第一点是含有难以去除的结晶水,会和六氟磷酸钠反应,产生氢氟酸,腐蚀电池结构;第二点是材料合成需要氰化钠,有毒,合成出的材料中有氰根,碰撞产生氰气也是有毒的,从环保角度考虑不是很好的选择。(2)聚阴离子一是制造工艺成本较高,二是用到钒(成本高且有毒)。众钠能源在做无钒的聚阴离子,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聚阴离子电化学曲线非常平稳(类似铁锂),平均电压也很高。 负极:重点做软碳工艺,全市场独一份。背景:中科院在2016年发现用无烟煤做的软碳性能略差于硬碳(软碳对应能量密度低于硬碳),但是成本明显低。软碳负极的核心是做好前驱体,中科院有很多专利(对应工艺)提升性能。除中科海钠外,日本厂商包括国内主流厂商均用硬碳工艺,成本高,做软碳绕不过中科院的专利。 电池进展:上个月刚落地一条1GWh产线,今年会有一定量产出货。现在的循环寿命5000次左右,后续通过电解液和负极的配合(寿命变短是SEI膜不断增厚),提升寿命。 扩产规划:1GWh稳定投产之后,计划2023年扩产5GWh。最早的1GWh投资7亿(电芯+配套正负极),后续扩产单位投资有望大幅降低。 电池售价&成本:目前boom成本0.3元/Wh(只算材料,没算制造费用等)。粗略估计其中正极占比1/4,负极10%多,电解液1/4,隔膜1/4,其他就是辅材。目标毛利率是30%。如果电芯生产规模到10GWh,期望单位原材料成本降到0.2元/Wh。 应用场景:一是政府大储,二是华为类的通讯基站配储,三是低速四轮车等。1GWh最先给大储用。大储市场有望率先放量,是因为:利润高、对能量密度的要求低、竞品少,只需要比铁锂的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低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