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大学]: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北约:战略构想与对华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北约:战略构想与对华影响

2022-06-15-清华大学晚***
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北约:战略构想与对华影响

1第6期(总第31期)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北约:战略构想与对华影响2022年第6期(总第31期)REPORT 01第6期(总第31期)走向下一个十年的北约:战略构想与对华影响孙成昊、王叶湑、杨博、邹琰宁a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研究项目当地时间6月29日-30日,北约峰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除北约30个盟国领导人外,峰会还首次邀请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四国共同参与,折射北约“印太化”和“全球化”态势。峰会重点讨论俄乌危机、芬兰和瑞典入盟申请等问题,最值得注意的则是推出了北约第8版“战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文件。b 自1991年起,北约基本上每隔10年更新一次“战略概念”c,以对外阐明北约战略立场,对内统一对战略环境的认知,明确同盟战略目标和任务等。文件描摹出北约下一个十年的行动路线,对北约、跨大西洋关系、全球安全形势均有标志性意义。基于这份新版“战略概念”文件,本报告尝试梳理和探析北约的战略构想、对华影响及未来前景。一、重返对抗:北约新战略概念苏联解体后,北约这一因应冷战的军事同盟踏上战略转型之路,a 孙成昊,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美欧研究项目召集人;王叶湑、杨博、邹琰宁,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研究项目青年研究员。b “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June 2022, 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2022/6/pdf/290622-strategic-concept.pdf. 本文中2022年“战略概念”文件正文内容均来自此份链接。c 自1949年“北大西洋地区防御战略概念”文件开始,北约共发布8份“战略概念”文件,但冷战时期的4份文件均未在当时公开。1991年后,北约开始公开发布其“战略概念”文件。 02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报告关注议题一度由传统安全转向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然而,近年来西方大国日益将“大国竞争”视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安全的主要矛盾,认为中国的发展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甚至“威胁”。在此背景下,自上一份2010年版“战略概念”文件发布以来,北约也已经历诸多变化,包括对利比亚、阿富汗的域外干预行动走向失败,跨大西洋关系遭受“特朗普冲击波”,俄乌危机不断升级塑造美欧同盟对安全形势的认知等。在大国激烈博弈、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叠加交织下,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际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感受到强烈冲击和不安,致使北约对未来十年的战略构想重返对抗的旧主题,主动迎合“大国竞争”,并突出威慑工具的重要性。(一)“不安全感”主导下的战略环境新认知。战略环境认知层面,北约不再认为“欧洲—大西洋地区处于和平之中,北约领土受到常规攻击的威胁很低”,转而认为北约的安全环境正被“战略竞争、无处不在的不稳定、反复出现的冲击”所定义。d 北约盟国“不安全感”上升,这尤其体现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定位上。一方面,在2010年“战略概念”文件中,北约自认为对俄罗斯不构成威胁,并期待与俄罗斯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俄乌危机的两次升级使北约放弃对俄“新思维”。在2016年华沙峰会的公报中,北约提出“俄罗斯的侵略行动是地区不稳定的根源,从根本上挑战北约”。e 而今年的北约新“战略概念”文件也已更新对俄定位,将俄罗斯视为影响同盟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稳定“最重大和直接的安全威胁”。d “Active Engagement, Modern Defence: Strategic Concept”,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ovember 2010, 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2014/assets/pdf/pdf_publications/20120214_strategic-concept-2010-eng.pdf. e “Warshaw Summit Communiqu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July 9, 2016,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 cial_texts_133169.htm. 03第6期(总第31期)另一方面,北约首次将中国写入“战略概念”文件,对华定位出现重大转向。近年来,美国不断拉拢盟友共同制华,并日益将北约作为支持其战略竞争需求的平台,推动北约将中国定位为“挑战”甚至“威胁”。欧洲国家受美国大国博弈思维影响,又受制于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对华立场一定程度向美国靠拢。在此份“战略概念”文件发布前,北约已在“伦敦宣言”f、《北约2030》报告g、布鲁塞尔峰会公报h 中多次提出中国崛起是影响同盟安全、价值观和民主生活方式的挑战。沿承这一趋势,此份“战略概念”文件重新校准对华定位与政策,共提及中国10次,认为中国“公开的野心和胁迫性的政策挑战我们的利益、安全和价值观”,给欧洲—大西洋安全带来“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i 不过,在强调联手应对“中国挑战”的同时,北约也提出仍然愿意与中国在建立对等透明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性接触。(二)以威慑为关键工具的新版核心任务。北约在冷战时期的4版“战略概念”注重使用核威慑和常规威慑工具维护同盟安全。冷战后,北约开始探索“灵活反应”和“广泛的安全策略”,更倾向于采用合作协商、危机管理、伙伴关系等战略方式。在“不安全感”主导战略环境的背景下,新版“战略概念”文件注重威慑工具,并将原本的集体防御、危机管理和合作安全三项核心任务调整为威慑和防御(Deterrence and Defence)、危机预防和管理(Cri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f “London Declaration”,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December 4, 2019,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 cial_texts_171584.htm.g “NATO 2030”,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June 2021, https://www.nato.int/nato_static_fl 2014/assets/pdf/2021/6/pdf/2106-factsheet-nato2030-en.pdf.h “Brussels Summit Communique”, North Atlantic Organization, June 14, 2021,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news_185000.htm.i 国内亦有学者翻译为“体系性挑战”“体制性挑战”“制度性挑战”等。 04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报告具体而言,本份文件将威慑工具置于关键位置,首先强调需在战略竞争环境下进行全作战域的威慑、防御、竞争和拒止,力求从量与质上同步提升同盟实力与影响力。量的方面,俄乌冲突刺激以德国为代表的北约各盟国承诺提升其国防投入,北约还将设置更多前沿部署的战斗编队,强化空中、海上和网络空间防御,并增加预备设施部署和武器库存。j 质的方面,北约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和互操作性,横向强化盟国联合,纵向拓展与私营部门合作,以在指挥控制、演习训练、武器等多方面推动威慑与防御态势向可信任、灵活、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同时,这份“战略概念”文件虽然延续上一版“战略概念”中危机管理、合作安全的任务,表示将继续努力预防和应对危机,持续追求通过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实现安全,但管理、预防与合作并非首选,而成为让位于威慑和服务于大国博弈的次要任务。二、对华影响在今年的北约“战略概念”文件中,对华定位的首次出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北约的对华观之变并非一蹴而就,其对华定位是逐步从“机遇挑战并存”k 演变为“系统性挑战”的。在俄乌危机升级背景下,北约试图将中俄整体“绑定”,以中俄为目标的“大国竞争”思维主导其战略构想和战略转型。但总体而言,北约仍是一个地区性的军事组织,而中国并未在安全上对其构成现实威胁。北约的战略转型或j “NATO Defence Ministers Lay the Ground for the Madrid Summit”, North Atlantic Organization, June 16, 2022,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news_196879.htm.k NATO, “London Declaration”, December 4 2019,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offi cial_texts_ 171584.htm. 05第6期(总第31期)“印太化”并不代表中国上升为北约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挑战”也无法成为凝聚北约的主要动力。未来,北约将长期维持对华“系统性挑战”定位,视中国为北约在“印太”地区的主要矛盾,应对“中国挑战”会是北约“印太化”的主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北约“印太化”的核心是加强北约对“印太”事务的介入并提升与“印太”盟友及伙伴的互动,因此首先将恶化地区战略环境。同时,北约战略转型也将加剧其与中国在安全领域的矛盾,并为非安全领域的合作制造障碍。(一)冲击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北约是以美欧为主体的军事安全同盟,美国以“竞赢中国”为核心,试图主导并推动北约“印太化”进程,强化北约与美国“印太”盟友和伙伴的安全联系,加快针对中国的盟伴机制建设,以此塑造中国的战略环境。在既有双边同盟关系的基础上,美国希望把集团对抗的思路复制到亚太,l 又意图利用“北约+”模式打通美国在欧亚大陆两端的同盟体系,旨在将欧亚和“印太”两大板块“合二为一”,构建互为支撑的“两洋战略”。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日本和韩国则成为北约重点拉拢对象。2019年12月,日本首次正式参加了北约主办的大规模网络战演习;2022年6月,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访问日本,双方同意深化北约与日本的合作。2022年5月韩国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CDCOE),成为参与该机构的首个亚洲国家。凡此种种织密了针对中国的多边安全网络,美国也通过北约向地区输出“小国共同对抗大国”的理念。其中,海洋安全议题是北约成员国与“印太”国家的关切重点之一,美方亦将中国军力增强视为对海洋秩序的“威胁”。m 在“战略l 冯仲平:《警惕北约在亚太复制集团对抗》,《人民日报》2022年7月8日16版。m Hans Binnendijk and Daniel S. Hamilton, “Face it, NATO: The North Atlantic and Indo-Pacifi c are linked”, https://www.defensenews.com/opinion/commentary/2022/06/21/face-it-nato-the-north-atlantic-and- indo-pacifi c-are-linked/. 06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报告概念”文件指引下,北约军事力量或将更加频繁地在中国周边地区活动,日韩澳新等国也将加强与北约国家的海上军事合作。在美国的引导和鼓励下,北约欧洲成员国也将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包括提升在南海等中国周边海域进行“自由航行”的频率,这只会加剧中国周边地区紧张态势,不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二)激化军事安全领域的潜在竞争与矛盾。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