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1 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1 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2021 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报告

12021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报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2021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影响的复杂外部环境,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砥砺攻坚、奋发作为,实现了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上半年,在低基数和国内外需求逐步恢复的共同作用下,电子信息行业生产、投资、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运行态势良好;下半年,不确定因素增多,基数影响减弱,尤其是疫情多点散发、芯片及元器件短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平稳发展,部分指标增速放缓,全年行业运行呈现前高后稳态势。一、行业运行情况与特点(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收入规模达到236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12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4994.0亿元,增长17.7%。从各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及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30.0%、19.8%、16.8%和15.7%; 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累计增速分别为26.5%、23.2%、20.5%和17.7%。全行业整体运行呈现前高后稳态势。(二)产业链上下游态势分化2021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主要细分领域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态势。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上游基础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如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3.3%、光缆产量增长11.6%。另一方面,终端消费类产品和通信系统设备产量增势缓慢或下降,如手机产量比上年小幅增长7.0%、彩电产量下降3.6%、程控交换机产量下降2.0%、移动通信基站产量下降39.4%。(三)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2.3%,增速比2020年加快9.8个百分点。在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产能持续紧张背景下,近两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领域投资活跃,实现半导体器件设备、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投资额的大幅增长,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3%,远高于制造业两年平均4.8%的增速。(四)外贸市场态势良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外贸进出口双双保持较快增长。从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3979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增速比2020年加快19.9个百分点;进口8373.3亿美元,增长22.8%,增速比2020年加快15.8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看,出口电脑及零部件25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出口手机1463.2亿美元,增长16.6%;出口集成电路1537.9亿美元,增长32.0%;出口液晶显示板277.7亿美元,增长39.8%。(五)科研创新加快突破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在自然语言处理、芯片技术、机器学习等10多个人工智能子领域的科研产出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在新型显示领域,多条8.6代及以上高世代TFT—LCD产线满产满销。新技术加持不断提升显示性能,低温多晶硅、氧化物等产品量产能力不断提升,折叠屏、屏下指纹、动态背光等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TFT—LCD领域的优势地位。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在ICT领域,阿里云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首次进入Gartner全球数据库领导者象限,市场份额位居全球云数据库第三。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有力推动了大数据产业集聚,行业集聚示范效应显著增强。(六)支撑带动作用突出2021年,电子信息技术不断为其他产业“赋能”,已成为融合发展的“润滑剂”“加速器”,在推动绿色制造、智能 4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绿色发展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正在加速深度融合,助力提高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在电力、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涌现出一批数字化技术改造带动能源资源效率系统化提升的典型应用。在智能制造方面,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大幅提升,协同研发设计、无人智能巡检、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可以说,从田间到车间、从舌尖到指尖、从地下到天上,生产、生活的每一幕,都留下了信息技术为经济赋能的足迹。当前,社会经济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二、热点和新兴领域发展情况(一)集成电路2021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依然明显,但是面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换挡期和产业链重组机遇期,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旺盛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8%左右。(二)新型显示与超高清视频2021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产 5业规模进一步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加速改善,国内上游企业逐渐壮大,部分核心装备实现零的突破,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提升。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助力下,多种显示技术正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我国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由于产业链条长、涉及广、跨度大,是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极为充分的产业。我国高度重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来,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硬件产品不断突破、内容资源逐步丰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行业应用加快落地的良好态势。(三)大数据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合,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我国社会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四)云计算2021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2021年前,云计算主要是承载不断激增的移动、媒体和 6社交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2021年后,云计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优先战略的核心,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层面,发挥其对企业业务效率提升和业务创新的价值。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指出,“上云用数赋智”成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新基建”进程加快、大型企业变革IT架构等,为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人工智能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AI产业化规模商用的元年,行业正步入新的拐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企业对人工智能的研发投入更是不遗余力,专利质量及技术质量都有长足的进步,未来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AI时代。2021年可谓是中国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的一年,《2021年人工智能专利综合指数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授权量达92728件。(六)虚拟现实经过几年的波浪式、螺旋型发展,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日趋成熟理性。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加速融合,特别是近期火爆的元宇宙、数字孪生、NFT等新技术概念,给予虚拟现实产业更大想象空间,点燃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情。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将迎来下一 7个爆发期,新的市场机遇不断显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上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正在孕育。三、值得关注的问题2021年,虽然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行业发展面临的短期困难和长期结构性问题依然较多,影响也不容忽视,亟待引起关注。(一)芯片短缺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严峻压力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在2021年对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芯片供需层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芯片厂的产能造成了抑制,而使用芯片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芯片制造技术门槛较高且投入产出周期很长,产能很难在短期实现扩产,因此供需不匹配情形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在原材料价格方面,原材料上涨对手机、彩电等下游整机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展望下一阶段,仍需做好应对芯片短缺和电子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准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削弱,住房、医疗、教育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劳动力的供给逐步减少;依靠大量消耗土地、矿产、环境资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同时,叠加当前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我国电子制造业企业的经营和研发面临巨大压力。对此,需紧密跟踪市场价格,保持对全球原材料和芯片的市场敏感度,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功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关键产品的市场供给。 8(二)产业国际竞争趋势进一步加剧2021年3月,欧盟提出“数字罗盘”计划,计划投入1300亿欧元发展数字工业,聚焦芯片制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欧盟还发布了《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加大对数字经济反垄断的管理。5月,韩国公布“K半导体战略”,计划未来10年投资约4500亿美元,将韩国建设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基地。6月,日本发布半导体新战略,包括确保尖端半导体制造能力、加快数字投资和加强逻辑芯片设计与开发、促进绿色创新等方向,以期强振日本半导体产业。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国家战略及扶持政策,加大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布局。这必将对未来的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合作带来巨大影响,同时可以预见的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也将愈演愈烈。(三)竞争秩序亟待改善,投资秩序有待规范伴随制造产能的不断扩大,我国部分电子产品已经进入过剩阶段,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在价格战中陷入恶性循环。很多中小企业已经习惯了以量补价,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实现外延式增长,缺乏依靠企业内部的研发、管理、行销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能力和意愿。资本市场缺乏有效引导和规范。四、相关措施建议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新动能加速形成,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持续短缺以及基数较 9高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半年以来主要运行指标增速放缓,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下一阶段,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以保障行业平稳运行。(一)加大力度打造、完善、提升供应链体系以畅通经济循环为重点,加大力度打造和完善供应链体系,补齐国内产业链循环中的短板,实现产业链循环畅通。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要着眼长远全面布局基础研究,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二)拓展数字技术渗透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但数字技术并未均匀渗透进生产、制造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要提高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加强数字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应用,通过创新升级进一步带动实体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流程可视化、服务便捷化,促进跨界融合的供应链生态的形成。(三)加快自主创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基础创新研究、通用型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与城市群、都市圈规划进行统筹布局,指导地方政府从当地资源禀赋、战略定位、比较优势出发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尽可能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间的同质化竞 10争。五、行业运行趋势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从2022年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