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网信证券]:港股资讯晨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港股资讯晨报

2022-05-13网信证券比***
港股资讯晨报

一、 港股市场指数与数据: 代码 名称 最新价 涨跌额 涨跌幅 05月12日开 最高 最低 05月11日收 成交额 (港元) HSI 恒生指数 19380.34 -444.23 -2.24% 19556.89 19731.27 19342.89 19824.57 1156.25亿 HSCEI 国企指数 6594.81 -174.91 -2.58% 6660.33 6739.35 6576.90 6769.72 507.78亿 HSCCI 红筹指数 3666.07 -57.33 -1.54% 3720.65 3729.17 3653.20 3723.40 64.57亿 二、 港股市场要闻: 宏观要闻: 【香港金管局时隔3年首次入市买港元,以捍卫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金管局5月12日凌晨在市场买入15.86亿港元,以捍卫汇率机制,为三年以来首次行为,此前港元兑美元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今年1月以来,随着美元走势不断走强,港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了持续贬值态势,并在今日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 陈雨露表示,经过集中的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了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影子银行乱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停业,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立案查处了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了监管。 公司要闻: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收入再创新高 全速推进12英寸产线扩产】 华虹半导体公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情况。公司单季收入达到创纪录的5.95亿美元,同比增长95.1%,环比增长12.6%;归母净利润为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1.4%,环比下降22.9%;毛利率为26.9%,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6个百分点。 【银河娱乐(00027.HK)首季经调整EBITDA为5.75亿港元】 银河娱乐(00027.HK)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期内集团录得净收益为41亿港元,按年下跌20%,按季下跌14%。经调整EBITDA为5.75亿港元,按年下跌33%,按季下跌45%,2021年第四季度正常化后的经调整EBITDA则为9.20亿港元。 2022.05.13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及风险提示 www.wxzq.com 2 三、港股市场评论: 港股恒生指数收盘大跌逾2% 恒生科技指数重挫近4% 港股恒生指数周四低开低走,收盘大跌2.24%,恒生科技指数重挫3.84%。汽车、黄金、内房股跌幅居前,大型科技股普跌。 板块方面,科网股、回港中概股走低,医药股、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板块重挫,教育、汽车板块走低;小鹏汽车跌超9%,哔哩哔哩跌超8%,京东集团跌近8%,理想汽车跌超7%,阿里巴巴跌超6%,小米集团、百度集团跌超5%。 四、港股研究报告: 招银国际:首予瑞科生物-B(02179)“买入”评级 目标价38.79港元 招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瑞科生物-B(02179)“买入”评级,目标价38.79港元,对应59.6%上涨空间。公司的重组蛋白带疱苗REC610采用对标AS01新佐剂系统,临床前头对头数据非劣于Shingrix,预计于2022年提交IND申请,并于2024年提交BLA申请。 报告中称,公司领先布局重组蛋白和mRNA疫苗平台技术,新佐剂技术平台成熟。研发管线涵盖HPV疫苗家族、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冻干型mRNA新冠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等市场潜力巨大的疫苗产品。公司可实现对标FDA已批准的五种新佐剂的全自主、规模化生产,摆脱海外供应商限制。 该行提到,重组蛋白新冠疫苗ReCOV进入国际II/III期临床,国内已获临床批件。ReCOV采用RBD-NTD-Folden三聚体抗原+对标AS03的新佐剂系统,可诱导优于已上市mRNA疫苗水平的中和抗体,且可对包括Omicron在内的变异株产生交叉保护。 此外,公司针对Omicron株开发的冻干剂型mRNA疫苗R520A也将于1H22申报IND,可实现4和25条件下的制剂稳定性。REC603是国内临床进度第一梯队的HPV九价苗,有望借助优异的临床方案赶超进度,预计将于2025年提交BLA;符合WHO减针建议的二代新佐剂四价/九价疫苗预计将于2026-27年提交BLA.对标Shingrix的REC610年内提交IND申请,突破国产空白。 五、学习园地: 港股前4个月IPO项目“遇冷” 中概股回归及SPAC升温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受到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新股IPO市场“遇冷”。不过,中概股回港上市以及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则成为逆势下的一股“活水”。 前4个月港股IPO募资额骤减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30日,港股新上市公司共18家,均在主板上市,募资158.88亿港元(不包括部分新股可能行使超额配股权而可能产生的额外募资)。募资规模前三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及风险提示 www.wxzq.com 3 位的新股为金力永磁、汇通达与法拉帝,募资净额分别为40亿港元、22亿港元、18亿港元。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冷热反差”凸显。2021年前4个月,港股共有35家新企业上市,募资额达1575.89亿港元。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港股IPO募资额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一成左右,下滑幅度明显。 弱势之下,今年港股IPO中仍有多家公司受到热捧。其中,2家公司IPO获得10倍以上超额认购,分别为生物科技公司瑞科生物-B和中国造纸毛毯制造商环龙控股。此外,3家公司IPO获得5至10倍的超额认购。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中资投行在港股市场的业务方面有着相对不错的开局。今年前4个月的券商IPO承销排行榜显示,中资投行占据了前十席的过半席位。其中,中金公司名列前茅,股权承销募资达30.91亿港元,同时也是法拉帝的独家保荐人;华兴证券(香港)股权承销规模超过14亿港元;中信里昂、招商证券(香港)等机构则超过5亿港元。 相较而言,去年的榜单排名前五的券商投行中,外资占了三席,分别是高盛(亚洲)、摩根士丹利、美林美银。今年仅有花旗进入榜单前五,股权承销募资超5亿港元。 对此,一位原中信里昂投行人士分析称,中资券商背靠强大母公司资源,业绩有一定支撑。随着后市成交量放大、行情回暖,预计中资券商的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提升,过往外资券商占优的格局或将迎来洗牌。 两大亮点:中概股回港及SPAC 中概股回港上市升温,是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遇冷”下的亮点之一。2021年底,港交所放宽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门槛,对“双重主要上市”的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并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给予中概股回港发行更大的灵活性。 今年3月10日,蔚来汽车以“介绍方式”登陆港交所;4月22日,知乎成为首家在港交所实现双重上市的互联网公司;5月11日,贝壳以介绍方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回港上市的中概股阵营,在不断扩大。 中信建投(香港)一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港交所明确表示为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吸纳优质中概股在港上市,丰富市场选择,增加市场流动性。此前,港交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比如,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企业上市,允许没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合格发行人在港股第二上市提供便利等,这些制度改革使赴港上市的需求得到持续释放。 “港股在上市条件、周期、资本管制等多方面因素下成为多数公司双重主要上市的首选。”中金公司认为,未来3年内,或有60家公司将回港上市。从融资规模看,参照已回归公司不同市值的平均新发股份比例计算,预估将新增融资规模1800亿港元左右,年均新增600亿港元。 除中概股回港上市风潮外,自今年3月18日Aquila首家上市后,目前港交所递表SPAC已升至12例,成为港股市场的另一大亮点,李宁、阿里巴巴前首席执行官卫哲、万科创始人王石等明星人物纷纷加入港股SPAC 上市浪潮。 这也为大型中资投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保荐机构看,12家SPAC的保荐人中,有 请阅读最后一页的免责声明及风险提示 www.wxzq.com 4 招银国际、海通国际、农银国际、民银资本等中资券商参与。其中,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分别承担了3家、2家SPAC项目的保荐业务。 国信证券分析称,大型券商的业务种类齐全,在各条业务线都积淀了成熟的团队,通过SPAC项目,不仅可以为新经济发展作贡献,还可以强化自身综合实力,巩固市场地位。 “SPAC上市周期比传统IPO项目短,不存在公司规模、财务指标门槛,上市确定性高。券商获得的服务费也比传统项目少,特别是承销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位香港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不过,SPAC通过收购优质公司上市,将使投行机构在之后的并购交易中获得业务收入。 对于港股市场的展望,利得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王荣昆认为,港股市场对投资机构仍有较大吸引力,当前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拿到优质筹码。“恒指自去年四季度起就一直处于1倍市净率左右的状态,目前受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的资金流出,但随着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港股市场将展示较强的增长潜力,资金也将会回归。”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免责声明及风险提示 网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和及时性。本产品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应以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有权机构所指定的市场信息权威披露媒体或渠道为准。网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其雇员对因本产品内容存在错误、延误、遗漏等瑕疵而产生的任何法律或经济后果,不承担除更正以外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网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产品中所提到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但本产品全部参与人员与本产品所评价或推荐的投资品种无任何利害关系。本产品版权归网信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

你可能感兴趣

hot

港股资讯晨报

网信证券2022-03-17
hot

港股资讯晨报

网信证券2022-07-21
hot

港股资讯晨报

网信证券2022-06-06
hot

港股资讯晨报

网信证券2022-06-08
hot

港股资讯晨报

网信证券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