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环保行业:零碳智慧园区2022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环保行业:零碳智慧园区2022白皮书

公用事业2022-01-31王君菠、张群、冯澄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点***
环保行业:零碳智慧园区2022白皮书

零碳智慧园区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2022年1月 编写组指导委员会戴 红孙文龙范科峰钱 恒荣文戈尹洪涛编写组成员王君菠张 群冯 澄庞 松杨 光张红卫李 腾郑秋宏彭革非耿 涛张 星曾祥佳邹健东陈凌云蒋 磊黄 亚黄家晖毛荟慧刘 文邓 三李竹青张 聪王飞飞邰鑫月于 淼包哲静沈红超李 赟黄 锐王 笑刘丽芳隋泽昱周希炜谷丽娟朱统意编写单位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节能照明(深圳)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逸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市大脑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气候变化是一项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各国达成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C之内的共同目标,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C以内的措施。为共同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我国于2020年9月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再次考验“中国速度”。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空间载体,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牵住的“牛鼻子”。作为先进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动蓬勃发展的产业活动主要载体,各类园区将在“双碳”战略实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零碳园区建立在数字化全面赋能的智慧园区基础之上,数字化手段贯穿零碳园区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零碳园区的基本特征,因此零碳园区一定是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和零碳智慧园区为同一概念。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碳中和”理念。零碳智慧园区的实现,离不开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的支撑。同时,需要通过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碳要素智慧化管理,以在园区内部达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零碳智慧园区建设需要明确目标愿景和建设思路,构建零碳转型的能力保障,并依托关键技术和要素支撑,依据行之有效的路径持续推进。关于零碳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思路等,业界还未达成统一共识。为响应“双碳”战略,探索提出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路径,依托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智慧园区专题组,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编制形成《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版)》(简称“本白皮书”)。本白皮书基于各相关单位的实践经验以及业内相关研究成果,探索提出了零碳智慧园区内涵与架构、核心场景、建设路径等,并总结分析了不同类型园区典型实践案例的经验,为零碳智慧园区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本白皮书为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将有助于推进“双碳”战略的实施。 前言 目录第一章 机遇环境篇“双碳”建设是双循环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双碳”建设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落地延伸“双碳”建设是全球共识下展现大国形象必由之举“双碳”建设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步伐0404050506070708080909101213131414101111园区是产业活动主要载体,能够承担产业零碳升级重任园区聚集先进要素,能够成为零碳突破点和标杆园区积累绿色实践经验,进一步奠定建设零碳智慧园区基础智慧园区广泛铺开,数字化全面赋能园区零碳进程零碳智慧园区助力产业蝶变升级零碳智慧园区重塑区域发展格局零碳智慧园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零碳智慧园区助力描绘数字中国画卷零碳智慧园区建设需要发展与碳约束之间的平衡零碳智慧园区框架和建设路径尚不清晰零碳智慧园区技术尚待进一步探索 环境演进:纲举目张,从政策单点布局到机制环境日益完备生态演进:协力同心,从强约束推动到聚力共建共治共享应用演进:利器善事,从简单工具包到场景深度实践方案格局演进:百花齐放,从星火次第绽放到全面铺开排浪涌现智慧演进:价值释放,从数据简单汇聚到深度赋能智慧应用新目标:“双碳”成为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03060812171910新机遇:园区成为落实“双碳”战略的先锋和主力军新格局:零碳智慧园区重塑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新挑战:零碳智慧园区亟需破解发展与碳约束的平衡难题新征程:零碳智慧园区关键发展趋势第二章 认知内涵篇20零碳智慧园区概念内涵零碳智慧园区蓝图架构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的核心能力能源转型应用转型数字化转型202225 结束语参考文献第三章 智慧实践篇第三章 智慧实践篇405557585960383727第四章 发展建议篇第四章 发展建议篇第四章 发展建议篇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原则零碳智慧园区的建设路径零碳智慧园区实践案例以蓝图架构为基础,构建零碳智慧园区标准体系以技术为先锋,支撑园区零碳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试点为牵引,探索零碳智慧园区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路径零碳智慧园区分类及核心场景规划建设运营海信江门零碳智慧园区:顶设先行、智能增效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因地制宜、能源革新 青岛中德生态园:三大领域、零碳社区重庆AI city园区:零碳建筑、智慧节能中国石化:联接赋能、智慧管控 上海桃浦智创城:数字孪生、精细管控紫光萧山智能制造园区:“多流”服务、工业样板 华润百色田阳水泥生产园区:数据互联、智能制造甘肃省通渭县“零碳乡村”:创新合作、阳光红利柏林欧瑞府零碳智慧园区:绿色能源、零碳生态 生产制造型园区物流仓储型园区商务办公型园区特色功能型园区产城融合型园区272930313240414244454748495052383839 第一章 第一章机遇环境篇机遇环境篇 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指出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将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基本国策。碳达峰并不单指碳排放在某一年达到最大排放量,其是一个过程,指在某个时点达到峰值,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国家、区域、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寻求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具备了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客观条件。在经济基础方面,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的大台阶,约占世界总量的17.39%,成为全世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经济基础。在技术支撑方面,我国具备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优势,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根据国家能源局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相比2012年增长14.6%,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技术等领域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目标:“双碳”成为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 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实施“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高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及氢能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规范全国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算等活动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明确“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工作任务。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方参与合法权益明确了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应用转化、构建双碳目标管理平台、强化绿色低碳理念宣传教育等四项重点任务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改委2020年12月2020年12月2021年1月2021年2月2021年2月2021年3月2021年5月2021年9月发文单位时间会议或政策文件主要内容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务院《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03机遇环境篇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持续性影响、未来国际形势的长期不确定性和由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高质量持续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成为我们的必然战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强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需要秉持经济发展、民生指向和系统平衡的发展观,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过程。这一转变使得经济运行更有效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品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更可持续、生态环境更加绿色、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同时,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任务紧迫。“双碳”战略的提出和逐步落地实践,以强约束和明确目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和能源革命进程,助力打破“碳壁垒”,畅通国际大循环,有利于改善生态,创造绿色民生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全新的机遇。“双碳”建设是双循环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一直提倡要建设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也包含了绿色低碳的诸多理念内容。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完成,仍处在塑形变化阶段。这个过程提供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足够空间,也提供了“双碳”应用的海量场景。未来,我们需要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更加明确“双碳”的战略目标,更加自觉地促进实现“双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421%。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活垃圾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城镇发展沙尘污染等大量产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矛盾一直是发展难题。唯有结合当地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以及地方比较优势,撬动低碳导向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落

你可能感兴趣

hot

2022近零碳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

交通运输
万纬物流2023-01-09
hot

2022城市零碳交通白皮书

交通运输
清华大学20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