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16期(总第652期):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16期(总第652期):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2021-12-14曾圣钧中国银行墨***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216期(总第652期):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1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2021年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的复函,同意深圳市组织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早在2020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工作的启动。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指明了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此次国家发改委复函深圳试点,正是希望深圳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按照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方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推动跨界引领发展、跨区域一体发展、跨领域协调发展、跨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深圳试点将促进湾区新基建产业发展及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新中国成立72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设施网络不断优化,设施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连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助力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打造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及生活圈的前提条件。当“水泥钢铁”等传统基础设施将粤港澳三地11城紧密相连的同时,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技术承载的“信息化长龙”新型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成2021年12月14日2021年第期(总第期)研究院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12月14日2021年216期(总第652期) 2021年第216期(总第652期)2为大湾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圳作为率先布局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大湾区城市,在2018年底便出台了《智慧国资智慧国企总体规划》,推动了国资国企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实现企业间协同发展。深圳早年通过建立IT系统和整合湾区城市大数据服务来解决无纸化办公的问题,近年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了信息技术驱动时期,到2020年8月就已累计建成4.6万个5G基站,成为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深圳去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基建的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如今,湾区居民享受着更快捷的生活节奏,跨境电子账单、广深城际铁路扫码乘车、自动路线推荐、周边景点信息等政务服务带来了高品质的体验。深圳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先驱,居民生活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城市之间的界限也趋于消失。比如“i深圳”APP,通过刷脸等技术,省略了原本申办流程步骤,目前已为市民提供14亿次指尖服务,且同样的服务也已经覆盖到“最珠海”和“i潮州”。由于这种综合的公民服务平台能够涵盖大湾区和周边主要城市,相信随着深圳试点的进一步推进,鸿蒙、元宇宙等新技术会催生更多的应用场景,大湾区整体线上化、智能化、数据化管理能力会得到升级和加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群”将会走向世界。第二,深圳试点将助力打造国际低碳城市标杆。在国家四部门的《通知》中特别提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建设,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数据中心绿色电能使用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支持模块化氢电池和太阳能板房等在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结合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数据中心能源供应中的比重。由此可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也意味着要建设低碳城市。深圳按照中央部署,承接新的使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率先垂范。一是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0年成立了排放权交易所,2013年6月18日在国内率先启动碳交易,此后市场流动率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交量第三、成交额第四。二是创新低碳经济评估制度,2021年深圳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GEP核算,2020 pOvNsMxPqPzRuNmNmNoNnP7NcMaQnPnNoMqRfQmNoMfQmNqN9PqQnNwMnMoNNZmMsQ宏观快评2021年第216期(总第652期)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五年分别下降19.3%、23.2%。三是打造龙岗国际低碳城,片区规划总面积53.14平方公里,城内的建筑物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改造,海绵城区建设理念贯穿整个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建有自组织、自循环的生境网络组织系统、雨洪调蓄及水质净化等系统,成为绿色低碳技术的示范区。近日,低碳城还签约了国电、华为等一批优秀企业和创新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国际低碳城交流合作频繁,创新能力不断强化。2020年,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地区生产总值达163.02亿元,较2012年54.07亿元增长108.95亿元。展望未来,深圳要成为低碳国际品牌,将加快形成低碳生活、创意生活、绿色能源产业聚集,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打造湾区及全国可持续发展低碳先锋示范片区。第三,金融在支持深圳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支持基建方面,湾区建设在加速,金融支持也在创新。2021年深圳市发改委已将一批符合条件的项目分类纳入全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项目库,进一步丰富基建融资的渠道。针对新基建的需求,深圳中行以信息化产业头部企业为核心,建立了便利快捷的线上供应商融资系统,并为其定制贯通上下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在绿色金融方面,金融机构也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发展力度。比如深圳工行、深圳农行等多家机构设置绿色金融部、组建绿色金融团队或成立绿色支行,推进绿色金融专业化经营。深圳国开行参与发行“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创新绿色金融业务模式。根据深圳银保监局披露数据,截至2020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3488亿元,同比增长16.8%。绿色金融的快速增长,正成为支持区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绿色产业经济基础较好,近年来政府也在持续强化顶层设计。2018年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及服务创新。2020年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绿色金融领域法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实现多个创新突破,为绿色金融建设提供法律支撑。2021年12月13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巴黎举办的“金融中心:调动资本加速气候变 2021年第216期(总第652期)4化行动”会议上,深圳、多伦多、日内瓦、苏黎世、法兰克福等5个金融中心城市宣布加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这不仅能够提升深圳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国际知名度,同时还可通过与海外城市的交流推动绿色金融科技与政策的创新。(点评人: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曾圣钧)审稿:邱登单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联系方式:0755–22332759联系人:吴小燕单位: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联系方式:0755–2233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