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经济增速目标为5.5%左右,宏观政策适度加强但有节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经济增速目标为5.5%左右,宏观政策适度加强但有节制

2021-12-11危玮肖、张旭、李枢川光大证券十***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经济增速目标为5.5%左右,宏观政策适度加强但有节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1年12月11日 总量研究 经济增速目标为5.5%左右,宏观政策适度加强但有节制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之二 事件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点评 明年经济工作重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可能定在5.5%左右。2022年经济工作重心与明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一背景紧密相关,也与当前稳增长的压力较大有关。大部分年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12月的20日前后召开,但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12月10日至12日举行,今年是12月8-10日,这两年会议召开时间比较早,说明稳增长比较迫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认为,决策层可能将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定为5.5%左右,5.5%的增速需要政策支撑下才能实现,但是考虑保障就业和引导稳定预期的需要。 明年宏观政策:适度加强,同时强调政策的协同联动。会议中提到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当前面临空前复杂的形势,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决定了政策方面要适度加强,并突破过去模式,提高针对性;二是政策之间必须更好的协同联动才能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最大效果,因此宏观政策强调要将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保证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明年财政政策:关注可持续性,需要围绕稳增长发力,但宽松水平有所节制。2022年财政政策的宽松程度应比2021年高。但由于今年结转结余资金估计较多,这使得2022年财政政策虽将延续积极宽松的政策取向,但整体将表现地更为节制,以实现“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目标。我们预计2022年新增政府债总体规模与2021年相当(2021年为70176亿元),在7-7.05万亿元;赤字债规模小幅上升但赤字率将回到3%;专项债将有所降低,预计将在3.35万亿元。 房地产市场监管:适当放松但有边界,满足合理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仍是当前不可动摇的政策方向,构筑了房地产放松的边界。在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的前提下,销售端政策将近一步放松,居民按揭端贷款有望继续松绑。“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对前期金融机构的一致性收缩行为进行纠偏。 风险提示 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仍有不少不确定性。 作者 分析师:张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010-56513035 zhang_xu@ebscn.com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010-56513081 weiwx@ebscn.com 分析师:李枢川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40004 010-56513038 lishuchuan@ebscn.com 联系人:方钰涵 010- 56513071 fangyuhan@ebscn.com 联系人:毛振强 010- 56513030 maozhenqiang@ebscn.com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1、 事件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之前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等方面的工作部署,但具体着墨仍然相对有限,由于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明年又适逢党的二十大召开,因此本次会议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市场亟待决策层对明年的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相关政策定位等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图表1:近一年来重要会议中相关表述对照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 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 2021年4月政治局会议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形势判断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民生得到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经济运行开局良好;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 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宏观政策总基调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内需 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 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房地产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中小企业 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 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 中庚基金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资料来源:新华社,光大证券研究所 2、 点评 明年经济工作重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可能定在5.5%左右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这与明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一背景紧密相关,也与当前稳增长的压力较大有关。大部分年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12月的20日前后召开,但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12月10日至12日举行,今年是12月8-10日,这两年会议召开时间比较早,说明稳增长比较迫切。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讨论。一是宏观经济的大盘要“稳”。经济保持合理增速,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前提。当前国内外疫情仍然较为复杂,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稳增长是重要目标、重要任务,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政策力度、节奏要“稳”。当前的宏观政策要做好跨周期调节,把握好政策的实施力度,区分轻重缓急,统筹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在防风险和稳增长方面找到平衡点。 平台监管 -- 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社会民生 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