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央财经大学]:十四五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十四五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

金融2021-07-14陈辉中央财经大学陈***
十四五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陈辉2021年7月 背景变革与发展: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下,面向“十四五”和“2035”,面对“12345+10”的宏观环境,面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保险业将何去何从。宏观经济政策➢(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8)《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银保监发〔2020〕4号)➢(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0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59号)➢(12)《关于全面推进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建设的意见》(法[2016]374号) 背景(二)保险法律法规➢(13)《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保监发[2015]91号)➢(14)《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38号)➢(15)《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7]42号)➢(16)《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17)《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金[2019]102号)》➢(18)《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40号)➢(19)《关于印发<推动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68号)➢(20)《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2020年1月27日印发)(三)重要会议精神➢(21)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党中央其他重要会议精神➢(22)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重要会议精神➢(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4)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5)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管会议精神 变化G2与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资源配置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数字货币与数字经济全球性经济危机与风险管理大时代下的新问题全球经济衰退与全球保费下滑宽松货币政策与低利率、高通胀风险意识增加与消费能力下降数字化转型与数据化驱动全球化触顶与并行供应链后疫情时代新变化疫情期:2020年1月20日,中国政府开始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至5月31日共计132天。后疫情时代:2020年6月1日起为后疫情时代,或者说国际疫情时代。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6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时,提到“后疫情时代”一词。 学习(一)国家治理层面➢(1)中共全国代表大会➢(2)中共中央全会➢(3)中央政治局会议➢(4)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5)中央专项领导小组/委员会➢(6)大型工作会议➢(7)重要座谈会➢(8)考察调研➢(9)两会讲话➢(10)外交场合讲话➢(11)重大场合讲话➢(12)学习班讲话➢(13)指示、信函、贺电、主席令➢(14)重要文件、著作(二)金融保险层面➢(15)金融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16)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历次会议➢(17)中国人民银行规章制度➢(18)中国银保监会规章制度➢(19)中国证监会规章制度➢(20)国家其他部委发布的与金融保险有关的文件 思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距今已经三年有余) 思考“保险业十四五”这个话题本质上就是后疫情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变革与发展,我们不妨把其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贯穿中国保险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研究”这个话题来思考。从中国保险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展体系和市场体系等方面来思考中国保险的变革与发展。 思考“保险业十四五”这个话题,关键在于:形成说明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说明书”;建立解释中国风险观与保险学的“解释学”;给世界提供研究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方法论”;让世界认识中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创新与发展的“实践课”。 内容概要•重新认识环境•重新认识保险•重新认识风险•重新认识科技宏观篇•保险业的机遇与挑战•寿险业的机遇与挑战•个险市场的变革与发展•商险市场的变革与发展中观篇•保险业集聚新动能•金融专题内容分析•保险专题内容分析•保险热点问题评议微观篇 重新认识环境重新认识保险重新认识风险宏观篇重新认识科技 重新认识环境 “十四五”——一个坐标原点(以人民为中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五年规划包罗万象,涉及各行业各领域,但不论怎样复杂,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底色。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心,让“十四五”规划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人翁”意愿汇聚民智,让“十四五”规划为高质量发展精准定位导航聚焦民情,让“十四五”规划开启幸福生活美好未来幸福蓝图发展高地发展新篇 “十四五”——三大时代背景“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三个百年大局相互叠加、交互作用,塑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全球秩序加速变革。随着经济实力的变化,国际体系与世界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新升老降”的趋势明显。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美国对中国遏制逐渐升级,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同美国日趋接近。2019年,中国GDP接近美国的67%,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美国。从历史上看,GDP超过美国60%是一道红线,苏联和日本GDP超过美国60%后,美国都加大了遏制力度。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上看,世界上曾经数次发生席卷全球的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类似于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和金融危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都因之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看,在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案出现之前,人类将与病毒共存,而疫苗的研制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因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持续至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个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大幅下降,全球贸易投资等将遭受巨大冲击。同时,疫情也推动全球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布局、全球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将因疫情影响而加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从社会生产力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全面升级。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看,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矛盾,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破坏、公共服务不足、腐败问题滋生等。同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相比,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条件、新问题、新任务决定了在新阶段我国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战略都需要进行深刻调整。百年发展目标“转段”资料来源:“三大时代背景”“五大变革性力量”“十大发展趋势”等根据“新宏观公众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布的研究报告整理。 “十四五”——两大循环(1/3)2020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球经济深陷“长期性停滞”格局,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美经济摩擦全方位升级,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谓前所未有的复杂与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外需增长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中国还将面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挑战。因此,要保证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就不得不在更大程度上依赖内需增长。中美经贸摩擦过程中,美国竭力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试图显著削弱中国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后发优势”,并努力将中美技术差距锁定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芯片行业为例,目前每年中国芯片进口额已经超过原油进口额。中国在高端芯片方面非常依赖从美国的进口,而美国却要努力来“卡脖子”。因此,面临来自美国等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打压,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激发国内技术自主创新来对这些高科技产品实施进口替代。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必然会降低,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的挖掘程度。以出口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由2006年35.2%的峰值下降至2020年的17.65%。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1日在与企业家座谈时所指出的,“国内循环为主,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全球经济问题中美经贸摩擦中国经济问题 “十四五”——两大循环(2/3)01要促进国内大循环,就必须打破国内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显性与隐性的要素流通障碍,通过促进要素在国内的自由流动来塑造国内统一大市场:从2018年以来,中国国内市场的绝对规模就超过了美国。然而,与美国相比,在中国国内,各种要素与商品的流动面临更大的障碍。例如,公路货运面临高昂的运输成本,跨省贸易面临更加严苛的检验检疫流程,劳动力的跨境流动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歧视性政策等。这些要素与商品流动的障碍无疑会显著削弱中国国内统一大市场的优势。2020年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意见》,其核心所指就是要促进要素定价的市场化以及要素在国内的自由流动。要素的范围涵盖了土地、劳动力、专业人才、金融资本、技术成果与数据。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得到充分落实,那么对于打破国内要素流动障碍、塑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将具有显著推动作用。02要促进国内大循环,就必须确保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与消费持续升级:要保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缓解中国国内的收入与财产分配失衡的格局。只有让全体人民在更大程度上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才能促进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与消费升级的发生;要保证居民将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消费,就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构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政策,如果房价继续快速上涨的话,更多居民收入会被用于偿还月供与储蓄买房,从长期来看,这会对消费增长形成负面积压;加快户籍改革与农村土地改革,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热情。03要促进国内大循环,就必须确保民营企业享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以及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国民待遇: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素来有“56789”的说法,也即民营企业贡献了50%的财政收入、60%的经济增长、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以及90%的新增就业。因此,要促进国内大循环,就必须保障中国民营企业有充分成长的空间。宏观政策的“六保”中的“保市场主体”一项,就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这就意味着,要避免宏观经济下行与金融监管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