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开证券]:9月物价数据点评:PPI再创新高 CPI持续低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9月物价数据点评:PPI再创新高 CPI持续低迷

2021-10-19国开证券温***
9月物价数据点评:PPI再创新高 CPI持续低迷

宏 观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宏 观 点 评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PPI再创新高 CPI持续低迷 —9月物价数据点评 分析师: 杜征征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1090001 联系电话:010-88300843 邮箱:duzhengzheng@gkzq.com.cn CPI与PPI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核心CPI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相关报告 1.《PPI高位徘徊 CPI持续温和—7月物价数据点评》 2.《供给萎缩拖累PMI 服务有所修复—9月PMI数据点评》 3.《通胀峰值已过 关注二次上行可能—2021年下半年通胀形势展望》 2021年10月15日 内容提要: 9月CPI同比上涨0.7%,预期上涨0.8%,前值上涨0.8%;PPI同比上涨10.7%,预期上涨10.2%,前值上涨9.5%。 9月CPI低于市场预期,食品与非食品均弱于季节性,其中既有肉类价格走弱的拖累,也有终端消费疲弱因素的影响。不过十一后蔬菜价格趋于上涨,生猪期货上市以来首次涨停,叠加近期成品油连续上调以及 PPI 持续高位,以及2020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等,未来半年 CPI或将显著回升。预计今年四季度 CPI将从三季度的0.8%升至1.6%,月度高点在2%左右;全年同比涨幅在1%左右。 PPI强于市场预期,短期仍将高位徘徊。中上游尤其是采掘业持续较大贡献,铁矿石继续下跌,煤炭、石化产业链、黑色、有色等行业对PPI同比贡献率达成8成左右。从高频数据看,10月前半个月,国内南华工业品指数、RJ/CRB商品价格指数分别环比上涨8.1%、4.7%。展望未来,国际大宗商品关注原油等,国内大宗商品关注稳价保供(力度加大)以及能耗双控(有所放松)等政策的变化,不排除在电价上涨的推波助澜下,PPI继续上冲突破11%的可能。如果上述政策效用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叠加2020 年 11 月后 PPI 基数持续较快抬升,明年初 PPI 掉头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虽然当前弱 CPI与强 PPI的格局不会对政策调整形成硬约束,但决策层仍要考虑高 PPI以及未来 CPI上行的可能,预计年内政策将继续稳健操作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调控,食品价格超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贸易摩擦升温,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海外黑天鹅事件等。 ‐10‐5051015‐101234562012‐092013‐092014‐092015‐092016‐092017‐092018‐092019‐092020‐092021‐09%%CPI:同比PPI:同比(右轴)‐0.50.00.51.01.52.02.53.02013‐092014‐092015‐092016‐092017‐092018‐092019‐092020‐092021‐09%核心CPI:同比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5 事件: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0.7%,预期上涨0.8%,前值上涨0.8%;PPI同比上涨10.7%,预期上涨10.2%,前值上涨9.5%。 点评:9 月通胀数据总体超预期,强 PPI 与弱 CPI 的分化进一步加大。CPI 持续低迷,虽然肉类价格下跌拖累 CPI 幅度连续 4 个月在 2 个百分点左右,但剔除猪肉后的CPI并未出现明显回升,终端需求疲弱很大程度上压制了 PPI 向 CPI 非食品端进而向 CPI 传导的动力。PPI 再度超预期上行,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峰值可能已经过去,对大宗商品与原材料需求有所减弱,但部分品种供应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预计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对冲消化,叠加近期全球能源风波(或危机)导致电价与天然气价格大涨,短期工业品价格仍将高位徘徊。未来,不排除在电价上涨的推波助澜下,PPI 继续上冲突破 11%的可能。虽然当前弱 CPI 与强PPI 的格局不会对政策调整形成硬约束,但决策层仍要考虑高 PPI 以及未来CPI上行的可能,预计年内政策将继续稳健操作。 1、CPI持续低迷,核心CPI低位持平 9 月 CPI 低于市场预期,食品与非食品均弱于季节性。从环比看,9 月CPI环比持平,低于历史(2011-2019年,下同)同期均值0.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 2.8%,影响 CPI 下降约 0.79 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28.5%,影响CPI下降约1.2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6.9%,影响CPI下降约1.1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2.5%,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12.6%,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9.8%,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在9月0.7%的CPI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比8月扩大0.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逆季节性下跌。9月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7%,大幅弱于历史均值(上涨 1.3%),主要受近期肉类等价格逆季节性下跌影响。今年 2 月以来食品价格环比表现持续弱于季节性特征,剔除猪肉价格下行拖累影响,终端需求不振是主要原因。 肉类价格回落仍是拖累 CPI 的主要因素。其中,9 月猪肉价格环比下跌5.1%,大幅弱于历史均值(上涨3.6%);同比下跌46.9%,再创2005年有数据以来新低,拖累CPI同比1.12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环比下跌2.3%,同比下跌28.5%,拖累CPI同比1.26个百分点。猪肉供给增加是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5 导致其价格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7月国家启动猪肉收储,但仅仅稳定了1个月左右后继续下跌。猪价持续低位迫使养殖企业减少产能扩张规模,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下降了0.5%和0.9%,结束了此前连续21个月的增长。潜在供给高位边际回落、国家收储等因素推动市场预期改善,叠加消费旺季逐步到来以及成本刚性,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但短期供给仍然较为充足,反弹空间有限,年内或呈震荡走势。此外,2020年四季度猪肉价格小幅下降,亦有助于今年四季度同比跌幅收窄。 其他食品价格跌多涨少且均弱于历史均值。其中,鸡蛋(环比变化为-0.2%,下同)、鲜菜(1.0%)、鲜果(0)、水产品(-2.5%)、奶及奶制品(-0.4%)、粮食(-0.1%)、油脂(-0.1%)分别弱于季节性4.7、2.0、1.7、1.6、0.7、0.4、0.4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变化弱于季节性特征。9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稍弱于历史均值(0.3%),8、9月PPI环比持续大增对其并无明显推动。分项数据 4 涨 1 平 2 降。其中,衣着、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 0.8%和0.7%,其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3%和0.2%;医疗保健价格持平;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2%和0.1%。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水泥、液化石油气和小汽车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0.6-7.6%;冬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8%。服务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其中新学期开学部分学校收费上调,教育服务价格上涨1.7%;暑期结束叠加散发疫情影响,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9.9%、3.3%和2.2%。 核心CPI低位持平。9月除去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与8 月持平。相较于持续强势的 PPI,核心 CPI在 7 月跳升至 1.3%后小幅回落,终端需求疲弱很大程度上压制了 PPI 向 CPI 非食品端进而向 CPI传导的动力。 综合而言,9 月 CPI 低于市场预期,既有肉类价格走弱的拖累,也有终端消费疲弱因素的影响。不过十一后蔬菜价格趋于上涨,生猪期货上市以来首次涨停,叠加近期成品油连续上调以及PPI持续高位,以及2020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等,未来半年CPI或将显著回升。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将从三季度的0.8%升至1.6%,月度高点在2%左右;全年同比涨幅在1%左右。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of 5 2、PPI跳涨并再创新高,短期仍将在高位徘徊 PPI 强于市场预期。9 月 PPI 环比上涨 1.2%,大幅强于历史同期均值(0.2%);同比上涨10.7%,强于市场预期(10.2%)。PPIRM环比上涨1.1%,同比涨幅(14.3%),1999 年以来仅低于 2008 年 7 月(15.4%)与 8 月(15.3%)。在 9 月 10.7%的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影响约为 8.9 个百分点,较8月扩大1.2个百分点。 中上游尤其是采掘业持续较大贡献,铁矿石继续下跌。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涨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受需求旺盛叠加供应持续偏紧影响,煤炭加工业价格上涨 18.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2.1%,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50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受限,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9%,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上涨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8%,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另外,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国内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2.5%,国际铁矿石价格下降等因素带动国内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下降8.7%。从同比看,煤炭、石化产业链、黑色、有色等行业对PPI贡献率达成8成左右。 短期PPI仍将高位徘徊。虽然全球经济增长峰值可能已经过去,对大宗商品与原材料需求有所减弱,但部分品种供应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预计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对冲消化,叠加近期全球能源风波(或危机)导致电价与天然气价格大涨,短期工业品价格仍将高位徘徊。从高频数据看,10月前半个月,国内南华工业品指数、RJ/CRB商品价格指数分别环比上涨8.1%、4.7%。展望未来,国际大宗商品关注原油等,国内大宗商品关注稳价保供(力度加大)以及能耗双控(有所放松)等政策的变化,不排除在电价上涨的推波助澜下,PPI继续上冲突破11%的可能。如果上述政策效用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叠加2020年11月后PPI基数持续较快抬升,明年初PPI掉头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调控,食品价格超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贸易摩擦升温,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海外黑天鹅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