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亿欧智库]:2021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1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

电子设备2021-08-23亿欧智库机构上传
2021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https://www.iyiou.com/researchCopyright reserved to EqualOcean Intelligence, August 20212021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 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年递增,已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解决气候问题已成全球共识。控制全球变暖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提出将全球变暖最终控制在1.5-2°C以内,越来越多的经济体提出无碳未来的愿景,纷纷设立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碳中和、碳达峰成为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关注重点。•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担负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大国重任;同时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实现“碳中和”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实现能源转型和能源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创造高质量低碳的经济发展之路。一方面,“碳中和”过程中将有机会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领先的减排领域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展开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2021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将重点研究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的发展现状以及战略部署。本报告研究车企、出行服务平台企业、出行解决方案企业以及补能及配套服务企业的碳中和发展举措,并总结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实现路径。•同时,本报告针对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实施路径进行解读,并帮助企业进行碳中和发展。•报告最后基于中国科技出行领域碳中和发展,给予相关政策、投资等建议与倡导,助力中国碳中和的发展。22 目录C O N T E N T S发展现状:科技出行企业已纷纷入局实现路径:多元化路径共同推进研究背景:中国碳中和发展刻不容缓1.2.3.发展因素:多种因素使其加速发展4.建议与倡导:中国碳中和发展仍需提速5. 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研究背景 ◆概念阐释:1)科技出行:亿欧智库认为,以新能源动力、高阶智能网联等科技力量推动的出行载力工具,正在引领当下的大众化用户出行需求,提升出行效率、节约成本、满足用户全新体验并且可持续发展,因此亿欧智库在2018年首次提出并定义了“科技出行”这一概念,科技出行是指以新能源、智能网联等科技为载体的大众化出行形态。2)“碳中和”: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谓碳达峰,顾名思义就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此后进入下行态势;“碳中和”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得以抵消,达到平衡,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由于温室气体当中约80%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因此则以“碳”中和进行命名。3)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在2060“碳中和”发展目标及背景下,各类型科技出行企业自身的“脱碳”转型举措及发展战略布局。5来源:《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亿欧智库亿欧智库:碳达峰、碳中和节点诠释图碳达峰碳中和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20302060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聚焦于以汽车科技为载体企业的“碳中和”战略发展布局科技出行特点新一代出行工具新能源动力补给多元化出行场景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亿欧智库:科技出行特点梳理亿欧智库: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是针对以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汽车与出行科技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在中国“碳中和”战略发展总目标下,企业所进行的自身“脱碳”战略发展转型,以及其提供的新的出行方式对交通领域“减碳”贡献。本报告将对中国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当前各类科技出行企业如何进行自身“碳中和”发展?•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存在哪些路径?•科技出行企业将如何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路径的选择?•科技出行企业如何进行绿色出行方式的推广,赋能出行“碳中和”? 科技出行企业研究细分为汽车企业、出行服务企业、解决方案企业、补能及配套服务企业6◆在本份报告中,亿欧智库针对碳中和与科技出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了对碳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四类企业,分别是:汽车企业、出行服务企业、解决方案企业、补能及配套服务企业。•车企主要包括乘用车企与商用车企业,商用车企包括中通客车、上海申龙客车等;乘用车企包括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包括大众、宝马、北京现代等,造车新势力则包括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出行服务平台企业包括叫车服务平台以及共享出行平台,叫车服务平台包括嘀嗒出行、曹操出行等;共享出行平台则包括青桔单车、哈啰单车以及租车平台等等。•补能及配套服务企业以充电桩设备、出行配套服务企业为主,例如能链、特来电等企业。•出行解决方案企业主要指通过智能网联为城市交通赋能、搭建智慧交通、提供车路协同等解决方案的企业,例如腾讯、希迪智驾、蘑菇车联等。来源:亿欧智库亿欧智库:科技出行企业研究类型关系梳理车企出行解决方案企业出行服务平台企业提供出行载力工具补能&配套服务企业使用同时具有推广效果使用并达成合作提供补给提高补给效率提高出行效率助力人车路协同工作出行用户共同构建了用户的科技化出行方式 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先行之路7◆若从行业细分来看,2020年中国约16%碳排放源于交通出行,且其过去9年年均增速达5%以上,预计到2025年还要增加50%。◆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仍在不断增加,未来交通出行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也将随之增长。◆交通出行类企业以智能化、网联化为发展目标,以科技赋能交通出行,助力交通出行行业的“碳中和”发展的同时,若中国科技出行行业未能率先实现“碳中和”,中国的“3060”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将面对极大挑战。亿欧智库:中国与欧洲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示意图来源:IEA(国际能源署)、亿欧智库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820192020电热生产工业交通出行其他能源部门居民商业和公共服务农业、渔业未列明的其他行业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820192020电热生产工业交通出行其他能源部门居民商业和公共服务农业、渔业未列明的其他行业中国:交通运输领域排碳占比约10%欧洲:交通运输领域排碳占比超20%亿欧智库:2020年中国碳排放细分领域占比结构领域或行业细分领域及排放占比子行业分类和具体占比能源使用73.2%(电力使用、热力和交通)工业领域的能源使用:24.2%钢铁(7.2%)化学和石化(3.6%)粮食和烟草(1%)有色金属(0.7%)造纸和纸浆(0.6%)机械(0.5%)其他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10.6%)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使用:16.2%公路运输(11.9%)航空(1.9%)船运(1.7%)铁路(0.4%)管道(0.3%)建筑行业能源使用:17.5%住宅建筑(10.9%)商业建筑(6.6%)未分配的燃料消耗: 7.8%——能源生产过程中的逸散排放:5.8%石油和天然气的逸散排放(3.9%)煤炭的逸散排放(1.9%)农业和渔业中的能源使用:1.7%—— 8◆202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生态环境部、能源部、工信部、央行等多部委多为实现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紧制定行动方案。◆随着“碳中和”的推进,中国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制定更加明确完善,不论是顶层方案的制定还是具体实施路径的监管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文件名称主要内容内容诠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坚持平缓补贴退坡力度,保持技术指标门槛稳定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及门槛要求不变。•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落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缺陷调查及主动召回。进一步加强购置补贴审核,提高重点关注企业现场审核比例。落实和完善新能源乘用车积分交易政策,加快研究新能源商用车积分交易制度,承接购置补贴有序退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切实防止重复建设,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汽车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严控增量、优化存量,严格执行新建企业和扩大产能项目等规范要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动综合交通智慧发展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构建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加快各领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自主创新应用。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部署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提升多维监测、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推动综合交通绿色发展及人文建设加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设施更新利用和废旧建材再生利用,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工信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936号建议的答复》•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开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设立燃油汽车禁行区等试点并将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将加强对于各行业各领域的碳排放的监测。《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知出行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扩大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出行服务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知出行。亿欧智库:2021中国出行领域“碳中和”相关部分中央及政府政策梳理政策驱动:中国国家政策与方案逐步优化,助推中国科技出行领域实现“碳中和”来源:中汽协、工信部、国务院、财政部、亿欧智库等 经济驱动:国内高额的环境经济损失与国际贸易“碳壁垒”共同促进科技出行“碳中和”9来源: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Zaker、《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亿欧智库等亿欧智库:全球部分国家及地区碳中和实现目标年份203020352040204520502060◆根据中国最高检发布的信息,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科技出行行业的“碳中和”可以有效减少人口密集区域的“碳排放”,改善了环境的同时,减少了健康、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有助于经济增长。◆科技出行“碳中和”的发展将助力清洁能源技术的成熟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从而使能源成本不断降低,产业收益持续上升。◆中国作为经济发展大国,在全球“碳中和”统一发展的目标下,若不加速实现自身“碳中和”,日后将会被其他国家排除在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外。中国汽车产业作为有极大进出口需求的产业类型,全球贸易“碳壁垒”的出现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下降科技出行的“碳中和”发展将人口密集区域的环境进行优化,减少相应经济支出亿欧智库:科技出行的“碳中和”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