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显现更深的全球角度和更宽的多维构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显现更深的全球角度和更宽的多维构架

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显现更深的全球角度和更宽的多维构架

2021年4月 第5期 总第106期 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显现 更深的全球角度和更宽的多维构架 岳晓勇 人大国发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人大国发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8楼 网站:http://NADS.ruc.edu.cn 作者简介 岳晓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世情研究中心主任。岳晓勇博士曾任外交部政研室副主任、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中国驻美国使馆政治处主任和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等职,并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哈希姆约旦王国和爱尔兰共和国大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宁夏)外事顾问。岳晓勇博士长期从事外交实践、中国外交政策调研和国际关系及中国对外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美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及国际战略问题等。 欢迎媒体摘发、转载或采访。 媒体热线:张雯婷;办公电话:010-62625159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主编:刘青 编辑部主任:邹静娴 本期责编:邹静娴 张雯婷 摘 要 美国拜登政府调整了其对华政策,形成了更深的全球角度和更宽的多维构架,概括为“一二三四”,即以竞争战略为总纲,以对抗加接触为两手,以竞争、合作和对抗三元一体为策略生态,以维系美国领导、拉拢联盟、加强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形象和舆论战”、强化“规则为基础”的“规制战”的四维部署来推进,在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和人文等领域全面和长期地应对中国崛起的“全面挑战”。该构架反映出了拜登政府有回归接触、对话与合作的意愿。但是,一些势力对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仍有严重不适和焦虑感,战略对抗和对立意识仍然存在。同时,美国存在明显的对华误判、偏见以及企图将公众对国内矛盾的不满向外转移和“甩锅”的趋向,并试图从美国主导世界和全球对外关系体系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对华战略,将之与美全球战略、国内振兴更深地融合起来。对此,我宜加深认识,把握美推进对华政策的结构性变化和推进层次,在经济和产业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多维度应对,促美方落实中美两国元首今年农历新年通话共识,坚定捍卫我国利益,破解美超级中国威胁论;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对话沟通与互利合作,实现两国关系稳定与健康发展。 1 综合近些年来中美关系变化的轨迹,拟可从“一二三四”构架来观察拜登政府对华战略和政策调整的走向,即以竞争战略为总纲,以对抗和接触为基本两手,以竞争、合作和对抗三元一体为政策生态,以突出美国领导、拉拢联盟、加强“形象和舆论战”、强化“规则为基础”的“规制战”为四大部署,在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和人文等领域全面和长期应对中国崛起的全面挑战,维护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 从1月20日美国第59届(第46任)拜登总统就职算起,本届总统上台仅两个多月,内外政策出台广泛,节奏比较快,其国家安全班子主要人物就美新政府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讲话和文件已有不少,与所谓的盟友和对手国家的互动也相当频繁,显示主动进取姿态,也受各方压力。此外,国际关系状态既是国际行为体对外部趋势和格局变化的反应,也是与行为体自身主动构建与推动共同形成的;美方对华政策向竞争战略成型,这一趋向更为明显,是美面对中国崛起不断作出应对以及为保住自身世界主导地位而主动塑造的。民主党在野的四年期间都在观察和形成新的对华政策,在很多领域也反对特朗普的策略举措,并从自身党派的利益出发,面对四年多来美国内外对特朗普政策严重不满的现实,提出了“回归”调整,有相当的酝酿时间和基础。但受美国一心重振其削弱的世界领导地位和信誉的影响,又有极为严重的疫情应对和恢复经济巨大压力,加上长期形成的偏见和国内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加强影响,美国当前的一些设想如何发展,需要在互动中进一步观察。即便如此,这里以此框架来促进对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走向的认识,仍很有必要。 2 一、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一二三四”构架要点 所谓一,即美国将自身对华总战略放到“以实力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这一总纲来进行,同时,涉及美的整个全球战略,也更多地以这一总纲来牵引。为体现这种总纲性,拜登政府基本上把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安全、繁荣和民主三大经典领域都放在这个框架内来考虑和推销。在拜登政府的全球战略挑战的认定中,无论是其《过渡性国家安全战略评估》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全球性问题、民主价值观挑战、世界力量结构变化、全球治理四大领域,还是布林肯国务卿上任后首个外交政策讲话里的美国外交八大挑战,或所面临敌对或对手国家的挑战,以及他在3月24日在北约总部与欧洲盟国会晤上的讲话所提北约国家三大共同威胁,中国都在突出地位1。美国两党不少议员把美国任何遇到的国际问题和挑战,都顺手往中国身上扯,成了新的政治正确;声称美对华政策调整以及美中关系的互动,已不是通常国与国之间的事情,而是超越美国一个国家,涉及更大范围的全球国际关系和国家生存方式的体系之间的对垒与竞争2。从欧洲和中东美传统盟友国家人士的交流看出,这与以前人们理解的美国对华调整有所不同,以前觉得美方更多地是从双边范畴在思考和部署对华政策,主要强调这一 1 见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Speech by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J. Blinken at Nato headquarters Agora, “Reaffirming and Reimaging America’s Alliances”, March 24, 2021; 其中谈到大西洋联盟面对三大威胁, 首位“军事威胁”中是中俄以及地区国家如伊朗和朝鲜等谋求核力量,中国在首位。第二大“非军事威胁”中,也将中国置于前列。第三大威胁是全球性问题,例如Covid-19,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超越国家甚至不是国家实体造成的领域。https://www.state.gov/reaffirming-and-reimagining-americas-alliances/ http://www.state.gov/reaffirming-and -reimagining-America’s-alliances/. 2 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2021年11月10日出席美国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美国对外政策问题进行听证会上的讲话与互动和答词,C-Span March 22, 2021,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Hearing on Biden Administration Foreign Policy Prioritie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testified before 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ttee on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agenda, http://www.c-span.org/video/?509633-1/house-foreign-affairs-committee. 3 关系具有世界影响,现在比这更宽,是在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与部署上把对华政策和与中国关系放要主线的地位,做成一个体系竞争叙事和战略思路。 布林肯所强调的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经济、外交、军事、技术实力来严重挑战国际体系的国家”,包括“所有使世界得以按美国希望的方式来运转的国际规则、价值观和美对外关系”。类似的表述在拜登3月签署的《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指南》以及中美3月份安克雷奇“2+2”会谈中也有,界定中国是美国面对“唯一具有对国际体系造成持续性挑战的潜在能力”的“竞争者”3。综合美国两党议员最近听证会上的情况来看,其也是把中国的挑战,放在美国全球对外事务整体挑战中来看。 所谓二,在应对中国的这种全面战略竞争中,采取对抗和接触的两手,把对抗前置,又表示接触是一切对华政策的“公分母”。美方对华调整规划里,使用了反击、推回、对抗、威慑(“counter”“push back”“confront”“deter”)等多种体现对抗的政策概念,除了冷战时期用在前苏联上的遏制(containment)表述没怎么使用,其他的几乎都用了。 从尼克松到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轨迹来看,美国对华政策始终坚持两手并重,只是不同时期重点不同,现在更是将其对华政策放在更大的竞争战略框架内来考虑。 3 见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signed by US President Joseph R. Biden in March, 2021 in White House official website, 第8页, 美国政府白宫官方网站。 4 尼克松时期,改变了此前对华冷战、全面围堵、封锁、遏制和孤立的策略,采取了以战略对话合作与和平演变的两手的总战略框架,中国一度被美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两国关系的国际政治基础是共同对付前苏联霸权主义威胁。这里将合作前置了。 冷战后克林顿时期,美对华奉行“接触加遏制”的两手政策,既是战略框架,又是策略手法,美认为中国是“非敌非友”的。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过渡性对华战略,服从当时美全球的“接触与扩展”战略框架;美期待通过接触把中国“引入”国际社会,实现演变,同时务实借重中国市场机会,推进合作。这里将接触前置了。美在中国认定的核心利益问题和增强影响上保持遏制和干涉,不考虑任何致力于以冷战后稳定和健康发展两国平等关系为目标的新定位,国际学界将之称为“漂移”状态的中美关系,经济和贸易关系被双方学界和企业界认为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小布什政府时期,“911”事件后,中美双方关系的大框架没变,围绕国际安全和反恐等问题上的合作增多。美国内出现了更多要调整对华政策和增加对华压力和规制的声音,但没有大动。 奥巴马政府后期,提出对华政策“转向”,启动了新的美“重返亚太”战略,对华政策牵制、防范和施压的成分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了美国在军事上加强对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向。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一些势力对华展开极限施压,全面破坏了中美关系信任和基础,也打乱了美国建制力量调整对华政策的节奏与部署。美全球打压范围很宽,甚至包括了盟友。这股势力在国际上大搞 5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这不仅使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