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天风:商社交流纪要-未来出生人口趋势性下降,老龄人口规模持续上升,人口空间分布剧烈变化,新机会正在孕育2021030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天风:商社交流纪要-未来出生人口趋势性下降,老龄人口规模持续上升,人口空间分布剧烈变化,新机会正在孕育20210304

2021-03-03天风证券佛***
天风:商社交流纪要-未来出生人口趋势性下降,老龄人口规模持续上升,人口空间分布剧烈变化,新机会正在孕育20210304

时间:2021年3月4日嘉宾: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核心观点:1.人口总量:2035年前都将在14亿左右,人口总量大、持续时间长将对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总规模产生长期影响,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将是长期状态,将继续对产业发展产生长期持续性支持作用。出生人口趋势性下降,生育政策调整难以改变人口趋势性变化。2.人口结构:呈现“三升三降”趋势,育龄妇女规模、出生人口规模与劳动人口规模下降;老龄人口规模、家庭户规模与人口抚养比上升。3.育龄妇女和出生人口迅速下降,将对妇幼健康需求及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产生深刻影响。从“十四五”时期开始,需要根据育龄妇女、出生人口下降趋势,不断优化妇幼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4.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规模“一降一升”耦合变动,将长期影响不同人群的需求转换和资源配置优化。中青年需求总量下降,结构转换,质量提升;老年需求总量和结构都将产生颠覆性变化。迫切需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工作时间,延长健康预期寿命。5.家庭小型化、独居和空巢家庭数量迅速增加,将对汽车消费、能源消费,以及适老化居住安排带来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6.人口抚养比快速上升,将改变卫生健康资源配置的代际均衡关系,进而影响医保制度改革,影响卫生总费用在GDP中的比重。7.人口分布:人口空间分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和增长的动力源。人口城乡分布、省际分布、城市群聚集等趋势性变化,要求前瞻性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和产业,按照服务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人随产业走,公共服务随人走。8.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从产业总规模来讲,向托育、学前教育、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等方面延伸的产业机会更多;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9.结合高速交通发展和5G、5G+AIoT、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将产生一系列新的消费需求,需要用科技创新创造新的供给,带动新的消费。10.关注托育、扶幼、养老、教育、健康、绿色消费品、优质生态消费品等产业机会。人口总量生育是观测人口变化趋势的重要角度。50、60、70、80、90年代,分别出生了约2亿人、2.4亿人、2.2亿人、2.2亿人、2.1亿人。目前,00后已经降到2亿以下,只有1.6亿人;10后大概也是1.6亿人左右。而预计2020年-2029年大概只有1亿多人出生,30后是1亿以下的。这个趋势表示,我们国家的出生人口最多的时候是60年代,而70年代、80年代差不多都在2亿的水平,但未来十年出生人口大概只有1亿左右。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是暂时的还是趋势性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出生人口下降 是趋势性的,将来出生人口会长期处在下降趋势中,我们预测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出生人口都会在波动中下降,到1000万左右会稳定下来。政策调整以后出生人口会增加吗?我预计,未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政策包容性,出生人口也不会有趋势性的改变。尽管出生人口长期趋势可能是下降的,但是不会降到零或完全想象不到的程度,因为人口转变发展是有规律的,就像货币政策中的M0、M1、M2一样,是有规律的。人口规模总量对投资和消费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大致上是14.1亿人。14亿的人口总量能维持多少年?经大致测算,尽管出生人口下降,但随着年龄结构推移,人口总量在2035年以前基本会维持在14亿左右的水平,大概13.5亿到14亿之间;预计2050年也在13亿的规模以上。根据测算结果,印度人口在2025年以后有可能超过中国,这取决于印度人口的变化。“十四五”结束后,世界人口第一的位置会让给印度,但我国和第三的位置还是相距比较大,人口14亿以上只有中印两国,美国人口在3亿左右。我国大规模人口总量还是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对产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基础性的,且对优质需求产业的影响会更多。 人口结构关于人口结构,基本上是“三升三降”。下降有以下三点:①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快,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低等因素,导致出生人口下降很快。②出生人口规模下降快。③劳动人口规模下降快,15到59岁,甚至到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都比较快。上升有以下三点:①老年人口规模上升快。到2023年,1963年出生的人口会进入老龄化(将近3000万人),老年人口的规模在“十四五”乃至后面的时期会一直保持较快上升。不管是60岁以上还是65岁以上的口径,老龄人口增加都会非常快。但老年人口不会无限制的增加,2050年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后,预计2055年以后基本达到峰值,之后老年人口的总量和占比都会下降。②家庭户规模上升。我国人口规模从“十四五”以后就开始下降,目前大致为14.2亿左右,但是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家庭户的规模长期保持增长,目前中国大概有4.93亿个家庭户,预计到2040年会达到5.5亿左右。家庭户对产业发展影响比较大,是消费的基本单元,比如汽车消费、能源消费、碳排放问题等,和家庭户密切相关。③人口抚养比上升(指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数)。目前人口抚养比是54,到2025年为62,到2030年为77,预计到2050年高达105。人口抚养比涉及代际传递和保险制度,抚养负担越来越重。未来会不会抚养不起?这主要看劳动年龄人口的产出率相对于发展的情况,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上来讲,我们的人口总量比较大,但结构会有剧烈的变化。 人口分布预计未来十几年内,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会发生剧烈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和增长的动力源。特别是2027年左右,当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对经济、产业、投资的影响更大。目前城镇化率大致为61%-62%,城镇常住人口不到9亿,预计2025年接近9.5亿人,2030年超过10亿人,2035年接近11亿人,2050年大致11.5亿。产业跟着人口走,从省级单位看,东北三省已经进入了负增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内蒙古、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低于千分之三。“十四五”期间预计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人口流入省份会聚集人口,而辽宁、黑龙江、吉林一直是负增长。东北的人口能不能转成正增长?这个问题比较难,这是经济社会问题而不是人口问题,人口是根据经济社会而不是仅仅通过出生一个方面能解决的。预计到2035年,进入负增长的省份会达到20个,但城市群的人口是增长的。经测算,长三角、成渝、京津冀、山东半岛等19个城市群,2035年城市群总人口占比会达到80%以上,达到12亿人左右。城市群的聚集,是产业发展重点。健康产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目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按照国际的规律,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时候,和健康相关的产业会处在高增长水平。相关测算表明,大健康产业包括卫生、医疗,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是要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两到三个百分点,约8%左右。人口对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老年产业的空间非常大,“十四五”期间会有比较大的突破。养老产业的发展不单是养老院的问题,还涉及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消费需求等问题。目前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大都是拥有一定财富的,但老年消费处在初级阶段。举一个例子,很多家庭都有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厕、洗澡就会不方便,目前基本没有相应的产品提供给老年人,而需要依靠保姆或看护解决这一问题。而日本拥有洗澡机器人等产品的开发。再举一个例子,当总人口开始下降,房地产市场会进入结构化调整的时期。现在出现人口收缩的城市大致上有100个,预计“十四五”期间人口接近150个,这些城市房地产的价格会发生结构化的调整,而人口聚集的城市房地产价格是另外一个情况。“十四五”期间预计会推出适老化房地产,房地产的结构性调整可能在“十四五”会变得更加明显,这对投资影响非常大。注意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和60后、70后是有颠覆性差异的。比如,疫情期间游戏股票比较坚挺,适合年轻人消费的上市公司都得到了追捧。 Q&A环节Q:对于教育行业,未来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对有些年龄段的赛道会出现压力?而对其他年龄段有机会?A:从人口趋势上如何布局不同的教育产业。0到3岁的,3-6岁的,6-12岁的,12-18岁的,18-21岁的,分别对应不同学龄阶段的变动趋势。将来义务教育的人口会减少,九年义务教育人口减少,公共资源腾出来之后发展什么教育?现在有两种观点:1)一种观点是高中变成免费的;2)一种观点是把教育往前延伸,把幼儿园变成免费的,甚至再往前延伸发展托育,对托育进行适当的政府补贴。我个人认为,从产业总规模来讲,向小的方面延伸产业机会可能更多一点。比如说托育、学前教育、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市场机会会多一些。高中教育更多是多媒体教育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可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过去教育基本是放在线下的;疫情以后,我们发现线上教育的需求非常大的,特别是对高中以上学历人群。此外,终身学习的理论和适用人群越来越大,即使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也需要学习,且线上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如果分不同年龄段看的话,人口变化对教育的 影响不能简单看人数,还要看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还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 Q:0到3岁的出生人口,未来几年是不是迅速下降的?0-3岁人口规模未来五年能下降多少量级?A:是的。未来五年的数据,比如2020年到2024年,平均出生人口1160万;2025到2029平均出生人口1000万左右;再往后面稍微稳定一点。 Q:2020年到2024或2025年,每年的出生人口大概下降多少?A:2020年的出生人口现在还没有公布。网上传的一千零几万偏差很大,是根据公安部户籍登记数据来推算的;公安部的户籍数据是登记制度形成的,如果新生儿没有取好名字或者没有办身份证的需求,不去登记,所以造成公安登记的0-3岁的人口一般都是偏低的。2019年的出生人口是1465万,2020年会下降,但是不会下降到1000万,应该在1200到1300万之间。2024年到1100万了。这个还必须考虑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新冠病毒长期存在,整体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我们现在也在观察新冠疫情对生育的影响,可能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我们需要再继续观察这个数据。 Q:户数好像是十几年还在上升,一直上升到2040年?这个逻辑是什么?A:家庭人口学,还有一个概念是家庭户household;一户里住了多少人构成一个家庭户,可能是一人户,也可能是两人户、三人户,家庭户可能是一代户、两代户也可能是三代户。过去是大家庭,现在平均家庭规模已经降到了3人以下,且还会继续下降;这样整体家庭户的数量是增加的。在人口统计中我们是这样算家庭户,比如说A在上海工作,A的太太和孩子在北京工作,A是长期在上海作为一人户出现,A的太太和孩子在北京是作为两人户出现的,这就构成了两个家庭户。因为长期居住需要购置彩电、冰箱、车辆,家庭户的概念与消费联系更密切。人口数量到2027年会下降,由于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家庭户的数量可能是增加的,至少延迟十年以上。 Q:家庭从3以下还在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A:相当比例的家庭选择一定时间内不要孩子就变成两人户。高速交通、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居住状态的分散化,一个家庭按亲属关系可能是四个人,但是,按照居住状态可能变成三个家庭户。 Q:人口趋势的变化对消费行业有些什么样的影响?A:新的消费需求应该更加关注90后、00后他们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90后还是有2亿多人,00后有1.6亿人,他们的消费行为变化对于消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疫情之后,网上消费习惯是年轻人占的比例大,将来传统消费,比如说餐饮业、旅游业,消费方式需要变革才能带来新需求。分析90后和00后,追求质量、体验、形式的变化才能带来新的消费增长点。疫情的变化和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变化,对传统旅游业影响还是蛮大的;如果不出现新的消费体验,需要给大家带来更丰富、新颖的消费旅游感受。传统消费业的冲击,主要看年轻人。另外一个消费趋势是值得关注的,现在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以后,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点。绿色消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