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计算机应用行业研究简报:中国云计算产业正进入新周期,关注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进展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计算机应用行业研究简报:中国云计算产业正进入新周期,关注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进展

信息技术2018-08-08沈海兵、缪欣君天风证券石***
计算机应用行业研究简报:中国云计算产业正进入新周期,关注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进展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计算机应用 证券研究报告 2018年08月08日 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沈海兵 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30001 shenhaibing@tfzq.com 缪欣君 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80003 miaoxinjun@tfzq.com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计算机应用-行业深度研究:金融云SaaS,云计算下一个风口》 2018-07-31 2 《计算机应用-行业点评:工信部拟支持名单公示,工业互联网再迎主题性机会》 2018-06-13 3 《计算机应用-行业点评:工业互联网纲领性文件落地,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通道》 2018-06-07 行业走势图 中国云计算产业正进入新周期,关注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进展 趋势:产业向大企业云发展是客观规律,中国云计算产业进入新周期 云计算发展初期,以To C互联网计算需求为主,应用主要包括游戏、视频等,To B的SaaS需求不高。根据Gartner和IDC的数据,中国SaaS占比整个云计算产业仅为19.4%,而美国和全球分别达到72.8%和67.4%。 2016~2018年,用友与金蝶云业务发展推动也主要在于中型企业云的应用。随着技术本身发展和社会认知深入,云计算向To B大企业发展是方向。而这一产业周期变化,在美国已经得到了证明。 时点:中美对比角度测算,我们预计中国大企业云化落地在2020年前后 根据亚马逊云和阿里云官网,阿里云弹性计算上线晚于亚马逊6年。对于后来者,新技术应用往往具备后发优势,基于此我们认为产业发展角度保守预计中国晚于美国4~5年时间。混合云是大企业云化首选。我们认为,2016年是美国混合云的元年,大企业云化的元年。可以验证的是, 微软2016年发布混合云产品,受益大企业上云,迎来业务(2016年份额提升3%)和股价的腾飞。 竞争:SAP等海外ERP厂商云化落地缓慢,时代变革给予本土供应商机遇 SAP等海外厂商在大企业软件占据主导位置,但我们认为,软件云化给予本土供应商赶超机遇。根据Gartner 2017年 云ERP魔力象限,SAP云化落地缓慢,我们看好用友与金蝶未来相继推出相关产品。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自主可控背景下,大企业尤其是央企,在下一代云产品选择中不替换海外供应商可能的压力。 投资机会层面,关注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进展及成长逻辑演绎 考虑产品演进变化,我们认为用友与金蝶有望在下一阶段推出针对大企业的云ERP产品。我们看好大企业云化加速背景下,未来三年大企业云ERP产品打开其长期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云计算产业发展进度不及预期、大企业云落地进程不及预期 重点标的推荐 股票 股票 收盘价 投资 EPS(元) P/E 代码 名称 2018-08-08 评级 2017A 2018E 2019E 2020E 2017A 2018E 2019E 2020E 600588.SH 用友网络 25.04 买入 0.20 0.32 0.46 0.53 125.20 78.25 54.43 47.25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注:PE=收盘价/EPS -17%-12%-7%-2%3%8%13%2017-082017-122018-042018-08计算机应用 沪深300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一、需要深刻认识,中国云计算产业周期正进入新阶段 产业向To B大企业云发展是客观规律,而国内的变化已经开始。云计算发展初期,以To C互联网计算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游戏、视频等,也包括部分To B中小企业。这是由成本敏感性和安全与稳定性要求所决定的,云计算主要体现为公有云。随着技术本身发展和社会认知深入,云计算向To B大企业是方向。中国过去两年云计算高速发展,主要由公有云所驱动,To C互联网计算需求旺盛。但是展望未来,增长动力有望逐步转移至混合云,主要面向To B大企业。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国内玩家还是国外云计算玩家,2018年上半年都在To B垂直和大企业领域深度布局。 图1:巨头2018年上半年密集布局金融云领域,争夺To B 垂直行业的大企业(银行)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二、中美对比角度测算,预计To B大企业云2020年前后落地 中美云计算产业发展约间隔四~五年,从一个角度测算中国大企业云化落地时点。相较于To C互联网和To B中小企业,中国大企业目前上云进度相对缓慢。虽然有部分进入测试环节,但是没有深入核心模块云化。美国云计算发展相对成熟,考虑美国云计算发展早于中国4~5年左右时间,我们试图从中美对比维度测算大中企业云化落地时点。(阿里云弹性计算上线晚于亚马逊6年。对于后来者,新技术应用往往具备后发优势,实际产业的发展进度角度我们保守预计中国晚于美国4~5年时间)。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2:考虑后发优势,从产业进度角度保守预计中国晚于美国4~5年时间 资料来源:亚马逊官网、阿里云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我们认为,2016年是美国混合云的元年,大企业云化的元年,可以验证的是: 微软云2017年份额加速提升主要受益于2016年混合云发布,大企业上云加速。基于安全性考虑,大企业云化首选混合云IaaS。在美国云计算IaaS前三厂商中,亚马逊和谷歌出身互联网To C行业,微软优势在于深耕企业服务To B行业多年。根据微软云计算Azure官方博客,微软在2016年1月发布了新一代混合云产品Microsoft Azure Stack的技术预览版。微软的市场份额提升幅度在主要竞争对手中排名第一,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大企业上云加速下混合云的爆发。而亚马逊和谷歌在混合云领域反应相对迟缓,根据腾讯科技2017年7月报道,“在过去的几周里,亚马逊和谷歌都已经陆续宣布,会全面支持那些希望继续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计算工作的客户,而不仅仅只是使用公共云。”(链接:http://tech.qq.com/a/20180730/018237.htm) 图3:微软云增速自2016年开始持续领先亚马逊云 图4:微软云市场份额在2017年得到显著提升 资料来源:微软公司公告、亚马逊公司公告、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天风证券研究所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图5:微软股价16年后开始显著跑赢纳斯达克指数,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云计算业务加速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核心结论:16年是美国混合云的元年,大企业云化的元年。按照中美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角度推算,中国大企业云化元年应在2020年前后。 三、大企业云化,A股投资机会在于SaaS层面,预计本土ERP厂商有望借助大企业云实现追赶 海外供应商在中国云化落地缓慢尤其是SAP,同时自主可控给予其压力。海外ERP供应商在国内主要占据大企业。根据赛迪数据,2011年SAP市场份额达到14%,Oracle份额达到6%。考虑大企业海外扩张背景,预计2017年两者份额应更高(2010年后中国大企业加快走向海外,业务开始涉及国际结算,考虑产品国际化性能要求我们预计更青睐海外供应商)。但是,根据Gartner魔力象限,海外ERP供应商云化方面落地缓慢,尤其是SAP。考虑本土化需要时间,预计其供应国内的产品云化进度不容乐观。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自主可控,对大企业尤其是央企云化背景下选择海外供应商可能的压力。 图6:SAP 2011年中国ERP软件市场份额达到14%,预计2017年更高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天风证券研究所,2011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图7:根据Gartner2017年 云ERP魔力象限,SAP云化方面落地缓慢 资料来源:Gartner、甲骨文中国、搜狐科技、天风证券研究所,2017 产品变革给予机遇,看好本土ERP厂商借助大企业云化契机加速发展。软件云化是软件产业巨大的变革,小厂商在这种背景下往往凭借更快的转型,实现反超。在To B中小企业云化领域,我们认为金蝶、用友等ERP厂商已经与SAP接近。大企业云方面,我们看好本土ERP厂商借助大企业云化契机加速发展。 图8:从中国区SaaS收入角度来看,用友、金蝶等ERP厂商云化进展较快与SAP等接近 资料来源:IDC、搜狐科技、199IT、天风证券研究所,2017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四、建议关注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进展与成长逻辑演绎 用友与金蝶大企业云产品下一阶段有望推出,建议关注新产品进展与成长逻辑演绎。考虑产品演进变化,我们认为用友与金蝶有望在下一阶段推出针对大企业的云ERP产品。我们看好大企业云化加速背景下,未来三年大企业云ERP产品打开其长期成长空间。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在此声明:我们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本报告所表述的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简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所有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对标的证券和发行人的个人看法。我们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投资建议或观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一般声明 除非另有规定,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权均属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及其附属机构(以下统称“天风证券”)。未经天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报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内容。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均为天风证券的商标、服务标识及标记。 本报告是机密的,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天风证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天风证券的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天风证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天风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过往的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天风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天风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天风证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天风证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特别声明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天风证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天风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