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浦银国际]:“钱荒”之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钱荒”之后

2021-02-05林琰、王彦臣、蔡瑞浦银国际野***
“钱荒”之后

浦银国际研究 宏观经济 | 宏观灼见 本研究报告由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分析师编制,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最后部分的分析师披露、商业关系披露及免责声明。 “钱荒”之后 新年伊始,资金面紧张导致短端利率突破近三年中枢并大幅上行,“钱荒”甚嚣尘上。 我们认为,此次“钱荒”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1)央行在1月份通过“缩量”逆回购的方式收紧流动性,对冲财政支出投放的同时,纠正市场对流动性的过度乐观,给资本市场乐观情绪降温;2)出口延续了高增长,贸易顺差创历史记录,恰逢春节前企业结汇需求增加,结售汇飙升导致银行间人民币流动性临时收紧;3)“北水南下”创历史新高也对银行间流动性收紧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们认为“钱荒”不会持续:短期来看,不论是“春节效应”还是利率债融资,都不会导致流动性过度紧张。“就地过年”的政策指导下,春节期间旅行人数将大幅减少,因此居民现金需求将是相对可控的。另外,我们预计3月全国“两会”之前利率债的供应量较低,全年国债发行也会比去年明显减少,因此对流动性影响较小。相比2013年“钱荒”和2016年“债灾”时期,此次的流动性紧张程度甚微,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而且整个政策和宏观背景也比前两次“钱荒”乐观。 纵然“钱荒”不会持续,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正常化依然会是今年的大趋势,但并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复苏: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复苏是由出口拉动,而非流动性主导。出口带动下,制造业平稳健康发展,产能利用率显著回升,因此流动性边际退出的影响有限。此外,消费的复苏也不受流动性收紧的影响,而是更多依赖疫情期间转化的额外储蓄作为支撑。 长期来看,中国将摆脱由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转向由生产力、创新和技术进步带动的高质量增长。在“十四五”规划中,经济增长将不再着重强调GDP目标,为了配合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央行的长期目标也将以稳定宏观杠杆为主。加上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我们认为汇率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也将提高。中国经济对流动性的依赖必将逐渐减少。林琰 宏观分析师 | 研究部主管 sharon_lam@spdbi.com (852) 2808 6438 蔡瑞,CFA 策略分析师 carl_cai@spdbi.com (852) 2808 6437 王彦臣,PhD 宏观分析师 yannson_wang@spdbi.com (852) 2808 6440 2021年2月4日 相关报告: 《1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制造业弯道超车,消费引擎可期》(2021-01-19) 《1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社融见顶及通胀短期回升不影响复苏势头,尤其是制造业》(2021-01-15) 《2021年中国股市策略展望:先上后下,配置下沉》(2020-12-08) 《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重整旗鼓,胜负已定》(2020-12-08) 浦银国际 宏观灼见 “钱荒”之后 2021-02-04 2  “钱荒”为何出现? 新年伊始,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出现大幅上行,短端利率突破了近三年的中枢,使得市场担心货币政策拐点已经来临。具体来看,1月份资金利率处于明显上行通道,隔夜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1周SHIBOR、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R001)、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DR001)、R007、DR007分别大幅上行218.9、69.0、513.4、223.4、179.9和70.2个基点,其中DR001和DR007在1月29日分别收报3.33%和3.16%,凸显了银行间流动性紧张,“钱荒潮”再度来袭。 图表 3:R007先升后降,DR007升至历史高位 资料来源:CEIC,浦银国际 图表 1:SHIBOR系列今年1月持续上升 图表 2:R001和DR001上升幅度较大 资料来源:CEIC,浦银国际 资料来源:CEIC,浦银国际 0%2%4%6%8%10%12%14%16%1/20121/20131/20141/20151/20161/20171/20181/20191/20201/2021SHIBOR: 隔夜SHIBOR: 1周0.0%0.5%1.0%1.5%2.0%2.5%3.0%3.5%0%2%4%6%8%10%12%14%1/20121/20131/20141/20151/20161/20171/20181/20191/20201/2021R007DR007, 右轴-2.0%-1.0%0.0%1.0%2.0%3.0%4.0%0%2%4%6%8%10%12%14%1/20121/20131/20141/20151/20161/20171/20181/20191/20201/2021R001DR001, 右轴 2021-02-04 3 央行减少货币投放量是此次“钱荒”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新增财政存款、银行缴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等因素,叠加春节期间居民提款增加的影响,市场原本预计中国央行将在新年伊始进行流动性呵护,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但现实是,央行1月份在公开市场的货币净投放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相较于去年11月和12月净投放资金分别达到4,300亿元和3,700亿元,央行1月仅向市场投放240亿元,导致市场陷入短期“钱荒”。其中,央行在1月15日仅续作5,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规模远低于2020年11月(8,000亿元)和12月(11,500亿元)。1月,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资金10,690亿元,月内逆回购到期12,450亿元,净回笼资金1,760亿元。 在1月27日至29日的公开市场操作公告中,央行对逆回购“缩量”给出了解释,即对冲月末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去年12月,财政支出总计约3.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约0.6万亿元。今年1月的财政支出预计将高于过往同期水平,央行通过逆回购“缩量”对冲财政支出投放,防止流动性过剩。 此外,我们认为央行“缩量”间接纠正了市场对流动性的过度乐观。为平抑“永煤”事件后信用债市场的紧缩,央行在去年12月超预期开展9,500亿元MLF,创单次历史记录。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的说法,这可能让市场误认为流动性会一直保持宽松,从而引发了今年1月初的股市和房地产过热。因此,央行在1月份用逆回购“缩量”的方式来给市场降温,显示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决心。 图表 4: 2020年至今公开市场操作与到期情况(月度,亿元) 图表 5:去年11月至今公开市场操作与到期情况(周度,亿元) 资料来源:CEIC,浦银国际 资料来源:Wind,浦银国际 -12,000-7,000-2,0003,0008,00013,00011月6日11月13日11月20日11月27日12月4日12月11日12月18日12月25日1月1日1月8日1月15日1月22日1月29日逆回购逆回购到期MLF投放MLF到期净投放量-40,000-20,000020,00040,00001/202002/202003/202004/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09/202010/202011/202012/202001/2021逆回购逆回购到期MLF投放MLF到期净投放量 2021-02-04 4 2月始,央行公开操作并没有发出明显的政策信号,2月1日至2日净投放共计1,760亿元,2月3日净回笼800亿元,2月4日逆回购全额冲销了当日的到期值,净投放为零。 除了央行减少货币投放量的因素,结售汇飙升、“北水南下”也对银行间流动性收紧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0年12月,出口延续了高增长,贸易顺差创历史记录(详情请见《1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社融见顶及通胀短期回升不影响复苏势头,尤其是制造业》)。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增加了外贸企业的外汇收入,恰逢春节前企业结汇需求增加以支付薪金、奖金和供应商结算,导致了银行代客结售汇飙升。去年12月净结汇规模已攀升至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652.2亿美元。结售汇飙升导致银行间人民币流动性收紧,从而推动资金利率大幅上行。但考虑到兑换的人民币最终仍将回流银行,结售汇造成的流动性压力将会是短暂、且不可持续的。 1月,资金大规模南下,沪、深两市港股通净买入额飙升,达到历史高位。其中,沪市港股通净买入合计1,179.5亿元,显著高于11月的299.0亿元和12月的112.4亿元;深市港股通净买入合计1,415.7亿元,同样显著高于11月(240.7亿元)和12月(395.0亿元)。“北水南下”抽走了银行间的部分流动性,间接推高了资金利率。南下资金趋势较难预测,短期内可能保持在高位,正如我们在年度策略展望(《2021年中国股市策略展望:先上后下,配置下沉》)的判断,在报告中我们强调了2021年“港股比A股好”这一判断。 图表 6:2020年末财政支出(万亿元)创新高 图表 7:2021年初上证指数涨幅显著 资料来源:CEIC,浦银国际 资料来源:FactSet,浦银国际 0.00.51.01.52.02.53.03.54.02/20175/20178/201711/20172/20185/20188/201811/20184/20197/201910/20193/20206/20209/202012/20202,4002,6002,8003,0003,2003,4003,6003,8001/20202/20203/20204/20205/20206/20207/20208/20209/202010/202011/202012/20201/20212/2021 2021-02-04 5  相较2013年和2016年,此次“钱荒”程度如何? 相比2013年“钱荒”和2016年“债灾”时期,今年1月的流动性紧张程度甚微。 2013年6月,在政策层面的因素(银监会出台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文件),资本回流的因素(美联储退出QE日渐明朗),以及时点性和情绪性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隔夜SHIBOR在三天内飙升495.8个基点,甚至引发交易延迟。相比之下,此次资金利率的整体上升幅度较小,因此的流动性紧张程度远低于2013年“钱荒”时期。 2016年四季度,债券市场掀起一轮违约潮,叠加央行收紧流动性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R007经历多次快速、大幅度上涨,对市场的流动性造成显著的扰动。而此次资金利率上升较稳定,并非频繁发生且影响较短,1月下旬R007已开始回落。 同时,政策和宏观背景也不一样。2013年是经过了一段货币政策紧缩期后,2010至2012年央行总共加息5次,所以经济还受着影响,国内M2增长从2013年4月的高点(16.1%)降到2013年底的13.6%。另外,外围经济也受到各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打击,从而令中国的出口增长从2013年年中开始大幅放缓。2016年的宏观背景也很严峻,“去杠杆”让M2增速从2016年初的14.0%掉到年底的11.3%,而出口更是负增长,可以说2016年是内忧外患的一年。 图表 8:2020年末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亿美元)飙升 图表 9:今年1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