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信通院]: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2015年:“互联网+中国制造”的新图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2015年:“互联网+中国制造”的新图景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2015年:“互联网+中国制造”的新图景

1 “互联网+中国制造”的新图景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 2015 (中国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的全景展现) 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 2015年5月 1 版权声明 本蓝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蓝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前言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国把握变革契机、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优势领域。加快促进互联网与工业更广、更深、更快地融合创新,对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激发万众智慧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 经多年发展,中国已具备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坚实基础,工业产值规模全球第一,正加快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迈向制造强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和网络接入能力全球第一,多家互联网企业全球影响力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步入“互联网+工业”时代,中国的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实践,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开辟互联网发展新空间,中国也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一极。 作为致力于推动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行业组织,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执笔,在各成员单位的支持协助下,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组织编写了《“互联网+中国制造”的新图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 2015)》,旨在系统总结产业界创新实践,全方位展现中国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的时代图景,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提供帮助,为产业界深入探索并应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借鉴。 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 3 目 录 一、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时代背景 ....................... 1 (一)ICT服务工业发展的历史延续 ......................... 1 (二)跨领域多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 ......................... 2 (三)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 3 (四)各国因应产业变革的普遍选择 ......................... 3 二、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主要特点 ................... 4 (一)工业界和互联网界路径选择各有侧重 ................... 4 (二)用户贴近和分工开放程度决定融合水平 ................. 6 (三)新型研发组织方式集聚众智提升效率 ................... 7 (四)创新制造模式助力网络化智能化生产 ................... 9 (五)协同式供应链促进各环节高效无缝对接 ................ 11 (六)需求端泛在连接实现全流程用户参与 .................. 13 (七)融合型服务延伸企业价值创造链条 .................... 16 三、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生态体系 .................. 19 (一)新融合主体:形成引领创新三大阵营 .................. 19 (二)新服务业态:催生跨界融合新兴市场 .................. 22 (三)新智能产品:打造产品增值重要载体 .................. 24 (四)新网络架构:构筑产业变革实现基础 .................. 26 (五)新行业平台:联接各方实现协作共赢 .................. 27 四、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未来展望 .................. 28 (一)政府指引:强化战略引导,营造制度环境 .............. 28 (二)企业主导:把握融合态势,确定转型策略 .............. 30 (三)行业助推:打造跨界平台,促进协同发展 .............. 31 1 一、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时代背景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实体经济或“再工业化”,以塑造经济增长新动力。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快速创新,进入集成突破新阶段,并加速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在新需求和新技术的共同驱动下,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悄然来临。 (一)ICT服务工业发展的历史延续 现代工业的演进史,就是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工业不断融合的发展史,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则是当前ICT助力工业发展的时代新特征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制造领域催生了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PLC等一系列现代制造业关键设备。七十年代起,软件工程、图形图像、数据库等技术兴起成熟,CAD进入商用,制造业逐步进入计算机集成制造阶段。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商用、桌面操作系统快速发展、商用软件极大丰富, ERP、MES、PLM等专业系统投入应用,制造企业生产管控和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今天,互联网已成为ICT的突出代表,向工业研发生产、组织管理、流通交易、产品服务等各环节加速渗透,驱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ICT在工业中的作用从过去的单点应用、环节集成发展为全面融合,为工业发展赋予了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服务化、绿色化的新特征,推动进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新阶段。 (二)跨领域多技术融合的创新实践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本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ICT创新成果,与工业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先进制造等跨界融合,并在工业各领域、各环节深度应用,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设备层面,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设备高度智能化。借助现代传感技术,生产设备可广泛感知自身及环境状态,为自诊断与自适应奠定基础;嵌入式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使设备端机器学习等成为可能;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决策者与设备间交互更加深入便捷,可以开展自组织生产等高度智能化生产模式。 第二,网络层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传送和交互。由传感网络、工控网络、宽带互联网等构成的工业互联网网,通过M2M等技术实现制造资源、人、产品之间的无缝联接和信息共享,进而支撑企业内部、企业间、企业与用户之间更高层级、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协作优化。 第三,平台层面,云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汇聚和智能处理。由高性能处理单元、分布式存储单元和云操作系统等组成的云平台,具备明显的弹性优势和成本优势,可为生产全过程的海量信息提供存储和处理能力;为服务于不同环节的企业信息系统、工业APP等提供统一的集成平台,实现对生产能力的定制化配置及高效协同。 第四,应用层面,大数据实现全局性科学决策和端到端运营优化。针对从制造企业汇集的海量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相结合,可构建出基于生产线工作过程的状态模型、基于历史工程案例的知识经验模型、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的规划模型等,并通过工业APP反馈回相应的环节和流程,最终为企业精细管理、精益制 造、精准营销、精确规划等提供支撑服务。 (三)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亟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成为关键领域。然而,工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资源能源短缺日益严峻,延续过去扩张型工业化模式已不可行;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产品需求开始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对原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产生新要求。加快形成智能、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方式,走环境友好、创新驱动、高效灵活的新型工业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当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渗透,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交叉融合,推动工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成为实现工业新增长和新变革的主要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点的新常态。“产业规模第一、门类最为齐全”既是中国工业的优势,也使全球普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在中国更为严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同时中国互联网应用优势明显、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四家企业位居全球市值前十,基于本土应用的创新活跃,更与各行业各领域加速融合并向生产性互联网转变。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形成多重优势叠加,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四)各国因应产业变革的普遍选择 以互联网融合创新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取得广泛共识,以美、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战略(工业互联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二者 均将融合创新作为基础要素和关键环节,加紧整合固有的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和制造业优势,部署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着力塑造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政府和业界正携手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美国与德国均采取构建创新平台和推动标准制订等多种举措提供保障。如德国工业4.0围绕“政府管理-中介机构-公立研究-经济界研发活动”四个层级形成创新研发机构,通过行业协会加快制定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美国打造国家创新网络,国家标准研究院与五大企业主导工业互联网标准建立。融合发展在产业界也已取得进展。自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以来,通用电气(GE)围绕资产优化和运营优化的实现,推出了若干款工业互联网应用,在能源、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落地实施。德国工业4.0实践也初见成效,如德国安贝格电子工厂在虚拟环境中仿真产品研发和生产,既实现了产品跨行业的多样化,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在中国已有丰富实践,从下游到上游、从消费到生产、从外围到核心,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沿价值链逆向渗透,距离消费者越近的环节,互联网融合程度越深;开放水平越高的环节,互联网创新越活跃。互联网正深刻改变工业发展方式,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发展,催生多种新模式新业态。 (一)工业界和互联网界路径选择各有侧重 在中国,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沿不同路径探索相互融合。 工业界现阶段重心在于工业生产的价值挖潜。消费品工业侧重于市场需求的深度发掘,着力点放在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来实现产品增值,精准营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均属此类。装备制造业单件产品价格高、使用周期长,侧重于通过产品服务化实现增值,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开展的远程运维服务都属于此类。此外,工业企业也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新手段,整合分析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海量数据,并反馈至研发、制造等环节乃至上下游企业,形成全周期、全流程甚至是全产业链的运行优化与价值提升。 普天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管理平台 普天新能源搭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及车网一体智能服务云平台,将数万辆电动车每天运行所形成的海量数据,包括工况、充电频次、电池耗损等汇集到平台,再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提供充电监控、位置服务、计量计费、客户管理、统计分析等应用服务,同时开发了移动终端APP,为用户提供充电查询、充电预约、消费查询等服务。既服务企业自身运营,又可为电动车和电池生产企业提供产品优化依据,提升用户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便利性,促进中国电动车产业加快发展成熟。 互联网具备扁平化、规模化、便捷化、集聚化、普惠化等特征,连接海量消费者是其独特优势,互联网企业也更多从贴近消费端的营销等环节切入,代表性的是基于各类平台的精准营销、市场分析等服务。随着互联网连接向产业链各类企业延伸,互联网企业逐渐向协同设计、供应链优化等环节渗透,在数据共享、供应链服务、营销帮助、融资支持等方面服务制造业发展。 京东的“JD+”计划 2014年京东推出了“JD+”计划,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