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聚焦新能源优质赛道,涵盖新能车与光伏全产业链龙头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聚焦新能源优质赛道,涵盖新能车与光伏全产业链龙头

2020-12-22张剑辉国金证券张***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聚焦新能源优质赛道,涵盖新能车与光伏全产业链龙头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杨越 张剑辉 联系人 (8621)60753902 yang_yue@gjzq.com.cn 分析师 SAC执业编号:S1130519100003 (8610)66211648 zhangjh@gjzq.com.cn 聚焦新能源优质赛道, 涵盖新能车与光伏全产业链龙头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164905.OF)成立于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团队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交银指数芯”中重要一员。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指数,帮助投资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块红利。  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以能源安全为战略核心,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若干配套专项规划全面推进中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革命具有必然性与紧迫性: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近年来地缘政治矛盾和大国竞争加剧,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需求增长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必然的要求。“碳中和”目标政策推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革命正在提速。绿色转型是瞄准未来全球能源资源、科技创新两大竞争领域,提升我国全球减碳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体现大国担当的重大战略决策。 平价上网拉开序幕,光伏风电进入高成长轨道:203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的存量总装机将达到 12亿千瓦,行业增长空间巨大。2021年起光伏风电将进入平价上网新阶段,行业将摆脱补贴依赖走向内生性增长。光伏风电行业成长性凸显,进而驱动板块估值向主流成长性板块估值水平靠拢。全球新能源车景气向上,海内外共振驱动需求拐点向上:欧洲最严碳排放标准叠加高补贴,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国内补贴温和退坡,利好政策落地强化行业中长期成长性及确定性。海内外政策共振下,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明显,行业景气持续向上。  国证新能源指数特征分析 优选新能源发电与新能源车领域龙头:国证新能源指数从属于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市值和流动性综合排名靠前的7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指数成分股加权平均总市值为 760.59亿元,市值分布上表现龙头定位。 新能车与光 伏风电协同发展,宽赛道或 更具投资价值:指数在新能源车(55.8%)和新能源发电(44.2%)板块均进行了布局,覆盖新能源车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相比新能源汽车指数,同时聚焦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车的宽赛道指数在估值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上均具有优势,或更具投资价值。 低估值高盈利,兼备高成长性:截止2020年12月11日,国证新能源指数的PE为42.2,ROE为6.57%,在已有基金产品覆盖的新能源主题指数中,国证新能源指数估值最低、盈利能力最优秀。国证新能源指数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1.12%,同时兼备高成长性,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阶段性弹性与锐度突出:指数基金以高仓位、高弹性成为资金进行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或者阶段捕捉市场上行机会选择的工具。在市场上涨的多个阶段,国证新能源指数表现出更高的弹性与进攻性:如在2015年牛市期间跑赢沪深300约66%,近一年获得了约54%的超额收益,阶段性弹性与锐度突出。 而且,该产品三季度末规模2.55亿元,处于打新策略的“高效”规模区间,并在沪深两市均可参与打新,阶段打新收益增厚具有竞争力。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大幅波动风险,或将影响基金收益。 2020年12月22日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 基金产品分析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量化产品月报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一、国证新能源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164905.OF)成立于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团队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交银指数芯”中的重要一员,是团队对于中国市场核心资产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指数,帮助投资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块红利。国证新能源指数汇聚了属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就其子行业和成分股的挑选标准,均融入交银施罗德研究部观点和建议,体现了交银“指数芯”对于指数编制的匠心。 1.1以能源安全为战略核心,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 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中国能源体制革命: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思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2017年4月25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发布,明确了能源革命战略目标,目标要求2021—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达到20%左右,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一半。《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若干配套专项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完善了能源革命战略框架体系,为我国能源革命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能源革命具有必然性与紧迫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近年来,地缘政治矛盾和大国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局势越发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现有的能源供应格局产生影响,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备储存能源,而近几年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0572万吨,同比增长9.5%,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进口量9660万吨,同比增长6.9%,对外依存度达43%。同时能源消费逐年增加,需求增长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必然的要求。 “碳中和”目标政策推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 “零排放”)。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导致我国能源过于依赖煤炭石化类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油气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该协议被视为欧盟实现绿色转型的总体政策框架。此后欧盟出台多项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新版《计划》是“欧洲绿色 量化产品月报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协议”框架下的重要一环,新版《计划》将从投资、金融、立法等多个层面发力,推动欧洲循环经济从局部示范转向主流规模化应用。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结构从石油时代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正在提速。绿色转型不仅是建立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瞄准未来全球能源资源、科技创新两大竞争领域,提升我国全球减碳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体现大国担当的重大战略决策。 1.2平价上网拉开序幕,光伏风电进入高成长轨道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继今年9月我国提出“30﹒60”目标之后,首次提出2030年的具体减碳目标。 讲话中强调到 2030 年,风电和光伏的存量总装机达到 12亿千瓦,据此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增速,有了较为明确的设想。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均达到2.23亿千瓦,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近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透露,初步预计,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为3500万千瓦,将持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计装机将达2.4亿千瓦。风电、光伏要累计完成12亿千瓦的目标,未来十年还需至少实现7.2亿千瓦的增长。据此测算,风电、光伏接下来每年的新增装机将不低于7200万千瓦,而“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和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合计约为6263万千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预计是7000万千瓦,乐观预计是9000万千瓦。今年风能企业代表联合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间,须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光伏正式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光伏发展初期成本高昂,依赖政府补贴,具有强周期性。随着现阶段全球平价/光储平价的逐步实现,行业增长将摆脱补贴依赖走向内生性增长。行业周期性将逐渐减弱,成长性凸显,进而驱动板块估值提升,并逐步向主流成长性板块估值水平靠拢。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显示,2019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580159MW,同比增长20.1%;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聚光太阳能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下降了82%、47%、39%和29%。2019年,在所有新近投产的并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中,有56%的成本都低于最便宜的化石燃料发电。 量化产品月报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1:2015-2019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MW) 图表2:2010-2019年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情况(%) 来源:IRENA, 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IRENA, 国金证券研究所 在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已经具备全球最先进和完善的光伏产业供应链,占据光伏产业链龙头地位:2019 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 67.3%、97.4%、78.7%、71.3%,全年光伏产品出口额约207.8 亿美元,同比增长29%,并且全球光伏产能向我国集中的趋势仍在持续。 中国光伏产业走过依靠国家补贴发展的培育期和成长期,已经具备了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系统提升的基础,从开始粗犷的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高质量发展模式。技术的进步使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过去十年间,光伏系统装机成本下降了90%以上,光伏发电拥有了平价入网的竞争实力。2008年,国内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光伏项目批复电价高达4元/kWh,2020年4月2日,发改委公布2020年I-III类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电价分别为0.35、0.4、0.49元/kWh。十余年间,光伏上网电价从4元/kWh下降到0.35元/kWh,电价降幅达91%,平价上网拉开序幕。 图表3:中国历年光伏电价变化(元/kWh)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国金证券研究所 “光伏+储能”平价大幅抬升行业天花板 储能技术通过调配电能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可解决弃光率、电网波动、储能利用率较低等难题,提高消纳维持电网稳定。以电能释放的储能方式主要 量化产品月报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其中电化学储能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拥有广泛的技术适用性。而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带动锂电产能进入扩张期,锂电池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