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天风证券]:天风:左鹏-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暨天风证券2018中期策略会区块链分论坛纪要20180725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天风:左鹏-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暨天风证券2018中期策略会区块链分论坛纪要20180725

2018-07-26天风证券李***
天风:左鹏-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暨天风证券2018中期策略会区块链分论坛纪要20180725

左鹏:金丘区块链创始人兼CEO区块链构建实体与数字经济的连接器(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稿整理)感谢天风证券,感谢徐坤的邀请,的确,我们公司应该是国内第一批研究区块链技术的一家公司,就像徐总说的,2016年时融资比较难,后来在2017年我们融过1.6个亿,最近一次大家可能知道A股有一个“趣链13亿”的融资,之前我们一直是保持国内链圈融资最大的机构。实际上在国外币和链没有分得这么清楚,中国在央行“9.4”叫停数字货币、ICO这些业务之后,国内公司就自发自觉地分了币圈和链圈,最简单就是有币没币。我们公司过去很长时间一直在研究比特币后面的技术和思想如何应用于经济,或者如何应用于产业,今天我想提供三个关键词请大家关注,也是我们做三年多以来做链的启发和收获:一是数字经济、二是实体经济、三是连接器。这是我今天讲的重点。我在2014年创办金丘之前是在中国软件做了11年,算是码农出身,我们做了很多央行相关配套的金融信息化项目,包括给银行提供金融信息化的软件和解决方案,央行的大小额支付、超级网银等银行的清结算系统,包括我个人工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2013年时银联刚成立,银联的核心系统我也是参与开发的。2014年创办金丘的时候初始业务是老本行,因为我们公司总部在陆家嘴,主要是给银行提供金融支付清算的软件解决方案。到2015年底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因为我们公司是小软件公司,如何在FinTech领域找到新的抓手和切入点,这是我们做区块链的初衷,那时候我们对于币也是非常厌恶,我们觉得就应该研究区块链后面的技术怎样应用于金融。这张图大家看过很多次,这三年里不断绘制区块链所处的节点,去年“9.4”之后全球因为币值的生长,整个区块链的发展应该是远远脱离了Hype Cycle曲线。区块链的涨涨跌跌、起起落落都和比特币有很大的关联,从1月份到现在比特币处于下跌状态,这两天可能有点反弹,这是我手绘的曲线。Hype Cycle的曲线在2017年以后是失效的,因为我们一直关注Garner,他们又做了一个新图,他们最新的预计,区块链技术可能真正到全球大规模应用还需要10年时间,在2027到2030年时才会出现大规模落地商用,在今年他们访谈了全球上千个企业CIO,只有1%的CIO表示我可能会考虑应用区块链技术,后面我会结合我们三年做的项目谈谈为什么我觉得区块链很热,但企业和实体经济在使用区块链上面临的尴尬和问题。在区块链这块我的个人认知的确是FinTech里少有的机会,FinTech主要是四大关键技术A、B、C、D: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首先我的认知是,金融是经营风险的业务,风控的核心是数据和模型,人工智能解决的是建模的问题,或是更高效率数据运算的问题,今天有更多维度的数据给FinTech的创新带来了机会,但实际上在云计算的部分解决了一个问题,中小金融机构,非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互联网公司)大大降低了IT建设的成本 ,所以在“ABCD”里,ACD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包括国内四大行、五大行,他们在ABCD里处于非常大的劣势,因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数据,即使汇丰银行邀请了阿里去,实际上在今天,这些互联网公司(不管中国还是美国)掌握的各个维度的大数据(或是非结构化数据)是远远超过金融机构的,因为银行也好、金融机构也好,他们所掌握的数据更多还是跟开户者相关,但阿里和腾讯有更多维度的数据,生活的数据、社交的数据、交易的数据、电商的数据......所有都有。而且这些互联网公司通过FinTech的创新,很大规模涉足了金融领域,甚至已经慢慢地持有了牌照,所以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讲, FinTech创新并不是处在很有利的位置。但区块链解决了一个问题,如果能通过一种积极的方式让数据分享,通过经济的模型实现激励,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民主化。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在美国的Facebook,在中国大家一直垢病中心化的互联网公司拥有数据垄断的优势,这对后来者创新,包括传统金融创新是很大的障碍。这是我个人的认知,我觉得区块链目前还没到3.0,虽然有很多项目说自己是2.0、3.0、4.0,我觉得区块链现在处于2.0+的状态,一是中本聪的比特币通过代码实现了可信的价值,比特币运行九年多,没有任何一个中间化的银行、政府或组织对它进行负责或网络运营,但它运营到今天没有出过任何大的事故,我们知道即使是中心化的机构,不管是美国的花旗银行还是其它,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系统故障,但比特币作为社区化经营纯代码实现的价值,实现了可信的价值。以太坊最大的贡献就是增加了智能合约,大家也知道智能合约本身有很多问题,包括风险漏洞,它其实实现的是可信的代码,但事实上智能合约到今天还没有真正可信,它只是给我们展示了智能合约在于区块链的基础架构上去承载商业逻辑的一种可行性,我觉得今天很多公链项目其实还是在2.0的基础上加,要么是解决性能的问题,要么是智能合约容器的问题,我的认知还是在2.0+的状态。3.0我个人理解是可信的设备,区块链有很多特点,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数据上来后是不能被篡改的,怎样保证我的数据在上链之前是可信的,所以我觉得在未来区块链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之前,可信数据,保证上链之前的可信是下一个方向,今天处于2.0方向,包括我们工作的很多事情也还处在2.0或2.0+的阶段。区块链有很多特点和优势,到底有哪些优势?我觉得有四点:一是DLT(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了传统记账一家机构无法实现数据化民主的问题,互联网也好、BAT也好,他们是垄断数据的,分布式账本的数据是很民主化的。二是数据存证(Data Immutable),很多商业应用都是通过这个角度来考虑,通过数据不可篡改来保证交易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三是智能合约,今天很多商业合同是在纸质合同做,需要第三方见证,需要很多中介服务机构,但未来的数字经济可能是直接写在代码里,通过政府国家,比如央行发了国家认可的数字货币,生产者通过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并合法结算 ,这里最大的价值就是去媒介,去中介化,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四是价值传递,为什么用红色?大家知道价值传递一定跟Token、跟币有关,如果区块链未来构建的是价值互联网,那么一个可信、合法、合规的Token或数字货币是区块链里不可或缺的。前三个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最后一个是区块链的金融特性,本质上还是金融,但区块链技术是三大特点。当别人问你区块链链圈和币圈的差别,如果只做前三个,那就是链圈公司,如果加上第四个,那就是币圈公司。刚刚提到工信部在2016年上半年就筹划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产业论坛”,这个论坛还不算是官方的,但实际上当时这里面邀请了万向、腾讯、阿里、平安、用友等,当时我们金丘还是比较小的公司,那时候就100人左右,我们也是很不容易进了这个“国家队”的圈子,参与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白皮书、技术方案、网络方案、数据方案等一些标准的制定,应该说从国内区块链技术来讲受到了工信部加持的论坛和技术标准。还有一点是刚刚蒋总提到了ISO,工信部这件事情起步比较早,中国在ISO全球方案标准里有参与在里面,今年5月份我们公司的韩根参加了伦敦ISO区块链标准国际大会,这样一个新技术到来的时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想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中拿到话语权。中国不管是整个市场也好,包括工信部做的很多工作也好,但我们参加全球大会有一个很大的劣势,中国、日本、韩国因为语言的问题会处于很大的劣势,当时这个会,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国家(特别是加拿大),对中国非常不友好,左边这位同时是我们公司的技术总监,曾经在美国工作过,他英文特别好,为中国扳回了很多颜面,最后抢到了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这个课题,当时ISO很多成员反对立项,因为数据标准太detail了,不适合技术规范的层面,但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个项目拿到了。工信部从技术角度来考虑,布局还是比较早的。各个地方的政府对区块链都非常支持,我们总部在上海,浦东新区给我们颁了一个奖,是唯一的区块链技术企业,包括广州黄埔去构建“金镶玉”十条,还有海南等也在布局区块链我们公司有一个方法论,区块链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在区块链使用时,不管是以太坊、Corda等,底层基础设施还需要很多开发,我们也是在开发自己的平台,同时应用落地,底层技术开发和应用落地我们是螺旋上升,既技术开发也应用落地,然后再反馈到技术开发,所以是螺旋上升的方法论。今天为止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包括在未来有四大技术挑战:第一挑战就是所谓的共识算法,目前大家知道POW的算力资源浪费,EOS提出要更高性能,但EOS的21个节点过度中心化,甚至有人说EOS就是中心化机构发行的币,我们提出的是“不可能的三角形”,兼顾公平、兼顾效率、兼顾可用性的中间点,既然要用区块链,就不要想着和中心化系统PK TPS,阿里天猫双11时TPS也就21万每秒,现在EOS说它200万,用区块链不应该只是纯粹追求高性能,而是应该追求性能、安全和公平的平衡点,现在我们 提出新的共识算法,项目是一个Penta公链项目,这个项目除了Penta,都是在可识的算法上进行努力和推动。DPOS+BFT+RSA+=DSC(Penta、Agland、ADA......)第二,智能合约还不智能,以太坊有智能合约,稍微来点爆款游戏整个网络就拥堵很厉害,如果区块链未来商用,智能合约是非常关键的,它有点像杯子,这个容器今天还太小,我们只能放一些简单的应用,比如加密猫,它是ERC731的协议,两个不同的串号,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多少这个Token换多少那个Token,如果用稍微复杂一点的商业逻辑,是无法在里面编程的,我们需要更大的杯子装下更多东西。第三,隐私保护,所有数据在链上,如果在未来实现,数据真正的隐私保护是很大的研究方向。第四,抗量子计算,大家知道量子计算来的并不会太久远,MIT的研究员觉得量子计算在10年内就会有突破,量子计算对哈希这种椭圆加密HASH算法是巨大的威胁,量子计算一出来,比特币在3到5分钟之内就会被攻破,也就是你的比特币不是你的了。未来很多应用基于区块链来做,对于椭圆加密算法的保护和迭代,抗量子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方向。金丘在研究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上也是在这四个方向布局,目前我们还在第一维度,包括全世界很多其它项目,要寻找真正可商用的共识算法,这是重点。金丘在2014年成立,当时是软件公司,2015年区块链一词传到中国后我们开始关注区块链行业,2016年我们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那时候也就是几个人在研究,当时的路线和很多国内的区块链技术公司一样,包括腾讯、阿里,都是拿以太坊改,因为以太坊有币,那时候我们也有币,就把以太坊的共识算法改成联盟链的算法,发了很多版本,中间做了很多项目,最新一次是到今年5月份在广州黄埔区发布了新的版本“生态链”,原来叫海星链,这是改过的名,海星链是一个不知名的非法分子发的币,我们只好改名,而且还发新闻说是跟我们合作的。我们希望能够把生态链变成商业级的区块链技术,构建to B、to C的底层架构。技术不讲太多,简单来讲分片技术最早是以太网提出来的,但实践中分配有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分叉,我们用动态分片技术,用主链性能实际要求进行动态分片,主链荷载不是很大时它不会分片,如果荷载超大它会自动分片,这是全球首提的动态调节技术。二是创新账本体系,侧链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这里面有两个,一是文件的侧链,主要是解决主链存储的问题,一个比较大的创新是我们在开发一个连接器,和主链没有关系的独立的链,比如以太坊、比特币,在未来都可以通过主链和我们进行交互,区块链在未来一定不会只有一条链留下来,也不会只有一个或两个链把所有生态全部干掉只有它,所以跨链和链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点。还有是我们底层的DLOS操作系统,支持跨共识算法的引擎,虽然我们在寻找可商用的引擎,未来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链,比如比特币会一直存在,我们希望选择容器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共识算法。 在商业落地上过去公司主要还是给金融机构做软件解决方案,所以最早是从金融领域切入,里面所有的案例都是我们在金融已经落地的项目,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发现金融还是很慢,一是金融机构本身受到监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