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安信:上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纪要-构建工业化标准体系是中国电影产业进入精耕细作发展时期的关键20190617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安信:上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纪要-构建工业化标准体系是中国电影产业进入精耕细作发展时期的关键20190617

2019-06-17安信证券劣***
安信:上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纪要-构建工业化标准体系是中国电影产业进入精耕细作发展时期的关键20190617

时间:2019年6月17日10点地点:上海论坛主题:创生万象,幕后为王,电影行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工业化标准体系面对电影的创新与观众水平的提升,电影工业化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流浪地球》取得成功之后,电影工业化更是电影行业取得突破的一大关键。一、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刘正山研究员:拥抱工业化——中国电影产业进入“跃升”时期个人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观影人次与票房只是一个小的方面,电影在电视台、网络上的播放等许多数据都没有被纳入考量范围,单维度指标不等于实际情况。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的中国电影产业指数表明中国电影正在步入新征程。从宏观角度来看,电影不是生活必需品,不存在“口红效应”,电影产业随经济实力增长而加强。从电影发达国家经验看: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时,电影产业开始步入稳步上升的通道。而中国即将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阶段,因此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还是持乐观态度。另一个论据是普华永道十几天前发布报告称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观影国,所以中国电影产业还是很光明的,单纯的票房数字、观影人次不足以成为唱衰中国电影产业的依据。但是宏观环境优越不代表微观环境也同样优秀,中国电影产业微观环境还存在两大问题:1)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行业变化和机遇。大家对电影产业的判断是基于非常局部非常微观的角度,而没有从更广阔更宏观的角度也没有从整个社会治理变革、国家对整个电影产业的定位的角度出发;2)中国电影的生产依然存在小作坊化、经验化。管理基本上靠吼,票房基本靠赌,解决方法即是工业化。工业化业界讨论的多了,但我认为应该将其重新界定一下,因为首先在主流的产业统计标准中,电影只是第三产业,不算工业,所以希望能实现电影界与主流经济话语体系的对接;其次电影工业化应该是广义的,即不论大制作还是小制作,不论是院线电影还是网络大电影,都应该按照“工业化”的要求制作。电影工业化的特征:1)生产标准化。即从创作到生产都要按标准化体系来做,主要标准是技术标准与产业标准或者说是管理标准。2)作品类型化。3)管理现代化。随着管理团队的扩大,现代化的管理重要性增加。4)创新规模化。第一层含义是只有前期量的积累才能带来后期质的突破,工业化的标志性产品需要前期至少10年的特效等技术、标准的积累。第二层含义是企业规模足够大,企业规模小的话创新的能力小,因为本身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都很弱。国内目前还还没有形成好莱坞类似的格局,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电影工业化的路径:2019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健全影视评价体系,聚焦影视行业标准,这为电影工业化指明了方向。我认为工业化落地最重要的是标准。从数量和覆盖面角度来看,我国技术标准基本建立了体系:全国标准信息公开服务平台显示,目前国家技术标准有37个,行业技术标准有22个。但我国技术标准影响力弱,缺乏国际影响力。但我国目前最大的短板还是产业标准,目前我国只出台了一个产业标准(横店影视城制定——《影视拍摄基地服务规范》)与发达国家差距大。虽然我国只出台了这一份产业标准,但它对行业发展的贡献非常大。 标准化对电影行业的好处:1)建立广泛的认同。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标准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广泛的从业人员的共识。2)经验和技术的留存。如果没有标准,公司人员技术的流失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将非常大,也容易导致一人决断的现象。3)减少不确定性。例如横店接待服务的标准是明确的,其对进场拍戏的剧组的把控能力就是足够强的。4)提高行业效率。由于横店较早的采用了这一套标准,所以在几年之前,横店单月接待剧组的量就能超过500个,高效率成就了“中国的好莱坞”。如何推进标准体系的建设:来自业界,自下而上,如横店的标准是自身设立的标准而非国家制定的。目前趋势:一些机构正在推进产业标准,未来可期。比如流浪地球团队、爱奇艺利益分配的制度建设、凡影在基本标准的提供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等。电影工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应该立足当下,边走边打。全球影视行业已经有很多标准化落实,标准化是硬道理。二、普华永道合伙人马骁俊先生:走向工业化,我们从哪里出发2017—2022年主要娱乐形式年均增长率中中国电影增长率达9.7%,仅次于互联网视频(16.3%)和互联网广告(11.8%)。2018年度国产影片票房TOP10出品方数量达到163个,相比2015年的74个有明显增长。出品方数量即利益方越来越多,而不同投资方对项目投资的意义、投资回报率的要求都不同。照顾每个投资人的需求、协调各方资源、安排各方合同的难度增加。类比房地产为获得相同收益倾向于做一线城市的大项目而非十几个二线城市小项目,电影投资者也倾向于押宝一个大项目,项目投入和成本提高带来的复杂性导致了项目管理难度增大。现在的电影投资不是情怀投资,要求稳定性、可靠性。而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在电影产品更标准、更工业化、先考虑不亏钱再考虑盈利额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目前细分市场越分越细,细分市场领域强势头部玩家越来越多,收益的分配就会越来越复杂,对制片人而言如何控制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影视行业的人和企业都是围绕着项目在运转:政策导向性决定项目成败;环境方面观众品味在游移;经济环境方面经济体量上升,产业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关;技术环境方面,中国的科幻片做的好就需要砸钱。这些都是前端业务端涉及的因素,但具体而言每个剧组都是不同的组合,作为制片方和出品人如何控制剧组质量、合规性,把握工业化都是需要考虑的。项目公司让责权关系更明晰:由项目公司而非影视企业直接对接财务管理、合作关系、法律诉讼、权益分配、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流浪地球47个亿票房,47个亿换算成一个公司也是很大的体量。但相比影视行业,企业有ERP系统,ERP不单单是财务的概念更是业务的概念,审批在ERP系统中进行,合同在其中流转。所以影业工业化的第一要务是要脱离作坊式的、家族式的管理,实现企业式管理,实行项目公司制,使用标准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目前所有的风险、法律责任都集中在影视企业而非项目公司,成熟行业中项目公司制是必然的。三、传播学博士、凡影咨询创始合伙人李湛先生:从消费者洞察看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挑战2019年是中国电影充满挑战的一年。1)影院观众比例在16至18年是快速增长状态,19年则较为平稳,虽然对比北美数据可以看出影院观影数据规模仍有上升空间但空间在哪里仍不明朗,我们认为影院观众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新建影院所带来的覆盖的新人群,现在单靠影院建设带来增长已经式微;2)中国影院 观众年龄分布更分散了,中老年群体比例增加,影院观众年龄结构更加平均,意味着市场整体需求更加多样化;3)观众对电影的映前认知度逐年下降。院线市场中的主力影片越多,观众对一部影片的平均认知度就会越分散,而在影院之外,更多的娱乐消费选择也在分散观众的注意力。4)票房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影片占比增加,意味着中小型影片竞争和盈利压力增加。所有这些数据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趋势:中国电影产业有院线覆盖带来的快速增长红利期已经正式结束了,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小博大、小成本影片在市场大获成功的几率将越来越小。这也反映出中国电影消费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和稳定,当一个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的红利起结束之后,下一个深耕细作红利期才刚刚开始。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精细化、工业化的电影体系才能够抓住机会和更多的观众。如何应对挑战:在一个更加稳定的受众市场中,把握细分人群,迈出电影工业化的重要一步。在更加多样化的市场中,影片供给需要满足市场需求。从不同人群的影片偏好中可以看出目前有很多观众是没有被覆盖的,尤其是年长观众。18至29岁观众占电影市场消费主力并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影院观众增长非常快。所以要想抓住这些人群就需要电影从制作到宣发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对这些细分人群有更好的把握。电影最大的特点:每个产品都独一无二,它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针对每个作品都要识别其自身的受众和营销点核心卖点,找对人、打对点同时进行并将其整合在一起,这就是电影走向市场走向观众的密钥。从消费者和市场角度来看,我们正处在新格局建立的时期,同时也是两个红利期交接的时期,所以我们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但我们必须先预知这些问题,才能通过不断的标准化和工业化避免这些问题,最终使我们平稳地走向下一个由工业化带来的红利期。四、好莱坞著名导演SimonWest先生:中外合拍项目如何建立有效的标准化体系中国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差异:1)工作时长。中国:每周工作七天,每天经常超过18个小时,工作人员勤奋高效、较少怨言。好莱坞:每周工作5—6天,每天不超过12个小时,工作时间更少但有喘息的时间进行反思。中国的拍摄时间会不断拖延,而因为团队很贵,好莱坞拍摄时间越短越好,拍摄强度也比准备强度更大,监管非常严,每天都有每天具体的目标,基本上每个小时都会跟踪监控资金和时间。2)制作计划。中国:边拍摄边制定计划,拍摄计划经常以天为单位,能够随时进行灵活调整,但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临时问题。好莱坞:开机后的成本和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在拍摄前会花费大量精力制定完备的计划。好莱坞非常重视开拍前的准备和规划,例如时间规划、制作、预算等,只有这些都签字确定后才开机。完备的拍摄计划对电影工作意义重大:开拍前完备的计划让制作团队和导演就拍摄周期和预算达成共识;拍摄过程中投资方可以跟盯项目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的完成情况;完备的计划可以形成适当但持续的压力,保持制作团队的专注度。3)主创团队的角色作用不同。好莱坞现场由第一副导演作为桥梁联系团队,降低风险。在影片筹备初期,第一副导演会花费数周时间制定拍摄计划;开拍后,由第一副导演负责保证拍摄按计划执行;一个充分了解拍摄进展情况的第一副导演对于导演和制作团队十分重要。好莱坞模式:全球化的叙事结构。好莱坞的剧本有标准化的模板,大规模的商 业片只有剧本按模式来才会开拍。100年来,绝大部分好莱坞主流商业片都遵循这样如数学模型般的模板。使用这个模板的优势:易于编制预算;易于制定拍摄计划;易于预估商业回报。主流商业影片之外:美国独立的电影工业体系。除少量“六大出品”之外,大部分美国电影是独立制作的。为规避财务风险,独立电影往往在上映前通过发行前分销来收回成本。尽管发行模式不同,但独立电影的制片模式和商业影片完全相同。对中国合拍片工业体系的建议:1)中国正在世界电影工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建立标准化的预算体系、制片计划体系、时间管理体系将会吸引更多国际电影人参与到合拍片中来。五、导演郭帆先生——《流浪地球》后的思考和总结目前我国电影行业还在工业化体系的开端,离真正的工业化差距大,工业化不足就用人力填。如何做好中国的科幻片:1)世界观。科幻片与现实题材影片不同,观众对现实世界不会怀疑,但在科幻片中现实是要被重建的,要让观众相信几十年后的未来或者是重构的奇幻世界是首要的。如果不能让观众相信这个世界,他们就不会相信这个世界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情感。2)相信是基础,文化内核是灵魂。一部好的科幻片需要有其文化内核,例如《流浪地球》最大的文化内核是人类面对巨大的灾难时选择带着地球去逃离,这与西方许多科幻片应对灾难的方式不同,体现了人对于土地的独特的深厚情感。3)美学是外在呈现,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违和感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科幻的基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什么样的样式、形状、颜色可以让观众觉得舒服而不至于出戏。中国科幻片违和感的消除是需要时间去过渡的,而且中国的美学系统缺少工业革命这个环节,所以中国观众对科技、机械缺少亲切感,这导致一提到科学、科技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蓝色的,是往外推的冷色调,这也是为什么《流浪地球》影片中运用了许多红色、黄色、青色去做补色,这些颜色观众会更熟悉。建议现阶段先不要做软科幻,因为硬软科幻是有逻辑顺序的。1)硬科幻是土壤,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铺设土壤才可以种下种子,才能够有收成。例如86年版西游记建立的世界观与观众达成了协议,之后观众不会怀疑西游记相关的世界观。但是科幻还没有类似的铺垫所以需要硬科幻先构建土壤。2)软科幻前端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