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邓永康-智能制造专场:中兴崛起,智造强国-安信2018投资策略会纪要2017121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邓永康-智能制造专场:中兴崛起,智造强国-安信2018投资策略会纪要20171214

2017-12-24安信证券北***
邓永康-智能制造专场:中兴崛起,智造强国-安信2018投资策略会纪要20171214

各位投资人大家下午好!我是安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组的首席郑永康,今天专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内容给大家分享一下整个自动化领域,尤其是在我在覆盖的公共板块在2018年会面临什么样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投资的核心要点来自于三重共振,第一是行业增长是持续的,第二是细分龙头的估值已经消化掉,现在处于一种低估值的状态。第三是政策,尤其十九大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这是政策层面的。增长层面,是从2016年三季度以来我们看看整个公共领域在持续回升,核心要素总结下来三部分。第一是经济向好,大家愿意投资,这是过往的研究逻辑。第二是产业升级,机器代人,我们后面也做了一些详细分析,发现新一轮的资本开支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过往是以机械为核心。由于这里面最明显的是OEM增速远远超过于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来看,我们自己分析了过往十年的人工成本增速,大概是16%,如果拿数据去算一下,十年前找一个工人需要1.8-2万人民币左右,现在需要6万人民币,使得机器代人的需求在逐步释放。而且还有一部分,过往整个工控领域,包括自动化领域都是外资厂商的天下,现在发现中国本土的一些企业在整个工控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无论是技术平台还是产品方面,都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的逻辑。下面来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我们的观点。政策不用多讲,主要在于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所以在10月和11月,我们看到各个部委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推动这件事情的落实,我们认为,这会成为未来5年的国家重点研究方向。联系之前“中国制造2025”、数控一代、高端装备政策,对于工控领域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我们认为十九大指明的方向在未来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看一下中国工控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第一是高速成长阶段,主要是在2008年,2008-2010年主要是基建投资,因为当年主要有4万亿的投资冲动。2010-2013年处于动荡调整,增速由两位数逐渐降到2012年负增速。2013-2016年三季度处于下探振荡期,增速有时爱高有时低,基本维持零轴位置旋转。2016年三季度整个工控需求一下子爆发,这一年又10%左右,一直维持到2017年,向后看三年,工控增速维持在5%左右的复合增速。这轮复苏就是两个原因,第一经济向好,第二是产业升级。我们也拿一些相应的投资数据以及工业增长值数据来看一下。从工业增值角度来看,还是处于高位,除了2017年的1月份,一般都会有春节的影响,如果运平基本都在6-7%的水平。通用制造业和专用制造业增加的数值,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以来基本维持在10%的高位,根据这两个数据,再结合我们在产业的调研,我们认为工控领域的订单维持在比较高景气的状态。这一轮里面可以看到在整个固定投资里面,增加最大的部分是来自于设备工具的购置,是来自改建,扩建部分处于下滑通道。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这轮复苏不是之前的扩产,以较少的开支进行高产出。从微观层面看工控需求,投产放OEM市场和项目级市场,后者一般和新增资本开支相关,前者一般是和技改以及其他项目比较相关。明显可以看到,现在项目行市场和OEM市场旗鼓相当。拉长几年的曲线来看,OEM市场比项目型市场景气度更高一些。这说明一个问题,市场已经发生改变。这是我们从微观层面看的。 我们认为,关键触发因素,是中国本土龙头的崛起。过去很多年,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偏低,2012年只有32%左右的份额,现在基本可以提升到34%。我们把工控的一些关键产品进行了比较,2012年的份额和2016连的份额,工控机、仪器仪表、开关电源、交换机等等产品这几年进步很大,差的是关键东西,例如PLC、伺服领域的突破这几年比较弱一些。主流本土厂商这几年在产品平台、产品系列化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一些突破。还有性价比有很大的突破。举一个典型的例子,PLC,分为低端市场、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中高端市场一般是台湾企业和欧美企业占比比较高,在低端市场,现在中国有一家企业份额已经超过40%,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讲的进口替代。我们重点推荐是宏发股份、信捷电气、鸣志电器、关注禾望电气、汇川技术和长园股份。欢迎大家做深入的交流。谢谢大家!4.OLED自动化专家李臣大家下午好!我是李臣,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OLED趋势下,设备企业的机会何在。总这几年来,包括在智能手机方面的应用来讲,OLED是今年,甚至是从去年开始的主要的大家谈论的话题。在这个市场高速增长之下,给整个产业链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未来新进入者会有什么样的机遇?今天的分享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是回顾一下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第二是OLED市场的高涨,3C设备受到多大的影响。第三是国内设备厂商的机会到底在哪些方面。在开场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OLED技术和现在主流的技术区别。从目前的主流技术来看,主要停留在LCD显示,它结构非常复杂。OLED显示技术由于本身是一个发光技术,相对LCD显示技术来讲可以省略了LED背光源,因此在厚度上和结构长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综合比较了OLED和LCD的差别,首先是自发光,体现在性能上最大的优点是节能,终端设备会更加薄。从显示亮度来看以及显示分辨率、失真率、反映速度、柔性方面来讲,OLED完全可以实现柔性显示技术,先对于LCD的刚性来讲,这个角度对于生产制造和相应的轴段设备环节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革新。OLED主要是在中小尺寸里应用空间较大,手机产品的屏幕尺寸变化趋势,从以前的3.5发展到目前的6左右的显示技术,以及在2017年出现的全面屏技术的发展,从原有的16.9的显示比较发展到了18:9的显示比例,体现在我们对现实面板需求的极具增长。屏幕尺寸越大,对显示面板的消耗越多,对于我们在产业链上的企业和环节也是更大的受益。刚才讲的是在终端层面角度,下面我们具体从数据层面来看。OLED面板在中小尺寸的出货量的渗透率2017年左右在15%左右,根据我们对产业的调研,我们预计在2020年可以超过20%的渗透率。还有这里有一点需要提到,虽然说手机的渗透率在提升,但是手机屏幕占整个显示面板的占有率还是非常低的在6%左右。未来大尺寸的OLED面板生产成本下降以及工艺进步,OLED电视的渗透率应该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所以对应的对面板需求量的增长也在手机产品比例上增长到10倍左右。从我们对产业的研究可以发现,从2016-2017年的角度,重点在手机领域的应用。随着工艺的成熟,随着成本的压降、良率的提升,未来会逐渐走向大尺寸屏幕,意味着对面板对上游的消耗极具增加,给我们的各产业环节带来了众多的利好。 刚才讲的是在整个显示技术简单维度的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OLED市场的高涨给3C设备带来什么样的机遇。首先,从目前对OLED屏幕的应用趋势来看,还主要是在手机应用当中,未来有望拓宽在TV、可穿戴等产品上。OLED面板出货量可以看出,从2015-2020年,主流还是在手机应用。还可以看到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这个其他方面包括TV和可穿戴产品。我们统计手机面板出货比其他应用高很多是由于从出货量来看,主要统计是片数而不是面积。OLED市场有这么大的应用以及它的未来空间,从国内目前来看,各大显示面板厂商都在积极布局,目前的现状还是停留在三星还是一家独大的格局,但是国内企业例如京东方、等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从各家披露的布局情况来看,我们预计到2020年可以实现全部产能的释放,到时候大陆地区的OLED产能有望提升至25%。从2017-2020年的情况来看,京东方今年成都产线已经投产,2019年还有绵阳产线。还有天马、华星在武汉的产能都可以投产。2018-2019年,柔宇和维信诺也有相应的产能释放。我们对整个OLED产线的投资情况进行了分析。在2018年,韩国新增产线投资和日本、大陆情况比较,大陆投资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地区。特别是相对于日本来讲有10倍的差距。在这些投资当中,有80%在设备投资上。而在前中后三段设备投资商,后段设备投资只占11%,这是现有的情况。从这个数据可以间接发现,后段的投资目前相对偏少,对于未来来讲,随着整个产业的持续利好,后段机遇也是相对会更加突出。当然,这里需要提一点,后段主要会是一些检测设备,可能从技术门槛的角度来看会相对比前段或者中段镀膜环节技术门槛低一些,这也是目前对于国内厂商或者投资者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所在。另外一个层面,后端投资设备相对金额不那么大,不像前段金额那么高。这是全球OLED生产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下游应用,手机、TV需求高涨,将会大大的体动上游产业链的同步增长。这里增长最明显的就是在产线投资,也就是说有80%的投资可能落在了设备上。我们预计到2020年,全球OLED生产设备规模突破300%,5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3.2%。下面是第三部分,看一下国内厂商的机会。首先是前段制成主要设备和厂商,设备主要用于清洗、PECVD、镀膜、曝光等等,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这些企业,全部都是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基本没有。再来看中段制成情况,设备核心也会落在蒸镀设备、封装设备。从这里可以看到,99%都是海外厂商在布局,或者说99%都是海外厂商做得最好,国内一些厂商有部分在涉及,但是相对来说在行业内的应用不是特别多。而在终端设备环节来讲,检测设备是一个机遇。下面是后段主要设备厂商,我们在国内厂商的出现概率高了很多,从现有格局来看,国内厂商大部分都会偏在后段,甚至有少部分会在中段,而在前段基本上没有。前段、中段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目前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相对来讲,后段模组的组装技术壁垒会相对低一些,是国内这些设备厂商进入面板产业链的突破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在后段国内厂商的布局情况,大陆企业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企业,例如精测电子、鑫三力、联得等。我们把主要客户列出来,还有一些主要产品。台湾企业当中,在行业内相对表现比较好的是致茂电子、由田新技等企业,重点也是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环节当中。也就是说,目前格局来讲,中后段的国内厂商投资或者布局角度还集中在检测设备。对于后端或者其他设备,整体技术壁垒不是那么高,或许存在着一些新的突破口。 下面我们对整个产线后段设备投资金额占比进行了统计:36%占比在COG设备上。以小尺寸面板的生产线为例,一条生产线的投资规模在1200-1500万。其中分布的占比COG设备在500万,其次是贴合设备在400万,还有AOI设备在200万。最后的人工检测,国产设备比进口设备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势。再来从每一段的情况回顾一下各个设备的投资情况,包括前段阵列段,主要停留在测试设备。还有中段的Cell成盒,AOI的情况相对占比大一些。从后段的检测设备来讲,目前国内厂商的布局在逐渐增加,我们预计未来两年中后段制成设备国产化比例有很大的提升,提升之后对于上游上游面板厂商的生产制造也是一个更好更大的成本上的优势,也是间接的推动整个产业向更好或者快速的向前发展。-安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