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中泰: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中粮期货策略会议农产品纪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中泰: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中粮期货策略会议农产品纪要

2016-11-21中泰证券自***
中泰: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中粮期货策略会议农产品纪要

农产品论坛要点总结:商品市场主要逻辑供给侧改革和短周期需求拉动导致通胀预期升温:1)产能库存去化;2)人民币贬值;3)货币总体宽松;4)资产轮动,商品大类轮动。农产品主要逻辑库存总体充裕,价格低位,分品种经历利润、产能、库存去化过程;白糖、棉花、油脂持续去库存;油籽(菜籽减)和谷物有待库存去化;资金将关注价格低位和产能库存去化的农产品。未来农产品投资机会:1.豆粕:目前来看逢低做多,逻辑在于1)玉米价格没有预期中的下跌是超预期,南方玉米还是2000;2)下游需求很好,养殖利润高,养殖户多用蛋白使猪快速成长;3)ddgs双反导致需求全部转移到豆粕。2.玉米:今年玉米比较明确的政策去产能,玉米的转势就是在1个月以内。3.植物油:存在结构性机会,目前几大主要的油价格是平的。未来的棕榈油可能会增产,如果卖给中国超过35万吨,那么就会有替代,棕榈油替代豆油,豆油替代菜油,这样的话扁平化的价差必须被拉开。4.白糖:全球糖国际贸易缺口会逐渐显现,尤其是第四季度末到明年一季度的时候,糖的供应国际现货比较紧张,6700-6800这个区间是建仓的好时点。会议纪要:经济环境变迁与大宗商品市场展望焦总:1.整体来说,目前宏观环境处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并且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今年我们至少遇到了三只“黑天鹅”:土耳其的政变,代表了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的重要节点;川普登台,代表了与原来整个世界很大差异的思潮;意大利公投等都会给整个经济环境带来影响。国内目前主要矛盾是三大错位:土地的错配,资本的错配,和劳动力的错配。钱多货少的状态会一直延续下去,对资产的总量结构带来了一种不稳定,影响人们对资产的偏好,带来资金总量和价值敏感度的变化。2.中国必须转型这一点在今天毫无疑议。我们将会从土地财政转为税收财政,将会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规则;对外投资给国人带来了很大利益,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中粮集团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集团,50%的资产在国外。我们的转型正在进行、更强化地进行。3.我们目前要降杠杆,这是政府不停出台政策的原因,上周国务院出台了针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上层是资产负债的主体,下层是资产负债的结构。楼市、汇市、债券、股市、也包括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目前为止在整个社会序列里还没有处于一个单体存在。在这个大环境下,它们互相影响。以土地财政为例。三十年来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每个人都在受益。钱、地、税收、政府的收益都在这个链里。城镇化带来大量收益。但到底是钱多了导致房价涨还是因为房子再涨需要更多的钱,很难说清。因为乘数效益放大,人民币因为土地在不断贬值,但正处于高潮将退的情况下。4.接下来以资金货币的价格和总量做观察,价格分为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总 量分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下图是我们全球四大经济体利率十年左右的走势情况,能作为整个经济的心电图。日本和欧洲已经两年进入负利时代,两年说明显然存在问题。全球经济处在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中国和美国十年期的国债开始往上涨,代表了整个经济要做一个大的调整。中国还没有完全跟上,但确认特朗普当选后,我确信会跟上。5.央行的高能货币有30亿,只有20%主动增发。我们的乘数一直在增加,高杠杆导致M2巨大。现在要去杠杆。我们的外汇储备高,我们把811的改革作为内在改变,美元的上升给我们了一个外部的改变,但不需要太多应对,因为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第二个到岸的基差越来越窄,只有去年一半,说明套利的人越来越少和在控制流量。人民币市场化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我对人民币走势有信心,一切都处在可控状态。和其他国家相比,人民币的贬值并没有很大影响,因为人民币并没有贬信用。GDP增速也在降低,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服务业在上升,有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我们超过60,我们快进入一个平稳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按照这个速度,2022年有可能突破60。6.社会指数的变化。库存的变化和ppi价格的变化处在一个相对的共振期,,库存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结构性的变化。美国和中国的ppi几乎完全相同,即大宗商品价格的结构在发生变化。由于ppi的迅速上升。现在已经在推动CPI的上升,对整个大宗商品会有很大驱动,大宗商品整个处于多因素博弈状态下,错位和不匹配的状态,带来结构性的变化。目前特朗普的政策,美国在收缩,对于中国来讲是很难得的历史机遇。还有我们管库存的变化和产能的情况,欧美去库存用了十年,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我们至少也要需要三年。7.大宗商品是一个耗散性系统,特征是无序与平衡和突变(上周五),判断从环境开始到周期(及库存,是短周期)到结构、节奏(节奏)和旋律。宏观环境分析是决定气候,节奏是当日的天气,那么宏观最终告诉你最后的气候,但是具体的气温不同,因此波动是必然的。整体来看,结构性的变化称为人地天,地即通胀,必然会转移到农产品及其他品种。2017年农产品市场展望石总:1.今天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宏观背景下,商品环境和周期下,我更多讲的是一个逻辑和长期的改革。阶段性的战略在论坛里进行讨论。我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产业基本环境;第二部分是产业相关的逻辑;第三部分就是产业的展望。2.商品市场主逻辑:供给侧改革和短周期需求拉动导致通胀预期升温:1.产能库存去化;2.人民币贬值;3.货币总体宽松;4.资产轮动,商品大类轮动。我们可以回顾整个商品市场的走向,但过程中基本上由于需求的推动,价格是到了新高度,积累的大量的产能和大量的库存,通过拉高利润,整个商品市场在12年至13年底达到价格的最高峰。然后开始了四年的陆陆续续的下跌,一直跌到15年。因为前段时间是需求的增长,而当需求不再有亮点时,开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大的产能导致利润的下降,一直到15年底几乎所有商品经历了第一个波动就是去利润,要想去库存,首先要去产能,要想去产能首先要去利润。所以15年年底大家都在第一个阶段就是去利润,第二个阶段就是去产能,不去产能就不能去库存。那么大宗商品是处于什么阶段呢?对我们预测商品走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天气去产能和行政手段去产能,去产能和去库存同步,而且迅速转换到补库存的 过程中,这是黑色的情况,有色同时在去产能和去库存。所以现在就是去产能过程。第二个就是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第三个就是货币流通行的拐点。第四个就是商品的周期性。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的流通需求,投资需求,宏观上出现的四个,我们的逻辑是谁的产能去的最快,谁的价格就开始上升。3.农产品逻辑:库存总体充裕,价格低位,分品种经历利润、产能、库存去化过程;白糖、棉花、油脂持续去库存;油籽(菜籽减)和谷物有待库存去化;资金将关注价格低位和产能库存去化的农产品。其实这样整个趋势是向这方面走的,农产品分品种处于的位置不同,是去产能,去利润还是其他的过程。那么我们看到白糖,棉花,油都看到产能的减少,所以价格出现了上涨。第一个就是面积的下降,产能不去,库存更去不了。那么另外一个产能产量下降,谷物更是这种情况,以不同商品处于不同阶段,这些分行业是有不同逻辑,当都去库存时,资金会选择价格处于低位的地方。第二个农产品去库存最关键的因素是天气,最近就是厄尔尼诺对糖的影响,其实人的影响十分大。现在十分关注原油,OPEC关注的缘由是人干预,现在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运费,对玉米,淀粉的上涨,其实物流背后也是去产能的问题。其实今年上半年是运费的问题,因为火车被处理掉了一大半,在9月份新政的影响下,减少了三分之一公路运输量,这两个同时叠加,物流的因素大家现在讨论,也是一个去利润,去产能,去库存过程。农产品更多是天气影响。今年看拉尼娜的预期,我们还要关注天气发生以及产生影响的时间,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更多的落在哪里,这是我们怎么看市场的逻辑,天气就是还在弱的发展中。玉米:国际玉米总体库存庞大,需要价格维持低位来去产能。全球玉米持续丰产,本年度产量已超10亿吨,但由于区域间产量不平衡,部分地区产量创纪录,价格下跌逐渐贴近成本,下年度种植面积预计减少,另外一部分地区遭遇灾情严重减产,价格攀升,下年度面积将继续增加。全球总体种植面积难以减少。国内玉米总体库存同样庞大,政策驱动减少面积减少和补贴消费,以及天气有利于库存去化,推动价格底部回升。中美库存结构不太一样,但是在整个收获季节政府要保证收购价还要达到市场化效果,但是玉米的去利润没有完成,进口玉米与当地玉米差400元,我们最近关注的已经签订合同的,说明去利润还没有完成,理论上就没法去产能,国际上的变化更应关注天气带来的供给性的变化,中国还要关注政策的去产能,但是去产能不去利润,速度还是比较慢的,大豆:国际大豆总体库存同样庞大,但中国消费以及拉尼娜天气有利于去库存。而价格下跌农民惜售,市场缺乏卖压,大豆价格将维持偏强震荡,底部逐渐抬升。美国大豆种植成本950美分/蒲,南美600-800美分/蒲。大豆的增长是非常多的,大家预期现在源自于产量,但是对南美来讲,下一步关注只有天气就能改变的情况,利润就减少,大家就认为马上就能减产,目前是第二年降库存。植物油:总体库存偏低,且连续第二年降库存。小麦:全球小麦连续丰产,市场供需宽松。当前价格已经跌至欧盟及美麦成本,但黑海地区仍有利润。预计17/18年美麦,欧盟小麦面积将小幅降低,黑海地区小麦面积将继续增加,全球小麦面积不会减少。国内16/17年国内小麦产量减少567万吨,托市收购量增加952万吨,流通库存紧张,价格易涨难跌。食糖:预计16/17榨季全球食糖产量有所恢复,但幅度有限,全球仍然供不应 求。全球食糖连续5个榨季供过于求后,在15/16榨季出现缺口,开始去库存周期,减产主要是因为糖价的持续低迷巴西甘蔗多数用于生产酒精,且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印度、泰国和中国等北半球减产超预期。随着16年国际糖价大幅反弹,巴西产糖利润恢复,且印度和中国等种植甘蔗的意愿强烈,预计16/17榨季全球食糖产量有所恢复,但幅度有限,全球仍然供不应求,美国原糖种植成本13-18美分/磅。棉花:国际棉花市场总体供应平衡,价格维持震荡,刺激国储抛售,天气及宏观流动性推动价格向上波动。农产品论坛主持人石总:1.白糖:6700-6800这个区间是建仓的好时点。在11月初的前两个礼拜到广西去进行了调研研究,广西甘蔗收购价连续第二年上调,种植面积恢复,深入广西六大主产区,考察面积占广西主产面积的85%,广西糖产量占全国糖产量60%-70%的比例,我们去的六大主产区比较有代表性,调查结论与预想不一样,恢复面积只有2-3%的水平,远没有想象大,因为广西的收购价是400-440,今年定在了480左右,种植收益对比下,广西这边种植作物主要是桉树和木薯,还有柑橘香蕉和经济作物。根据调研结果,甘蔗种植收益已经超过桉树和木薯,这部分恢复主要是种植收益的作用。柳州来宾地区前期种了柑橘,近几年水果的收益在下降,最近柑橘受黄脓病的影响,像柳州来宾地区的种植面积是被动恢复。这是我们对种植面积的看法。未来广西地区是否可以替代回来成全部种植甘蔗,可能不太切合实际。像柑橘一亩地的收益大概五千块一吨,像柑橘香蕉这种作物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近期全部转回来种甘蔗也不切实际,所以未来近期甘蔗面积大幅增长可能性不大。最近糖产量增长的原因,一个是糖分一个是单产。那么单产和去年相比稍微增长一点,糖分去年大幅下滑,今年恢复到接近前年的水平,那么糖产量有一个大幅增加。今年广西预计560万吨,目前天气情况对糖分哟很大影响,后期还要密切关注糖分的情况,能不能达到预期增长0.5-1%。今年很关注还有甜菜糖,包括新疆其实增长比较少,河北内蒙古的甜菜其实增幅较大,因为他们新用的一些土地去种植甜菜,种植成本低,未来甜菜这块增长会比较大,这个榨季糖产量在950万吨左右,未来可能恢复到1100万吨是国内常态。最近糖价下滑人心惶惶,外盘跌很多,从见顶24美分这个月已经跌到20左右,前期一直提示风险,现在基金持仓是历史新高,减仓是提示的重要风险。巴西市场不好,前段时间巴西汇率一直还是逆势升值,最近十月下旬到3.43,很快下滑,货币贬值是糖价利空的第二大风险。一起发酵就使的糖价下跌,这个时点,但我希望大家还要有信心。,从基本面来说,两个风险来临使的糖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