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区块链行业点评:滴滴入局,央行数字货币向商户开放“朋友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区块链行业点评:滴滴入局,央行数字货币向商户开放“朋友圈”

信息技术2020-07-08宋嘉吉国盛证券笑***
区块链行业点评:滴滴入局,央行数字货币向商户开放“朋友圈”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点评 2020年07月08日 区块链 滴滴入局,央行数字货币向商户开放“朋友圈” 事件:据北京商报、财新等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数字人民币(DCEP)在多元化出行场景中的平台生态建设。美团点评、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公司与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也在积极参与DCEP的落地。 相较于5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表态,和媒体报道中4大行(工、农、中、建)、3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2家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腾讯)的试点机构名单,DCEP最新动态表明,DCEP“朋友圈”正在扩大,后续商户合作力度或超市场预期。 DCEP对私营部门友好,央行数研所曾与商汤、华为等技术公司签约。2019年11月,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表示,DCEP从一开始就引入了私人和公共部门共同建设数字货币。央行数研所与华为、商汤科技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即验证央行数研所对与私人部门合作的开放态度。 DCEP“朋友圈”正式向商户开放。4月,媒体报道雄安新区召开了DCEP试点推介会,星巴克、麦当劳等多家餐饮、零售企业受邀。我们认为,央行数研所此次与滴滴的合作标志着DCEP“朋友圈”正式向商户开放。我们认为,在商户结算端,相较于实物现金,DCEP很难让获得消费者货款更快、更便宜。而相较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DCEP需大力拓展商户,增强用户使用意愿,或降低商户手续费、提高服务商返佣,进一步降低当下电子支付产业链向商户收取的服务费率,提高商户结算速度。 回顾中国电子支付发展史,尤其是2016年以来,移动支付取代银行卡收单,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最大的业务类型,也可以发现,商户端是支付方式变革的必争之地。当时头部互联网机构为了培育用户在线下使用移动支付手段的习惯,甚至入股了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线下消费场景的主导机构。DCEP用户端举措可期。如欲推广,DCEP还可尝试从用户端发力,例如,与税务部门联合推出“使用DCEP支付的交易免税”等方式激励用户使用。 DCEP或重写支付产业链分润规则。1、账户侧:银行账户影响力或增强。市场认为,DCEP可能无需绑定银行账户,我们认为,DCEP无法脱离银行账户,央行对DCEP的推动会增强银行账户在支付产业链中的影响力,银行有机会夺回用户侧的账户主导权。2、清算侧:银联、网联或仍将参与。市场认为,DCEP的交易无需清算机构参与。我们认为,只要DCEP的交易需要连接不同银行、不同支付机构,则需当前两大清算机构——银联、网联参与。3、商户侧:收单机构、服务商仍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如银行欲借DCEP获取更多用户,可能采用的方法大概率也将包括:1)降低欲推广场景的商户的费率;2)对服务商加大返佣力度。 投资建议:1、银行IT: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等;2、支付服务商(1)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收单资质(拉卡拉、海联金汇等);(2)布局了人脸支付等新技术(恒宝股份等);布局了头部互联网机构服务商,如华峰超纤(威富通);(3)POS/ATM厂商龙头(新大陆、新国都、广电运通等);(4)在特定场景有优势(新开普等)。 风险提示:央行数字货币开放程度不及预期;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增持(维持) 行业走势 作者 分析师 宋嘉吉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2 邮箱:songjiaji@gszq.com 研究助理 孙爽 邮箱:sunshuang@gszq.com 相关研究 1、《区块链:五探央行数字货币:NFC+SIM卡打造DCEP安全支付环境》2020-07-08 2、《区块链:杭州区块链国际周探讨产业融合,立陶宛将预售央行数字纪念币》2020-07-06 3、《通信:R16冻结加速5G行业应用落地,中报继续聚焦光通信赛道》2020-07-05 2020年07月08日 P.2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事件....................................................................................................................................................................... 3 点评....................................................................................................................................................................... 3 风险提示 ................................................................................................................................................................ 4 图表目录 图表1:线下支付中的消费者支付指令与商户支付服务费流向 .................................................................................... 4 jVfXvWaXnU9PbP7NoMmMoMrRlOpPtMeRoOuN6MmMwPxNnMtNwMpNqQ 2020年07月08日 P.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事件 据北京商报、财新等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数字人民币(DCEP)在多元化出行场景中的平台生态建设。美团点评、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公司与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也在积极参与DCEP的落地。 相较于5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的表态,DCEP最新动态表明,DCEP“朋友圈”正在扩大,后续商户合作力度或超市场预期。 点评 DCEP对私营部门友好,央行数研所曾与商汤、华为等技术公司签约。2019年11月,央行数研所所长穆长春表示,DCEP从一开始就引入了私人和公共部门共同建设数字货币。央行数研所与华为、商汤科技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即验证央行数研所对与私人部门合作的开放态度。 DCEP“朋友圈”正式向商户开放。4月,媒体报道雄安新区召开了DCEP试点推介会,星巴克、麦当劳等多家餐饮、零售企业受邀。我们认为,央行数研所此次与滴滴的合作标志着DCEP“朋友圈”正式向商户开放。我们认为,在商户结算端,相较于实物现金,DCEP很难让获得消费者货款更快、更便宜。而相较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DCEP需大力拓展商户,增强用户使用意愿,或降低商户手续费、提高服务商返佣,进一步降低当下电子支付产业链向商户收取的服务费率,提高商户结算速度。 回顾中国电子支付发展史,尤其是2016年以来,移动支付取代银行卡收单,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最大的业务类型,也可以发现,商户端是支付方式变革的必争之地。当时头部互联网机构为了培育用户在线下使用移动支付手段的习惯,甚至入股了网约车、共享单车等线下消费场景的主导机构。 DCEP用户端举措可期。如欲推广,DCEP还可尝试从用户端发力,例如,与税务部门联合推出“使用DCEP支付的交易免税”等方式激励用户使用。 DCEP或重写支付产业链分润规则。1、账户侧:银行账户影响力或增强。市场认为,DCEP可能无需绑定银行账户,我们认为,DCEP无法脱离银行账户,央行对DCEP的推动会增强银行账户在支付产业链中的影响力,银行有机会夺回用户侧的账户主导权。2、清算侧:银联、网联或仍将参与。市场认为,DCEP的交易无需清算机构参与。我们认为,只要DCEP的交易需要连接不同银行、不同支付机构,则需当前两大清算机构——银联、网联参与。当前两联或未参与DCEP试点,推荐关注后续进展以及两联股东机构。3、商户侧:收单机构、服务商仍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如银行欲借DCEP获取更多用户,可能采用的方法大概率也将包括:1)降低欲推广场景的商户的费率;2)对服务商加大返佣力度。 投资建议:1、银行IT: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等;2、支付服务(1)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收单资质的支付机构(拉卡拉、海联金汇等);(2)布局了人脸支付等新技术的公司(恒宝股份等);布局了头部互联网机构服务商的公司,如华峰超纤(威富通);(3)POS/ATM厂商龙头(新大陆、新国都、广电运通等)。 2020年07月08日 P.4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图表1:线下支付中的消费者支付指令与商户支付服务费流向 注:1、信息流:①消费,发起付款;②发起交易请求;③发起交易请求;④返回支付信息;⑤生成二维码;⑥用户扫描商户给出的二维码;⑦确认付款;⑧经由银联,发送货款;⑨发送支付结果;⑩跨行清算 ;服务费流向(不代表时间先后顺序):A支付发卡服务费; B支付清算服务费;C月度结算服务费;消费者货款流向:1/2、银联通过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等)完成跨行清算账户的资金划拨;3、T+1日结算(实践中也可能是头部互联网机构结算给商户)。2、数据仅为草根调研结果,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 资料来源:收钱吧公告、产业调研、《从中国支付发展史漫谈数字货币的变革》(王志城,2020.4),国盛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央行数字货币开放程度不及预期;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2020年07月08日 P.5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免责声明 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