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科技行业: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科技行业: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

科技行业: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2020年3月 1版权声明本研究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qRqNmRuNmMrMqNmNxPmMnRaQ9RbRpNrRpNoOjMrRnOeRpMoO6MpOpPwMmNyRwMpOyQ2目录版权声明.................................................................................................................................1一、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3(一)疫情监测分析.........................................................................................................4(二)人员物资管控.........................................................................................................6(三)后勤保障.................................................................................................................7(四)药品研发.................................................................................................................8(五)医疗救治.................................................................................................................8(六)复工复产...............................................................................................................10二、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剖析情况.......................................................................................12(一)热门抗疫AI产品分析........................................................................................12(二)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剖析.......................................................................................15三、有关建议.......................................................................................................................18(一)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量。.............................................................................18(二)加快人工智能新基础设施建设。.......................................................................18(三)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19(四)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19(五)加紧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平台。...................................................................19(六)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20 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也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的倡议书,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将人工智能产品服务应用于有效支撑疫情防控。从红外热成像无接触快速测温到辅助诊断技术,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疫情追踪,从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到远程办公,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无处不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基于“人工智能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平台”(http://ky.aiiaorg.cn/)收集了500余个人工智能抗疫案例,对人工智能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一、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截止3月20日,共收到抗疫AI产品反馈500余条,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识别(温测)产品数量居前三,计算机视觉、语音、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面向使用场景丰富,因此其代表产品在抗击疫情中也发挥了极大作用。智能医疗 4辅助诊断系统、基因组检测、药物研发等AI产品数量偏少,主要由于此类AI产品涉及算法与医学知识的结合,专业性高,研发需要的技术和成本门槛高。图1抗疫AI产品分布综观此次疫情防控,人工智能应用基本全程覆盖了各个环节,大幅节约了人工成本、减少了人力资源消耗,提高了效率,并极大减少了病毒感染传播的风险。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后勤保障、药品研发、医疗救治、复工复产等6个方向。(一)疫情监测分析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体温监测监测社会重点场所、重要部位,特别是人员密集区域(如火车站、地铁等)流动人员的体温,对于及时发现疑似患者、防止疫情大范围传播扩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需要近距离接触,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检测效 5率不高又常常导致现场堵塞、秩序混乱。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自动测温系统,利用人体检测和人脸识别技术检测人体并标记人,然后根据红外成像技术对人流进行实时非接触式体温监测,快速甄别和筛选体温异常人员并进行预警;利用行人定位、跟踪以及人脸识别技术,还可配合对高危人员执行隔离任务。国内百度、商汤、旷视、大华、海康威视等公司推出的自动体温监测产品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社区等公共场所已大量使用,它们能够同时对多人实时检测,识别误差±0.3°C。由于全程无接触,通行效率大大提高。2.基于大数据智能的疫情追踪此次疫情爆发恰逢春节,人员流动性大,社会规模性聚集多,交叉传染传播的风险急剧上升,特别是病毒有2周左右的窗口期,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很难在现场体温检测中被发现排查处理。如何事后精准倒查、追踪高风险人员,是对此次防疫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手机漫游信息、消费数据以及交通出行数据等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帮助工作人员掌握人口流动信息,能够破解这一难题。基于这一思路,百度、搜狗、360等企业推出了疫情地图、疫情跟踪、同乘查询等信息服务系统,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推出可追溯乘客出行记录,极大方便有关部门、普通用户自查疫情风险,搜集高风险人员信息系统,及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京东数科等推出疫情防控可视化指挥平台——“战疫金盾”系统,目前已汇聚56个小区近4万居 6民健康信息,其在满足辖区内企业和居民自主上报疫情防控信息的同时,还具有支撑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功能。(二)人员物资管控1.基于语音语义的人员摸底排查由于社会人口流动性大,一线随访排查、通知宣教、重点群体监管等工作量急剧增加,单纯依靠人工,一方面人力不足,一方面效率低,并且加剧病毒感染传播的风险。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科大讯飞、思必驰等企业研发的智能外呼机器人系统,利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智能语音语义技术,可将疫情监测政策、防护知识等信息合成为语音传达给居民;同时与居民进行有效互动问答,识别并理解居民的意图,自动完成居民活动区域、接触人群、是否出现典型症状等关键信息收集,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从而高效、安全地服务医疗机构、基层社区等的防控工作。2.智能应急调度平台物资调度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运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专有网络或5G网络对所有前端应急救援装备进行综合管理和操控,收集、处理和分发前端信息和图像,打造智能应急调度平台,极大地提高了物资管理、流动的效率。京东推出了应急资源信息平台,撮合全国范围内的防护用品、物资等进行交易。东软的物资管理平台能够对区域内的现有物资做可视化展示,如物资储备分配热力图、数据量的柱形图等,对物资物 7流管理做到精细化跟踪监测统计;物资发放能够结合重要性、需求程度等提供智能化的分配方案。此外,还有一些智能系统能够提供仓库现场机器人巡检消杀、数据自动采集等服务。(三)后勤保障1.无人机/机器人系统无人机/机器人技术能够为疫情防控提供部分后勤保障能力,如现场消毒、监测、送药、物流、监控等。无人机/机器人通常会携带视觉、激光等传感器,通过图像理解技术、激光数据分析算法等可以实时感知外界环境,对其中的危险进行识别并规避,同时为路径规划导航提供信息,最后完成特定任务。博鹰通航的卫生防疫无人机,通过旋翼下洗气流,可快速实现将消毒药液传播到防疫区域,防疫效率高于人工几十倍,且速度快、覆盖范围大。猎户星空的递送机器人“豹小递”已经应用于多家医院,不仅能够送药送餐,还可以实现化验单、药品、医疗防护物资、消毒工具、医疗废料的定点配送与运输。麦飞科技研发的无人机监测系统,可对疫情隔离观察区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房屋人员分布情况,物资供应情况等。京东物流机器人、无人机在武汉已经在为封闭的地区提供物流服务。2.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上网课成为普遍现象。其中,文档在线协作、远程视频会议等综合运用了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例如,科大讯飞的智 8慧教育标准解决方案,在常规直播教学外,利用其智学网系统能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规划最佳学习路径,并推荐针对弱项的视频学习和针对练习的“精准化练习”。科大讯飞最新C端办公产品,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在办公场景下的应用在这个产品上做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其中AI语音转文字的功能可以将会议内容语音实时转写,在会议、记录场景下实现了设备代替了人工速记;云端储存和语音搜索的功能在办公、学习、生活场景下手写记录、录音成文、语音搜索上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和便捷的优势。(四)药品研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